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论语》(20)

 杉乡文书阁 2021-03-31

11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有时不得不谋,不能不谋,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不在位并不重要。而且,就像《左传》里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位者往往懒得谋其政,或是没有能力谋其政,那只能由不在位者“越俎代庖”了。世事往往如此,为之一叹!

116.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始”,是乐曲的开端,孔子时期奏乐,开始部分叫做“升歌”,一般由太师(掌管音乐的官)演奏。“挚”是鲁国的太师,所以说“师挚之始”。“乱”是乐曲的结束,“乱”是“合乐”,就是合唱。“《关睢》之乱”,就是说奏乐结束时合奏《关睢》的乐章。

117.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侗”是愚笨幼稚,“愿”是谨慎老实,“悾悾”是无能的样子,也有解释说是诚恳的样子、老实的样子。连起来意思是说:狂妄而又不爽直,幼稚而又不谨慎,无能而又不诚实,孔子说,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成了这样。

118.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武王说的“乱臣”,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乱臣贼子”,这是出自于《尚书·太誓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引用《太誓》说:“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说文》和《尔雅》都解释说:“乱,治也。”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乱本作“乿”,“乿”就是古代的“治”字。所以,这里的“乱臣”就是“治国之臣”。

武王的“乱臣十人”都有谁呢?何晏在《论语集解》里引用马融所说,这十个人是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还有一个是文母。文母是位女性,所以孔子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这里有轻视女性的思想,应该批判)。那么,这个“文母”又是谁呢?在古代的注解里,主要有两种说法:有的说是武王的母亲,也就是文王的夫人太姒;有的说是武王的妻子邑姜。朱熹说:“九人治外,邑姜治内。”他认为“文母”应该是邑姜,因为文母也是武王的臣子之一,那就不应该是他的母亲。

“才难”,就是人才难得。孔子在这一则里讲人才的重要性,治理天下,必须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可是,除了舜、武王这样的明主,历代君王大多是不重视人才的,他们身边的大多是善于揣摩、逢迎的庸才。

11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按照字面意思,这一则是说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但据统计,在《论语》里,说到“利”的有六次,说到“命”的有八九次,都不算多,比如子贡也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篇》)但“仁”却是《论语》里讲的最多的,怎么还能是“罕言”呢?于是就有了另一种解释,比如金代的王若虚,清代的史绳祖都认为这一句应该断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是赞许的意思,这样这句话就成了“孔子很少谈到利,却赞成命,赞成仁”。

杨伯峻先生却认为,“仁”是孔子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是不会轻易谈论的。那为什么《论语》里记载的最多呢?正是因为谈得少,偶一谈论,就记载了下来。所以不能因为记载的多就断定谈论得也多。况且孔子平生的言语,自然是比《论语》多出千万倍的,《论语》里记载的谈论“仁”的言语,放在孔子所有的语言之中,可能还是很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