分享

家乡的路

 厚德丶载福 2021-03-30
渔湾夜景

速度影响着时间,也影响着人们对距离的感受。

时下,每当驱车回老家奔驰在宽阔平坦的大道上,享受到现代快速道路带来的出行便利之时,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同时一种临时幸福感也油然而生,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改革开放给咱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忆往昔,从改革开放初期徒步两三钟头的十八弯山路,至二十年前乘车一小时蜿蜒盘旋尘土飞扬的泥沙公路,再到如今的双向六车道二十分钟路程。这四十年家乡路的改变真是翻天覆地!

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的初境,那里收藏着让人终身难忘的童年记忆,而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时曾经走过的路。

基于不曾谋面宽阔平坦大马路的缘故,也以为天底下所有的路就是如此这般,那时从未觉得坑坑洼洼的石头路有何不妥之处,也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小时候,家离学校是一条两三百米远的石头路,踉跄行走中要经过一条小溪,溪上没桥,只有五齿矴步,人们习惯把这里叫做五个矴步子。

虽然小溪只有三米来宽,但对一个刚入学的小屁孩而言,无异于一道天堑。每天来回四趟,每次颤颤巍巍而过;平时还好,尤其是下大雨发大水,看着汹涌的急流都头晕目眩,哪还敢过!幸好会有团结友爱的高年级同学出手拉你一把扶你过溪;大水漫过矴步时就更糟了,大人还可以在矴步上蹚水过溪,曾经听说过小孩多次被大水冲走的说法,小孩不敢冒险,只好坐等老师、家长及过路人前来救援抱你过溪。

还有二条S形大溪把全村分成了三大块,从村西到村东要越过两条溪,除了古道上的有二座桥外,所有过溪之处都是由矴步代替。矴步实质上也只是平时正常水位用用而已,每逢发大水就完全瘫痪无法通行。此种情形下别无选择,只能以牺牲时间为代价,舍近求远去过桥绕行了。

很小很小时候以为天底下就家乡这么大,天就是笼罩在家乡四周的山顶上,是山支撑着天。后来随着一天天长大,才明白根本不是那回事,原来是可以通过走路翻山越岭后还有外面的世界。

改革开放前,不管是村子里边的路,还是通往外界的路,无一不是高低不平的石头路。家乡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五条可通往外界的路:东南出海口两边各有一条路,分别通往海边各地;东北方是一座望洲山,山间有一条浙闽古道-将军岭,通往鳌江流域平原;北面沿着山谷可达南港平原;西北后山有一条通往山里几个村庄的小道。

改革开放初期,望洲山另一边的鳌江流域平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且又有几个大集市。小到日常用品,大到桌椅家私,大多是从那边搬过来。东北方的将军岭及其两边的路也自然成为人们出入比较频繁的路。

将军岭山高路陡,乃南北要道,亦是古道。岭上古寨废墟及多处旧时军事防御设施的遗迹仍隐约可见,途中尚存几处供人歇息避雨的凉亭。岭上人来人往,昼夜络绎不绝。爬这条岭的人很少是轻装上路的,要么挑柴,要么扛货;肩挑重担的人更是辛苦,三步一小停、五步一大歇艰难地拾级而上;即使是空手爬岭也同样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途中还需作多次歇息才能走完全程。

之前去趟老县城确实不易,至于怎么走,光用口头表述也得花几分钟时间,忒长!

先得花俩钟头翻过将军岭,来到山脚下一个叫岭脚的村庄,然后等人数凑够乘坐河船一钟头至钱库镇,没能赶上班次的话还要沿着河边小道徒步两到三钟头,到达钱库再步行换码头转乘两个钟头的河船到方岩下村,再由方岩下徒步转码头换乘渡船过渡到达鳌江镇,鳌江码头步行半小时至车站,又得乘车半个钟头才抵达平阳县城,途中还需要多处不可预估的班次等候。也就是说去一趟老县城至少要花十个钟头。一天下来事没办多少,全把时间给浪费在路上,还把人折腾得半死。

虽然只有一山之隔,两边却是不同的世界。那时极其羡慕住在山另一边的人们,他们不用爬山,出门就有河船。每去返程时看到他们可以吃晚饭了,而我们还要披星戴月爬两钟头山路才能到家。想想心酸,但此为命中注定没办法,谁叫咱当初下凡到那边呢!同时也盼望有一条隧道穿山而过直通山的另一边,这样不仅避免劳苦,既可改变出行方式,又能提高时效。

南面海边是通往乡所在地(那时叫公社)的路,也是上中学、赶集市每天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虽然不难走,且只有半个钟头路程,但其中有一截几十米的危险路段,因坡陡且路外是十几米深的海边悬崖,人称“摔死马”。顾名思义,闻其称呼也够玄乎的吧?马都摔死了,何况人乎!尤其每遇风狂雨骤恶劣天气之时,经过此地总是让人胆战心惊。

读高中就要接着跋涉六七个小时到区所在地的世界矾都。途中层峦叠嶂、高低起伏,一路尽是十八弯的羊肠小道,除了山岭还是山岭。这条路与将军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走这条路不是久经磨炼皮糙肉厚的话,一趟下来足以让你筋疲力尽,双脚皮破肉烂。

乡所在地的集市有个十里八乡的柴草交易场,望洲山另一边平原地区的柴贩们脚穿草鞋、肩挑柴担、手执托脚,三个一帮、五个一伙,一拨一拨地往返此间。他们为了更容易上坡,一手扶着钎担、一手拄着托脚,每上一级台阶往路面上拄一下手中的托脚,每到上坡之处便伴随出一阵阵“呯嘭呯嘭”清脆的托脚撞击声。这步步声声中不知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与汗水。

八一年分县后,到新县城就改为走北边山谷的路,这条路也较好走些,徒步两钟头后改乘车半小时到达,也总算办事一天可打一个来回,相对来说改善了许多。

当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之时, 二条县级公路时隔多年前后通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逐渐取代了徒步,曾经徒步走过的那些路渐渐杂草横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因时代更迭最终被人们所抛弃。

如今,徒步只作为人们一种怀旧消遣、健身活动而已。徒步出行的时代已经终结,爬山挑担的历史更是一去不复返。

十八大以来,灵沙大道、168黄金海岸线、沈海高速复线、228国道也相继通车或在建。眼下,路桥纵横交错,隧道四通八达,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村庄,除了东南方是大海,其余三面穿通了八个隧道,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高铁车站大道直通村西,高速互通就在村南,至高铁站25分钟,到机场40分钟,到哪都是分分钟的事。市域“一小时交通圈”的时代终于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