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人在南京的困惑:这能是锅贴?

 高山水长流 2021-04-01

      下班路过一家名叫“老北京锅贴”的店铺,红底白字的朴实勾引着饥肠辘辘的身体。店是最简单的模样:贴着廉价木纹皮封的长方桌,墙纸上的“百兴旺业”暗吐着老板装修时内心的渴望。

图片

*作者供图

锅贴是店里的招牌菜:牛肉胡萝卜,羊肉大葱,猪肉茴香,猪肉白菜… 都是北方饺子的传统馅儿。不过不像别家店铺,饺子锅贴都卖,这家只卖锅贴。9块钱一两5个,三两起卖,小米粥免费送,菜单上还有些凉菜和砂锅。

煎得滋滋焦黄的锅贴上得很快。

图片

*大众点评

每次在北方城市看见锅贴,包邮区长大的我都会有一种恍惚。同一个名字,在南方却几乎是完全不一样的物种。北方的锅贴,是饺子皮里裹上传统饺子馅儿,并不捏成饺子的形状,而是简单的对边粘好,两边开着口下煎锅。煎好后的锅贴乍一看像南方的春卷,又像一个抱枕。一口下去,汁水是没有的,口中蔓延开来的是专属于北方调馅儿的咸鲜香。

一口锅贴,一口小米粥,人多再配上一碟拌豆腐丝或者洋葱拌木耳。隔壁桌大哥还点了一小瓶二锅头,对着电话大声的表示“这个放心,我们说到一定会做到的”;店里的时尚弄潮儿不多,大多是住在附近的老邻居,或者来肿瘤医院看病顺便填个肚子的病人或家属。他们对菜单都是熟门熟路的模样,点好坐下,静静的吸溜着小米粥,咀嚼着眼前的三两幸福。

图片

*大众点评

要说北京的锅贴有什么性格,大概就是低调质朴温暖扎实

高铁4小时外的南京城,评事街和打钉巷的交汇口,每天早上6点开始,就有长长的队伍聚拢在一家店铺外面。从街边的窗口探进去,狭长的操作室里,6个穿白外套的男女正马不停蹄的忙碌。

图片

*大众点评

三个人在包锅贴擀的皮子比手掌还大,带着面粉的粗糙柔软;牛肉馅恰如其分的落入中间,双手快速的把锅贴粘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弯。包好的锅贴被整齐的码在一块块撒了面粉的木板上,等待煎的人取用。

图片

摄 | xhm-maomao

煎锅贴是一场表演。

巨大的圆形铁锅在对着街道的窗口被烧的滚热,生锅贴延着边一字向内排开,滚热大量的菜籽油从一边泼入,瞬间让洁白染上一层带有光圈的金色晕染。香气在高温下催生出可以让每个人都垂涎的信号。

图片

*作者供图

“还要等多久啊?” 总有人看着冗长的队伍,走到前方来咨询。

“六分钟一锅,你自己算下子”,做锅贴的师傅显然习惯了这样的咨询。

南京的锅贴几乎是全然浸没在菜籽油里的,不加半点水。馅料里的卤汁有时候滋出来,会惹得滚烫的菜籽油噼里啪啦的溅油末星子。盖子盖上,做锅贴的师傅不断地旋转锅子,直到时间差不多了,左右两手抓起隔热的硬纸板,“呲啦”,所有的菜籽油倾泻回装油的大缸里。

图片

*寻味星球

那模样,若遇上阳光洒满的日子,简直太美了。

一两锅贴10块钱5个,价格比北京的高一块钱。味道在不分伯仲的前提下,天差地别。这家算可以代表南京锅贴的普遍滋味了:牛肉馅儿,偏甜带姜味,皮极酥脆,卤汁丰富。当然也有猪肉馅儿的和其他馅儿的,但在这座城市,非牛肉馅儿的锅贴属于小众。

图片

摄 | 绘声绘色的L

搭配的从来没有粥米,而是牛肉汤。牛棒骨熬成的汤,加上自家做的干切牛肉,咸鲜下飘着香菜叶子的味道。一口汤,一口牛肉锅贴,甜咸鲜脆润嚼劲全部在唇齿间迸发。

要说南京锅贴有什么性格,大概是张扬奔放高调但不失地气。

都知道北方才是饺子的天下。无论什么节,甚至情人节,问一个北方人今天晚上吃什么,大概率答的都是饺子。

图片

*搜狐视频

北方的饺子跨越山河,被不断迁徙的人们带来到长江以南,再因地制宜,发展出虽然模样一样,馅料和配菜体系却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味。然而作为饺子的衍生品,锅贴为什么会如此拷贝如此走样?南京的锅贴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江苏地方志》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图片

李荣兴也是一家锅贴老字号

*食遍金陵

南京人吃锅贴的历史,再往前追溯,也是抗战之后,不到百年的事。金春锅贴是最早把锅贴做成招牌菜的店家之一,那还是民国时期,新街口逐渐成为南京城最繁华的地方。金春锅贴在这里安家,吸引了最早一批年轻的男男女女。在金春,吃锅贴按“客”为单位——这也是区分南北饕餮的一种方法——吃一客锅贴送一碗鸡丝汤,这家的锅贴很快就火了起来。

如今去金春锅贴店(它虽然中断过,但又复开了),你仍然能依稀看见曾经南京锅贴的模样——其实就是煎饺,只不过比普通饺子大一些,更加通体金黄些。比起牛肉锅贴的酥脆,它更软乎,馅儿是猪肉的。吃的时候搭配小馄饨或面条,一客基本就足以填饱肚子了。

图片

金春锅贴的模样更像煎饺

*大众点评

老一代人会告诉你,牛肉锅贴的出现其实已经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那时的南京评事街是南京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回民也大多集中在这里买牛肉和皮革制品。也因为这里最早住着七大家回民姓氏,加上巷子窄小弯曲,被人们称呼为“七家湾”

图片

南京老地图

*观微堂文化

这里的餐馆早年是不卖锅贴的,他们以牛肉生意为主,顺带卖些牛肉煎包牛肉馄饨和炖的酥烂的牛肉汤。大概是因为锅贴这个食物在那时开始成为潮流,又或者是某几家牛肉店先开始做发现生意不错,总之牛肉锅贴在短短20年间,成为了南京清真菜馆的一个标志菜式。

图片

*作者供图

当时的牛肉锅贴跟如今仍然不同,它的油量是少很多的,“上面软,底板脆香。每锅煎4分钟,冬季要长一点,”《江苏地方志》里这样记录到。

南京人如今熟悉的,通体金黄酥脆,几乎是“油炸饺子”般的牛肉锅贴,是近20年里不断进化的结果。

2003年,南京本地电视台十八频道推出了标点美食开始在全南京范围搜罗美味。那时被报道过的餐厅,成了南京最早的一批网红,热潮伴随着一代南京年轻人成长。

图片

*bilibili

这些年轻人长大后有的开始从事媒体行业,有的开始进行视频制作。他们挖掘出童年美味的记忆,再次捧红了已经拥有扎实食客基础的老字号们。也因为这样的契机,南京的牛肉锅贴成为锅贴世界的一个异类,并持续高调的出现在每个饕餮客的视野里。

传统北方的锅贴呢?它就像永远静静地呆在不远处陪伴你的家人。你可以随时探索美味的奇妙世界,但终究会在某个饥肠辘辘的深夜,路过一个红底白字的锅贴店时,不由自主地走进去:盛碗熟悉的免费小米粥,来上三两锅贴,用香气和鲜脆,满足心底需要的勇气。

图片

*作者供图

最熟悉的味道,如同最爱你的人一样,就永远在那里,不会离你远去。

作者:梅姗姗

排版:风味君

头图:作者供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