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宽平 || ​往事回忆录:我心中的一拖文友们(下)

 艺笋 2021-04-01

往事回忆录:我心中的一拖文友们(下)

 作者:郭宽平

引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这一生,能有几片祥云罩着自己,那是十分美好的幸事。”而我认为,文学情结、文友情谊也是其中一片祥云。
 
对文学矢志不移的汪一飞总编
 
在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主办报纸《拖拉机报》担任总编期间,他给广大读者奉献了许多精彩的文学评论、新闻焦点、散文、诗歌、论文、通讯、小说等等。他的作品具有十分生动鲜明的、十足工业油腥味的、强劲时代色彩的特征。最令我难忘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次“全国企业报副刊优秀作品年会”上,他写的一篇散文《吃蜗牛的随想》荣获特等奖。这篇获奖散文,极尽文学之想象、极尽生花之妙笔,将蜗牛的丰富营养、顽强的生命力、憨态可掬的表象、散布世界各地的品种、新旧社会和改革前后餐桌上的食品变化、世界各国因战争与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或难民逃亡现象紧紧相连,读后真是令人不忍释手、拍案叫绝,故好评如潮!随后,这篇获奖散文又相继在《文汇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转载刊发。
 
汪一飞总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他和咱们洛阳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叶鹏是校友,他低于叶鹏一届。反右扩大化时,他和叶鹏都被打成右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他和叶鹏又都受到批判冲击,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特别是为了红颜知己不受政治运动迫害的连累与终身幸福,他强忍内心的巨大悲痛,毅然决然斩断情丝。我听我的三叔生前说,他的那位红颜知己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干,担任一拖集团公司某分厂党委书记,夫妻不成,但俩人纯真、纯净的朋友情谊保持始终。我的三叔和汪一飞总编以及他的红颜知己私交不错,他们都是一拖建厂时期的元老。这里要说的是,即便人生处于艰难困苦的逆境中,他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坚持讴歌党和国家的万千景象。坚持讴歌一拖发展的沸腾生活。
 
汪一飞总编在百忙之中应邀到我们叉车厂进行过两次文学与新闻讲座,这两次讲座我都参加了。至今,他的教诲还在我的耳畔回响:“同志们,我们无论是写新闻报道,还是进行文学创作,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要像《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作者穆青、冯敬、周原那样,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抓住最本质、最动人、最说理的东西去征服读者!”
 
汪一飞总编一生为人清廉、两袖清风。退休时因买不起商品房,家里当时也装不起暖气。为此,他调侃、戏谑的对许多文友们讲:“洛阳市郊白马寺那里有一个疗养院,空调暖气都有,饮食起居价格不贵。春秋时节我和老伴在家里生活,到了炎夏与寒冬的时候,俺老俩就去疗养院,这样也方便我的文学创作。一息尚存,文学不止,我就是这样想的。”从这些话语里,大家看到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一位(他是江浙一带的南方人)瘦小长者竟然在心里拥有着那样强大的文学能量和不懈追求。
 

黄建华主任误认为我是女同志
 
在一拖集团公司工会有这样一项规定和要求,每年度必须要有一次工运理论论文征集活动,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特别是一等奖和特等奖,才有资格被推荐报送至《河南工运》、《中国工运》刊物上发表。
 
记得1994年初冬的一天,我剑走偏锋、兵行险招,在拟定的几十个论文题目中特意选择了一个《女工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的课题研究准备撰写。当时我就想:“写,就一定要下些功夫,不糊弄人,好好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能力。”为了这篇论文,我足足准备了有一个月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一百多个学习要点卡片。为了这篇论文,我精斟细琢,敲定了女工作业环境的危害(油漆工、电焊工、架子工、翻砂工、热加工方面)、女工在家暴中的弱势地位、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维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女性的深刻论述、中国女工在世界劳工里的贡献比重、女工在经期怀孕产假期间怎样能够得到企业的有效保护途径、女工如何奋发自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建功立业?等等,并将其有机融入到1.6万字的论文中。
 
几个月后,叉车厂工会张桂芝主席(也是我的顶头上司)去集团公司工会参加一个工作会议。会议最后一个议程,就是由论文评委之一的、集团公司工会新调任不足一年的办公室主任黄建华宣读获奖论文名单(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十名。优秀奖若干名。整个一拖集团公司工会系统报送论文300余篇。)并向论文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我的论文《女工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荣获年度论文征集一等奖。会议结束后,黄建华主任特别对张桂芝主席说道:“咱这次论文评选的原则就是,看水平不看文凭,看本领不看年龄,看质量不看数量。另外,你们叉车厂报送的三篇论文均获一、二、三等奖,很不错,有实力。尤其是郭宽平这个女同志写的论文有深度,观点新,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听完黄主任一席话语,张桂芝主席忙打趣地回应道:“黄主任,您错了。这个郭宽平同志不是女的,他是个大老爷们!”
 
我和乔思钦、张建丽密切合作
 
乔思钦时任二车间党支部书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他是河南省著名作家乔典运的亲侄儿。他待人热情、身先士卒、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职工们都喜欢与他交往。
 
1993年仲夏的一天下午,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眼看着雨水就要灌进车间里,车间内满地都是已经加工好的零件,还有几台关键车床。这之前,刚下班走到半路上的乔思钦和车间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许多师傅们,连忙返身冲回到车间,大家有的用沙袋堵车间大门,防止雨水漫入。有的用帆布盖好关键车床。有的将地上加工好的零件抬放在货架上。整个过程就像打仗一样,雨水和着汗水,前后用了约有40分钟。这是一支多么好的职工队伍啊,乔思钦内心感叹着。据此,他当晚写就了一篇现场短新闻《雨水中的拼搏战》并于次日拿给我看:“郭师傅,您帮着修改一下,咱们把它发出去!”“哪里话,咱们共同学习提高。这样好的职工队伍我们不去颂扬谁去颂扬?”我回应道。后来,这篇300余字的现场短新闻被《拖拉机报》评为“一拖集团公司现场短新闻征集活动”二等奖。最让我感动的是,乔思钦在这篇文章署名时执意把我的名字放在前边,而把他的名字放在后边。无论走到哪里,他把这篇文章都压在办公桌上的玻璃板底下,以便随时可以看到。
 
乔思钦现任一拖集团公司运输处副总经理,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每逢节假日,我俩常有聊天或相互问安。
 
张建丽九十年代初期毕业于一拖集团公司《拖拉机学院》焊接专业,后被分配至叉车厂一车间工作。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深得大家喜爱。我同她的接触交往是在1994年国庆节前夕的一天,厂工会接到集团公司工会通知,要求各分厂、处室组织一支演讲代表队(每支代表队由三名队员和一名领队组成)参加比赛,稿件自备,一人一题。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一拖都有哪些骄人的业绩。”在与宣传科协调商定后,我们叉车厂由广播员楚小丽、技术科李晓敏、一车间张建丽组队参加。当我去一车间和张建丽与她的车间领导商谈此事时,她本人和车间领导均表示大力支持。
 
河南省《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在省会郑州,该社社长是张建丽的亲姑父。为了高标准参加比赛,她自掏腰包乘车前往郑州,并自费参加该社举办的学习班,亲自聆听他姑父与其他老师的讲座。同时,反复对着穿衣镜练形体动作、练面部表情、练装束打扮、练演讲稿的高低起伏和轻重缓急。最后彩排时,她又一次次征求大家的意见,力求做到最完美的状态。
 
“极具张力的演讲,如高山流水、似珠落玉盘,极富感情的演讲,如口吐莲花、似黄莺出谷,将作品演绎的非常到位!”张建丽的演讲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并脱颖而出荣获参赛一等奖。她演讲的稿件题目是《中国,必将再展宏图》,这篇演讲稿就是我写的。这也是我俩的第一次合作(当时一拖电视台全程直播整个赛事)。随后的日子里,只要一拖集团公司一有演讲赛事,俺俩就是搭档,且每次成绩不俗。
 
后记:因为身体原因,还有好多文友没有写上,很是遗憾。说实话,我很怀念1990年至2002年那十几年在工会工作的岁月,期间,每次文友们见面或相聚,当彼此发表有分量的作品和获奖作品时,大家都以这样几种方式(双手点赞、相互击掌、不分男女老少拥抱、诵读其中精彩片段等)以示庆贺。那种温馨幸福、那种文学氛围,至今难以忘怀。
 

2021.4.1.

 


【作者简介】郭宽平,中国一拖公司叉车厂工会干事,现已退休。喜欢文学。九十年代初期至2002年,先后发表杂文、小说、散文、论文、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达三十多万字。现有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