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古道40】绩溪逍遥岭古道(下):皖浙天路

 zzm1008图书馆 2021-04-02


自绩溪县伏岭镇出发的、被评为“中国十大古道”之一、称之“徽杭古道”的古磴道,它的原名却叫“遥遥岭岩道”,“逍遥岭古道”

先去阅读《绩溪逍遥岭古道(上)

图片

3 、竹岭穿越逍遥岭

(续)与竹岭古道相比,遇崖凿石、遇河搭桥的逍遥岭古道几乎直线连接绩溪伏岭镇与临安马啸乡,不说省去鱼川村至桐坑村的十公里路程,竹岭古道绕经荆州乡的“弧线”也徒增了许多冤枉路。比较才能认识历史,比较才能认知古人修路筑桥的智慧。我们一天翻越几座山岭,行走这两条不在一个流域古道,这样的行走,更像是一次对徽州古道的探源和朝圣,浓浓的仪式感。

中午,我们经竹岭抵达荆州乡金冢村。从金冢村到逍遥村的路是当地村民上山劳作走的便道,翻山越岭十里路,并无路标,更无石板路面。经热心村民指点,我们才在离村约一公里的地方找到登山路口——一处开荒种植柴胡所挖出的山道。

图片

第一座山峰不高,不到半小时即登顶。但下行的路却已被杂草湮没,尤其谷底小溪边,青草萋萋,藤蔓灌木稠密,几乎没有路。我们用手杖打草开路,且目不转睛地盯着路面上任何一点动态目标,但还是相遇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行动物,幸好有惊无险。在溪边的灌木丛中,我按地图所指的方向顺利找到再次登高的山路。这是一座比竹岭还高山峰,且都是直线攀高的便道。当我们挥汗如雨到达岭头,见到一座拱形路亭时才松了一口气。那种感觉仿佛是在辽远的岁月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站在岭头,逍遥村尽收眼底,四周层峦耸翠、冈岭四合,粉墙黛瓦的村庄犹如花心一般镶嵌在青山翠竹间。想想古人,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将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村庄比作“窑”,确实有失大雅。即使如今公路四通八达,除了逍遥岭古道外,也仅有一条从桐坑源翻越千米高山的水泥公路到达这里。不管步行还是驾车,到了峡谷尽头的逍遥村都会有一种“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感。

图片

抵达逍遥村已下午三点,从这里到古道出口还有十公里。我们小憩片刻,并从农家倒了一壶开水后,继续沿逍遥河畔的公路顺流前行。约五公里,抵达“下雪堂”,此为登顶蓝天凹的路口。蓝天凹海拔1050米,为古道最高点,两山夹持成凹,因山高天近,蓝天白云嵌入其中,且青山巍峨,山泉潺潺,视野所及,皖浙风光尽收眼底,故名。

图片

傍晚已近,我们不敢久留。抵达黄茅培村,公路止。继续沿着横穿山坡的步道前行至“施茶亭”,才算见到原始的古道。

古道路面宽约1.5米,依山就势,花岗岩石板凿砌平整,只是一些平坦路段的路面由条石加块石拼凑而成。在徽州古道中,逍遥岭古道应属“中等规格”,与其“县乡道”标准基本匹配。“施茶亭”由明代伏岭下村邵时玉捐建,供路人歇气避雨,并免费提供茶水。路亭施茶是徽州古道上一个温暖的单元,几乎每条古道都有,浙岭古道的“方婆”,大洪岭古道的“茶田”,等等。西武岭古道的“万福亭”,其门口对联堪称古道茶亭的经典:“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筒烟来”,一壶茶一筒烟,洞悉人生禅意,短暂的放下或许就是每个人心中佛。如今,这些茶亭大部分已圮毁在荒山野岭,成了一堆乱石瓦砾,这座作为“旅游商店”的茶亭也算物尽其用了。

图片

4、雄关漫道逍遥岭

从“施茶亭”到“江南第一关”是逍遥岭古道精华所在,它的美是由其特殊的地貌形成的。逍遥河两边的绵绵青山到了这里突然变得铿锵有力,脱去一身绿装,露出泾渭分明的骨骼和肌肉,笔陡笔陡地矗立在河谷两边,“磨盘石”、“蒋军石”、“佛掌石”,怪石嶙峋,栩栩如生。经过十公里缠绵的逍遥河也变得狂野起来,在逼仄的峡谷里狂奔乱吼。河谷里的巨石,像神仙丢在这里似的,将峡谷割裂成大大小小的瀑布和碧潭。据说“蒋军石”下那一潭秀水是当年胡宗宪往来徽杭的洗马之地,亦称“洗马潭”。

图片

(佛掌石)

在农耕社会,这么一处山崖壁立、河谷跌宕的地方,别说人马通行,即使飞鸟穿越也非易事,何况在峭壁上凿出一条通衢孔道。古道凿在峡谷北面的石壁上,先用人工凿开横档,再嵌入长约两米的花岗石板,筑成栈道。栈道紧贴石壁,外有石柱栏杆,远远望去,宛若一挂登天接地的云梯。人行其中,一边是壁立山崖,高接天穹,一边是深渊峡谷,溪水奔腾,即使临空飞鸟,也不免有些晕眩。

图片

古道的点睛之笔在“关口”处。自峡谷入口登高至山腰,绿树青山与悬崖峭壁在这里交接而就。山脊也拐了一个直角弯,突兀而出的山崖、几根条石搭建的“关门”形成一座天然关隘。此处天险堪称雄冠江浙,当年胡宗宪经此入浙时,写下“江南第一关”。太平天国年间,李世贤部经此入浙受阻,激战中原有关卡建筑尽毁。现“关门”建于同治二年,东西门楣分别刻有“徽杭锁钥”、“江南第一关”,由绩溪人邵道棠题写。相传,此地为龙脉所在,当年岳飞经此,曾飞刀一斩,断了徽州人的龙脉,幸得胡旦凿通栈道才得以续接,于是有了“岳飞斩龙脉”、“胡旦接龙脉”的传说。

图片

紧邻“关门”是一座拱亭,额题“履险如夷”四字,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拱亭边有一间“二程庙”,据说是为了供奉在此避雨受难的两位程姓徽商。庙边还有一座石质佛教经幢,徽州人将经幢安置在通衢大道上,旨在镇妖辟邪,佑护来往行人一路平安。

“履险如夷”不仅是逍遥岭古道的祈愿,也是每个人的人生愿景。

但是,徽州境内大部分古道自身却未“履险如夷”,当现代交通的触角伸向人类足迹能够抵达的每一个角落时,曾经承载着徽州人梦想与希望的青石古道却被现代人无情地抛弃,遗忘。它们就像悬挂在天际边的一钩残月,冷清,孤寂,落寞,在彻底陨落在大山深处之际,最后一次深情地缅怀昔日的荣光。

如今,对徽州古道而言,生存是摆在首位的,姓氏名谁并不重要。从这一点来看,逍遥岭古道的开发和保护是值得点赞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