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上市险企年报出炉,谁家投资水平最高?

 Delphinmeer 2021-03-30

图片


摘要:保险巨头,谁的投资能力最强?

作者 | J博士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0年成绩单,终于全部水落石出了。

从整个行业来看,呈现了“一降一升”的特点。

五家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2523亿元,同比下降7.37%。这不难理解,疫情作妖,业务受阻,直到下半年才缓过劲来,所以,利润下降,是不能不承受之痛。

“一升”,是指五大险企总投资收益超5800亿元,同比增14.20%,双位数的增幅,虽然远远比不上去年很多股民基民的收益率,但考虑到险企投资稳字当头,双位数的收益率,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这叫,主营业务利润不够,投资收益来凑。

一马当先的平安,依然保持着对追赶者的领先优势。中国平安去年净利润达1430.99亿元,超过其余四家净利润之和,具体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净利润分别为502.68亿元、245.84亿元、200.69亿元、142.94亿元。

图片

净投资收益方面,也是清晰的“1+4”的格局:平安去年的净投资收益为1634.62亿元,同比增速达13.48%,在净投资收益榜单上遥遥领先。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净投资收益为4816.56亿元,同比增长10.03%,平安不仅占比超过1/3,而且增速明显快一档。

图片

目前市场上,质疑和唱空平安投资策略的人不少,这样的成绩单,无疑是对质疑者的有力打脸。

01

 平安投资的三根“定海神针”

 图片

险企的投资策略和效果,市场当然可以diss,但也必须考虑到低利率的达环境。比如,平安每年有6000亿的新增资金要投资,既要稳妥,又必须在低利率中取得令人满意的回报,好比是高难度的走钢丝。

平安的假设回报率是5%,而实际收益率一直都有5.5%,说实话,虽然有华夏幸福这种踩雷事件,但平安的投资能力还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去年九月份,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对外透露,未来一段时间内,平安将主要投资三大方向:固定收益类资产、新型不动产和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

这三个投资方向,将成为平安在低利率市场上博弈时的三根“定海神针”。

平安的第一根定海神针,思路非常明确,那就是“固定收益”。

熟悉平安资产结构的读者都知道,平安在固定收益类资方面的投资已经持续了20多年,截至2020年6 月末,平安旗下企业——平安资管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规模超2.5 万亿元。

可以说,固定收益类资产是平安资金配置的大头。而在低利率环境下,这种持有时间长、风险程度低的资产配置,无疑是保本求稳的最佳选择之一。

如今,中国平安持有的15年期以上国债、铁道债已超过1.1万亿元,持有的债权型金融资产保持'零’违约记录。在不久前的平安集团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平安集团联席CEO姚波表示,2021年,平安将会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

稳健,一直是平安投资风格的底色。

 图片

平安的第二根定海神针,是“新型不动产”。

每一次全球规模的金融衰退,都是有形之手发挥作用的好时机,如果合理规划、化危为机,将会帮助国家经济再上一层楼。从1929年的大萧条,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没有一次例外。

而面对2020年的疫情挑战,中国选择了“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外双循环”。

在这种时候,像平安这种大型企业,积极参与“新基建”,加大新型不动产类投资,从而投入国家未来建设,无疑是双赢的好时机。

有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在新型不动产投资类项目储备已经超过2000亿元,完成审批的资金达到900亿元,将逐步投放进铁路、养老公寓、旧改、公租房、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

 图片

平安的第三根“定海神针”,是“低估值、高分红”。

虽然饱受争议,但平安非常自信,它将会坚持把“低估值、高分红”作为股票投资的重要指标。

其实这不难理解,稳中求进,是资本市场中永恒不变的真理。如果说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新型不动产属于平安的“稳牌”,那么股票类投资明显就是那个“求进”。

在低利率环境下,这种投资风格也许将会成为新的一波风潮。招商中证红利ETF基金经理刘重杰分析认为,低利率环境下,高分红股票超额收益明显,股息率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也颇为乐观,他认为“今年股票投资还是有机会,特别是低估值、高分红的,因为去年这类股票落后非常多。随着今年经济稳步复苏,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会有修复。”风水轮流转,2021年可能就是“低估值、高分红”股票的苏醒之年。

固定收益类资产、新型不动产、“低估值、高分红”股票,在低利率时期,平安的三根“定海神针”,为这艘万亿巨舰的稳健行驶保驾护航。

02

 中国人寿的三板斧


同样作为保险巨头,中国人寿的投资结构则与平安则有所不同。长期以来,人寿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都可谓是个“优等生”。

在去年,人寿还因为股价年度涨幅居行业第一、市值创五年新高,而获得了最佳IR港股公司(A+H股)奖项。可以说,投资能力足以对标平安的企业,也只有人寿当之无愧。

人寿多年来将资产端投资分置在五大板块: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创新业务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特殊机会投资。长期以来,前三项占据了人寿投资板块中较大的比例,也可以称之为人寿投资的“三板斧”。

自19年低利率环境初显端倪,人寿也开始了对于投资端的调整,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表示,人寿在低利率环境下,会持续关注固收类投资、关注政府债券,防范信用风险。同时,积极关注另类投资,希望通过另类投资实现对投资收益的拉动作用。

图片 

相比平安的稳健风格,人寿投资更愿意把风险系数提高两档。当然,人寿的投资也有不俗的斩获。

近年,由人寿投资的国家级工程项目回报率极其可观:总投入53亿的西气东输工程,年收益率为8.5%;以购买三峡建设债券的方式进入的三峡工程,总投资逾190亿元,债券年息11.5%;投资9亿元的大亚湾核电站,年回报率12.8%,回报年限超20年;投资37亿元的华东华南电网改造工程,年收益率14.05%;人寿还斥资56亿认购广发银行20%股权,预计未来五年收益率能达到15%。

不得不说,人寿的投资业绩,在巨头平安面前,一点儿不逊色。

03

守正出奇,谁主沉浮

其实早在2016年,市场就进入了一波短暂的低利率时期,当时,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公开表示:“平安由于对低利率环境早在2~3年前早有预估,平安主动拉长资产周期,目前的平均年限从7.2年拉长至9.4年。我们认为,目前这一水平是可以的。”

而就在当年,中国平安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净利润逆势增长17.7%,达到407.76亿元。同时,2016年平安收获了6%的高水平净投资收益率,以及5.3%的总投资收益率,在当年的四家A股上市险企中排名第一。

马明哲在2016年也明确提到,保险投资需符合久期匹配、回报匹配、安全匹配、风险匹配的四大原则。当年的“四大原则”与如今的“三大方向”,能看出不少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虽然短期波动难以避免,但以平安为首的保险企业,也不必在低利率情况下过于悲观。全球经济有着'三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如果将低利率时期从19年开始算,那么到明年,全球经济大概率会进入上行拐点;如果从20年开始算,下降趋势也会在近两年逐步缓和。

总的来说,守正出奇,成为低利率新常态下,险企资产再投资的不二法门。先守正,再出奇。平安的“守正”功夫有目共睹,今年能否在“出奇”一端打出好牌,令人期待。

平安集团联席CEO姚波在平安集团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也透露,在权益方面,A股和港股今年虽然会有波动,但仍存在机会,平安也将抓住市场机会择时实施波段操作。

2021年,疫后复苏之年,险企巨头之间的斗智斗勇,已经悄然拉开大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