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任何大师的诺兰

 内陆飞鱼 2021-04-02

2017年,可视为诺兰从影二十周年纪念,他的第一部长片《追随》发布于1998年,却是从1997年开拍的。

20年,他拍过惊悚、悬疑、犯罪、科幻,无论是原创剧本,还是接手超级英雄片续集,他都一丝不苟,玩得轻车熟路,每一部都像一道精细大餐,在跟观众玩智力游戏、拼图游戏,到《敦刻尔克》他放弃熟悉的套路,玩了一个简单却不容易出彩的冒险游戏,就像回到热爱电影的初心。

《敦刻尔克》这个片子类似伪纪录片,情境式电影,极简,氛围、情绪一流,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扑面而来的感官体验,配乐满没问题,故意的,前面一直阴沉沉的压着,海陆空都在紧张,直到看到救援的小船只,直到踏上英国大陆,回到正常生活才缓一缓,结尾点感动,国内导演别模仿。迈克·凯恩老爷子要来演个船长父亲之类就圆满了。

很多“战狼”粉,因为看不懂《敦刻尔克》,或者羡慕嫉妒恨,一直在黑这个片子,甚至这个片子还没上映,就在乌泱泱的黑了,挺好,挺正常。吃地沟油食品,打鸡血长大的,给他一份米其林大厨做的盛宴,肯定说,不好吃,不咸不淡的,咱要又麻又辣,爽直上瘾,多油多盐、血脉贲张的——烤串。

比起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很多开拓者,诺兰可能还不是一流的大师,只是一个品质保证,做工精良的匠人,一步一个脚印,从没失手,某种程度上,他比斯皮尔伯格伟大,因为他的电影带着理工生的气质,精细,准确,不煽情,不滥情,严谨认真。

在人人都可以当导演的数码时代,在好莱坞痴迷“绿幕”“蓝幕”抠图的特效时代,这种气质正好是稀缺的。

他和我国无数商业片导演,不在一个量级上,好比一边是玩泥巴和玩手撕鬼子的,玩着玩着还意淫着进军世界,一边是玩3D打印、纳米技术的,人家还戒骄戒躁,总想着能做得更好。

《敦刻尔克》诺兰保持了英国的绅士血统,精致,优雅,有条不紊,《敦刻尔克》不见残肢断臂乱飞的血腥,战场上杀红眼睛的嗜血,只是强调一种灾难降临的茫然无措和紧张压抑,秩序还是在的,大多数士兵还不至于变成失控的野兽。所以,诺兰是反战的,不歇斯底里的,不鬼哭狼嚎的,英国式的反战。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据说这是诺兰的自我评价。我觉得他在为自己英国血统、英式品味为傲,这其中,就包含了英国式的秩序感。

对的,秩序感,不论诺兰玩的是《盗梦空间》《致命魔术》《蝙蝠侠:黑暗骑士》之类迷宫式的故事,还是玩《敦刻尔克》这样的极简主义,他都保持了秩序感,井井有条,不慌不忙,有头有尾,形式感漂亮,做工舒适,这就是执着于穿西装,喝下午茶,热爱秩序的英国绅士的表征。

诺兰的电影不是为学院奖的评委拍的,是为讲究品质的观众服务的,这种品质就是英国式的品质。在豆瓣高分电影排行榜,甚至IMDB这些榜单上的骄人成绩,证明诺兰的品质,是地道的,有个人气质的,被人大众喜欢的,在介乎于商业于个人气质之间,他完成了平衡,在形式感极佳、故事有创意方面,他走得很远。

英国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伟大乐队,伟大的摇滚音乐人,一拨拨的出自英国,给好莱坞长脸的一半左右导演、演员,也是出自英国。

可能21世纪以来,最让全球影迷注意的英国籍导演,就是诺兰了,好莱坞并没有完全吞噬他的想象力和创意,无论成本大小,他都严肃认真,能交出质量保证的答卷,这才是匠人精神。

《敦刻尔克》是一次例外,可能是另一种诺兰的崛起,47岁,狮子座的他开始寻找另外一种题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他的求变求新,让我想起另一个狮子座导演,库布里克,库神的一生不满足于任何题材和任何既定形式,尝试了惊悚、古典、战争、科幻、爱情等各种的题材,鲜少重复,都品质卓著。

诺兰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库神。

赏味期限

春风十里,不如你。

书影音,见真心,

花十分钟时光倒流,读一篇小文春风不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