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骨干引领作用

 快乐者生存 2021-03-30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键途径。回顾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短短70余年的时间,就取得“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与探月、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量子科技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打造了一支党领导下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发挥不可替代的核心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面对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发挥好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作用。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坚克难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敢于担当、快速响应、冲锋在前、能打硬仗,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职责所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建制化、体系化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

比如,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黑土地保护重大战略任务,近期中国科学院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紧急动员、迅速整合全院农业科技创新和相关高新技术研发力量,组织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努力为黑土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图片

图为2021年3月9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农机团队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四平东风农机公司免耕播种机提供智能化升级技术支持,指导开展春耕备耕。 中国科学院供图

面向国家长远发展筑牢科技根基

从近代历史看,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以高水平国家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骨干,为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基石和关键支柱。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国家,必须: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国家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

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建制化、定向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主,在原始创新和学科体系建设中填补空白、开疆拓土;

合理布局、统筹建设一批集聚集约、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中心等国际一流创新平台,加快打造一批国之重器,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支撑。

图片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投入运行以来已取得发现逾240颗脉冲星等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2021年4月,“中国天眼”将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使用。 中国科学院供图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持续引领带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主要依靠政策驱动,激发和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在深化改革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阶段,主要依靠增量资源驱动,改善科研条件,提升创新能力。

当前,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更多强化责任和使命驱动,坚持刀刃向内,聚焦主责主业,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将改革的重心放在聚焦重点、内涵发展、做强长板上来,紧扣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难点问题、关键环节,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巩固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引领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