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新城控股的理解

 新用户41015886 2021-03-30

一、新城的投资逻辑

新城控股是我在2019年下半年介入的一家公司,当初正在学习地产股的估值逻辑,根据其独特的双轮驱动模式,业绩的高增速,一眼可见其低估程度,属于王子落难型案例,于是当时便买入了10%的仓位。后来坐了过山车并未卖出,在去年疫情期间加大仓位到20%(包括港股的新城发展)成为第一仓位,因为公司已经度过了危机,逻辑越来越清晰。但股价却一直没反应,直到今年才大幅拉升,在不断摊低成本后目前有一倍收益。

新城的投资逻辑,简单说就是商场收租股。表面上它是一个地产开发商,但它并不完全依靠卖地收入,商开部分的住宅的作用就是在反哺综合体。现在官方也已经证实基本上一个综合体7亿多的成本,5-5.5亿可以由住宅部分覆盖,也就是每个的净成本在1.5-2亿,3年培育成熟后平均每年租金1亿,净利润0.4亿左右,也就是可以4年左右回本。但实际上可能更快,因为非成熟期租金年化增长在25%,3年后租金增长也有15%左右。后面就是纯粹的增长型收租模式。

然而新城还不仅仅是这样简单,它在追求更高速的扩展模式。自从前年开始,它就一直在探索ABS资产证券化的道路,去年已经发行了102.7亿的CMBS产品,利率4.8-6.5%之间,相当于前期投入的七分之一资产已经被成功盘活。从此,高租金的综合体不再成为资产包袱,而新城也就有了底气做出未来每年新开30座的目标。

截止2020年底新城已开业的有:自持的93座吾悦广场、1座新城大厦写字楼、7个轻资产吾悦项目,其中2020年内开业的有38座。目前已经布局的一共有163座。公司计划今后三年内以每年新开30家的速度扩张。在三年后将会布局250座,五年后300座。按照公司的管理经验和能力,这是很大概率能完成的目标,是长期的蓝图。届时新城将成为年入300亿租金,120亿净利的商业地产巨头,永续的收租模式,将会得到更高的评级,更低的贷款利率和资本市场溢价。

在短期来看,公司在2018年给出了股权激励方案,2019年-2021年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同比2018年要上升30%、70%、120%。也就是说这三年的扣非净利润要达到99、129、167亿,巧的是这两年刚好踩线达标。我们知道房产企业调节利润的方式很多,包括已售未结、计提减值、结算收入、合联营并表、公允值调整等等,相信达标对于企业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从这两年的数字上来看,公司是在有意压着利润不放,那么闭着眼也能知道今年的业绩大概率能达标,167亿再加上25亿左右的重估,归母190亿左右,PE5.4

以上就是最根本的投资逻辑。

二、2020年财报数据

1.拿地和毛利率

这份财报最大的问题就是住开部分的毛利率跳水10个点到14.9%。这也是行业的共有问题,2016-2017年高价地的结转导致。这时候双轮驱动的威力就体现了,综合体毛利率只降低了5个点,依然高达31%以上,同时收租方面还逆势上涨3个点。所以说新城未来是有穿越周期的能力的。

不好的一点是,今天的业绩会上实诚的小王总坦然告知由于2018年之前地价不便宜,未来两三年的结算毛利都不会很高,2019年会好一些。由下图数据可以看到虽然住开方面拿地成本在逐年上升,但从2018年开始城市能级在不断上升,其它三四线城市占比从22%下降至14%(长三角的三四线售价基本等同内陆二线),能级上升导致成本上升。所以我认为今年由于结转2018年的高价地,住开的毛利率依然承压,但随后明后年的毛利率将会得到反转。

同时,我们看到2018年的商开地的成本是大幅下降的,而且比例上升了13%,所以今年商开部分毛利将会最先反转,而由于商开占比提升,今年的整体毛利也会得到改善。

2.销售

销售方面新城去年是踩线完成2500亿,今年给出的指引是2600亿目标,这似乎是低了点,但结合30座新开吾悦的目标来看,今年的目标并不低。这可以透露出的信号是:公司从去年开始调整战略,不再将销售规模作为目标,而更加聚焦在继续深入布局商业上面。我觉得这是好事,小王总清晰地认识到公司的优势在哪里,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并不冒进反而扬长避短聚焦于自己的版图。

在这方面,这两年新城的动作确实是可圈可点的。比如,在拿地比例上,综合体用地已经从2017年的28%上升至2020年的60%的比例;公司更加关注综合体的GMV、租金收入、客流、会员数;公司一直在探索资产盘活,打通投融管退模式并且取得了成果。

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新城投资者不要期望公司能有多大的销售飞跃,排名下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我们收获的,将是每年30个吾悦落地的速度。

3.结算

在结算上,由于前几年超高速的销售规模扩张,这两年结算的扩张速度也是非常的快,营业收入因此也得以高速扩张。2018-2021年的竣工面积依次为:980、1,854、3072、4310(估)万平。考虑到2019年公司销售峰值2747亿,今年的竣工值应该是近几年的峰值,随后将会缓慢下降。

这里有意思的一点是,2019年公司预计2020年的竣工面积为3597万平,实际竣工面积为3072万平,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绝不至于少了20%这么多,结合去年的业绩激励目标结果刚好踩线达标来看,公司是刻意留了弹药给今年的业绩激励做储备。所以结合今年4310万平的结算预期,今年业绩达标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也是我最开始愿意研究地产股的原因,提前几年就可以判断公司的业绩。

4.负债和利率

今年的有息负债上升到了916.8亿,显然去年公司加大了拿地力度,但我们发现这两年公司拿地中综合体的比例持续上升,已接近60%,成本控制在1600左右,能级有所提升,依然远低于纯住宅地块成本,因此这两年拿地的安全性还是不错的。

对于1938亿权益销售规模的企业,总有息负债只有不到1000亿,对合联营的担保也只有130亿左右,这在所有房企里都是排名靠前的。融创3886亿的权益销售,有息负债3006亿;万科4557亿的权益销售,有息负债2579亿。但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新城的报表稳健度是相当强的。

但本次报表令人失望的是,融资利率并没有显著下降,我们知道去年房企融资利率都有1-2个点左右的下降。新城的目前3年以上综合体的租金净回报率在4.2%左右(=9.35%/7*8*40%),对比之下,目前6.72的融资成本还是略高了,后面公司一定要想办法继续降低,争取做到与五年成熟期的租金回报持平,这样沉淀在吾悦中的净资产将得到彻底解放。好在公司去年国际评级已经得到提升,未来随着一个个吾悦的落地,评级有望继续提升。

5.公允值和减值

去年公允值增加25亿,基本与前年持平。

这是近三年吾悦的开业和布局数量,明显看出去年大幅加速:

吾悦扩张数目增加了50%,但是公允值相应却没有体现,可看出报表是极为保守的。

再看减值,去年计提16亿,比前年的9亿大幅上升,这个数字是真真实实影响核心利润的,公司敢于这样计提,也说明报表是偏保守的。在不影响业绩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储藏利润到明年。

6.分红

公司继续保持30%的分红比例,自上市以来,A股0融资的情况下累计分红145.95亿,是真真实实的现金奶牛。

三、估值

1.按照短期的估值,今年业绩190-200亿,给予8PE就是1500亿以上。

2.按照3年后的估值,分为三部分:

a.届时100座吾悦开业满3年以上,每座0.4亿的净利润,共40亿,10%租金的增长速度给予15倍PE,价值600亿。

b.三年内新开业约100座吾悦,平均每座按照0.2亿净利润,25%的租金增速按照20PE估值约400亿。

c.开发部分保持年销售额3000亿,权益率75%,净利率10%,每年净利润225亿,给予5PE,毛估值1000亿以上。

总计:600+400+1000=2000亿。

三年后的2000亿,按照15%折现率,今天值1333亿。也就是说,在1300亿市值以下的投资将在未来三年中平均获得15%的年化回报。

四、总结

新城在处理了自身的危机后,经营战略上做出了正确的调整,放弃了住开领域低毛利的厮杀,转而更聚焦在商业地产领域,未来成为商业运营的头部企业可期。随着投融管退路子的逐步打开,企业将逐步释放出沉淀的利润,也就为更加快速地布局商业地产铺平了道路。虽然目前新城的价格已经不是一眼低估的程度,但依然合理偏低估,在目前总体市场的估值水平下具有确定性较高的相对低估优势。

注:本人持有新城控股和新城发展,为本人第一大仓位,以上所有内容均为本人个人见解,难免偏颇失误,不构成任何购买意见,据此买入需自行承担责任,谢谢。



作者:洹熙
链接:https://xueqiu.com/1971911276/17582241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