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时,英国军队手中的制式反坦克武器是QF 2磅炮,这种40毫米口径的火炮在二战初期确实足够应对德军坦克,但当德军介入北非后,双方的坦克装甲升级就一路高歌猛进,英国开始给部队装备QF 6磅炮(57毫米口径)。 相比之下,6磅炮的威力要好得多,但是重量也大得多,1200多千克的重量已经不是士兵人力所能拖曳着长途机动的,需要完全依靠马匹或者机动车辆,为此英国研制了“执事”自行反坦克炮。 其实在此之前,英国就尝试在轮式卡车上安装2磅炮,用于北非战场上机动反坦克作战,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装备,至少比起普通拖曳版本反坦克炮更加灵活方便。有了这层技术基础,“执事”的研发工作就轻松多了。 “执事”采用的是双轴4轮AEC Matador卡车底盘,设计师给车体装上一层钢装甲加以保护,车头上除了保护发动机,只在驾驶位上有一个凸起的装甲盒,正面有向上开启的铰链窗,而在装甲驾驶室的左边则是空置的。 卡车后方的货箱结构被取消,在平板上安装了一座简易的旋转炮塔,炮塔的后部是敞开式的。该炮塔并不能360°旋转,它受到前方驾驶室的阻挡,总共只有300°的调整范围。 火炮当然就是一门安装在炮塔内的6磅炮,火炮俯仰角度只有0°~15°,并且因为炮塔太过狭小,里面要容纳炮手、车长和装填手,空间十分局促,随车只能携带24发炮弹。 “执事”的生产工作从1942年12月开始,1943年后不再生产,总产量只有175辆,是一款数量不多的装甲武器,它被证明适合北非那种长途沙漠奔袭战,但是英军认为它不能适合欧洲地区的高强度作战,于是没有将它带往欧洲战场,有一部分经过改装被出售到土耳其。 相比于其他装甲武器,“执事”的结构实在有点简陋,当然了,我们不能要求一款临时装备有多么强悍的战斗力。虽然它在北非地区表现还可以,但是对手在北非的整体实力毕竟不那么强,而且由于补给等原因经常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灵活巧妙的作战指挥,欧洲战场就不一样了,那里更靠近德国本土,时间线也更靠后,坦克的密度和防护力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执事”自行反坦克炮重12.2吨,长6.39米,宽2.36米,高2.82米,装甲防护最厚处为20毫米,一台95马力AEC A173型6缸柴油机提供动力,最大行驶速度为3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280千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