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岁安藤忠雄,为什么来中国?

 wu6388 2021-04-02

图片

安藤忠雄/上海保利大剧院 © Shigeo Ogawa

“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
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
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美国诗人 Samuel Ullman《青春》


相信对每个人来说,很难找到一个词去解释2020年,而'希望’几乎是所有人对2021年的憧憬。在安藤忠雄看来,希望的力量是让人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永动机,就像建筑几何的圆环,从挑战、战胜到超越,回到原点又再次出发。

图片

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摄影:设计腕儿


安藤忠雄为什么来中国?

“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0年前建筑和艺术可能还以欧美为中心。

但今天世界中心在发生转移:建筑、艺术,

能够以中国为中心,向世界持续地发展。”

—设计腕儿独家对话安藤忠雄

契合当下全人类面临的挑战,80岁安藤忠雄选择来到中国,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和广东顺德和美术馆举办除日本外亚洲首个展览,希望通过展览,让大家重新审视和了解其作品,唤醒观众内心的希望,并展望中国的未来。



设计腕儿深度专访

安藤忠雄中国双展联动新闻发布会

以下设计腕儿简称DW

安藤忠雄简称Ando

▽ 向下滑动查看采访


DW:

您至今设计的美术馆近百个,遍布全球各地,因此对于在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场景下的美术馆类型建筑,采⽤的设计策略有哪些?  

Ando: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0 年前,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可能是以欧美为中心。但50年后的今天,世界中心在发生转移,中国的建筑、艺术,能够以中国为中心,向世界持续地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环境当中,建筑还有艺术对人的生活,对每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比如前几年在上海的项目,叫保利大剧院。当时设计做完了以后,我也问了几家日本的施工单位,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做施工,或者是做施工指导。但他们看了这个设计以后,觉得这个设计太复杂了,难度太高。最终还是国内的施工单位,觉得如果日本团队没法做,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好。

我觉得在面对困难面前,一直要有不断战胜困难的决心和精神。正是基于这样,在中国可能对新事物挑战的决心和力量,可能到现在为止应该远远大于日本了。

DW:

如何看待美术馆之于城市的作用、公共空间的当代价值? 

Ando:

建筑、公共空间或城市来说,就好比心脏。

虽然心脏对人来讲是看不到的,但是也是最重要的。

DW:

在和美术馆的“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展览里 “超越艺术”的板块,您特别选取了几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您能否分享下他们与您的艺术创作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Ando:

其实我在二十几岁年轻的时候,跟日本很有名的一个叫具体派的学会,一个叫吉原治良,年轻的时候跟他们有非常广泛的接触,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和力量。我还为艺术家李禹焕,他也是我的一位挚友,设计过美术馆。我选择的这些艺术家,都是年轻的时候对我有过影响,或者是工作以后跟我有非常多的工作交往和接触的,有很多也一起合作过。我的感受是通过跟艺术家的交往跟合作,感受到了这种刺激,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进而对我的建筑设计有很大帮助。

DW:

您设计的3个经典教堂(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和光之教堂)皆是自然和空间结合的经典作品,那么如何将⾃然之力转化为一种空间⼒量震撼⼈心? 

Ando:

无论经过多少时代,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是不会改变的。现在应该考虑的是,人类应该如何参与自古以来持续变化的自然循环,在那里如何共生下去这样的主题。作为回应我的一个回答是:创造“可以和自然对话的装置一般的建筑”。

DW: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展览以'挑战’为题,在经历过很多人生挑战后,您接下来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Ando:

比起这些(建造)技术性的问题,通过在中国的工作,我的课题主要是“成长的建筑”,与中国的朋友们共同分享着“培育建筑”这样的价值观。这里提到的“成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与周边环境所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培育”是说在精心的维护下,珍惜的持续使用建筑。作为这种模式的一个案例,在这次上海展览中展出了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持续了三十年间的“直岛的一系列项目”。

中国的话,彻底的对称性的表现,与大自然对抗,压倒性的尺度感,独特的造型感觉和材料感觉等等,只有大国才有的强有力的建筑感。如何运用这些特征来表现现代建筑,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其中的一个设计思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建筑的进程,也就是说与包含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一边进行对话一边设计这样阶段性的建造手法。经历时间,不只是建筑单体,而是包含建筑在内培养整个场所的个性,这样是否可以观察到只有在中国才能够存在的建筑姿态呢。

DW:

您特别的建筑学习经历也造就了您“⾮常规”式的空间设计思维,在您看来突破常规的关键点是什什么?

Ando:

在我的设计过程当中,一直持续地去观察和思考作品,让它有一个比较好的呈现的状态,或者是空间。作为一个建筑师,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让这个作品和空间完美地结合。

DW:

你向来注重⾃自然⽣生态和建筑的可持续性,2020年年发生的全球大流⾏疫情是否让您产生了新的建筑思考? 

Ando:

这次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或者是灾难,这个困惑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对近期造成的很大影响。我们如何能够战胜新冠,如何在新冠的影响之下重新振作起来,一部分可能也需要建筑与艺术的力量。

这个展览是除日本以外第一次在亚洲做的展览,所以对我来讲,如何以一个亚洲人的心态去理解日本以外的亚洲人对于建筑,对于艺术的想法,中国应该有世界上最大的项目建设。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展览,让大家能够重新审视和了解,我们在国内正在做的一些建筑方面的事情。

图片

安藤忠雄中国双展海报


图片

安藤忠雄中国双展

2021年最值得设计师关注的展览

图片

TADAO ANDO


· 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 · 

走进他人生的10位艺术大师
📍 广东顺德·和美术馆
📅2021年3月30日至8月1日

图片

和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和美术馆

“安藤忠雄是深远的,

他的人生本身便是需要深入的艺术现场。”


他一直以传奇人生和杰出设计而被人熟知,其'艺术’人生同样是不可被忽略。从建筑启蒙,到成为世界知名建筑师,他的重要节点无不与'艺术'相关。

图片

安藤忠雄最新设计 / 巴黎交易所改造



多年来他一直与多位世界级的艺术家、收藏家来往合作,而和美术馆已是他设计的第88个美术馆。他相信,艺术可以激发人们内心的创造力,自由思考,打破界限,让人最终有所作为和超越。因此,他亲自深度参与策划近3年,这场首个以艺术为主线且规模最大的个展

图片

上 | 安藤忠雄实地考察  ©和美术馆

下 |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拾分之壹与和美术馆团队讨论展览方案交流手稿  ©和美术馆

和美术馆将以三大篇章——“超越艺术”、“超越光”及“超越安藤”展开,呈现与他艺术人生相交、对其创作影响深刻的艺术大师之作。这些艺术作品将融入和美术馆的建筑,通过再次的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呈现艺术家的创作能量,共同表达“超越所见的发现”,在“希望之光”中领会与发挥“超越”的精神。

图片
安藤忠雄 x 10位艺术大师
Tadao Ando x 10 Great Artists

以“超越艺术”为题,安藤忠雄为10位艺术家的作品逐一勾勒展览空间并留下题叙,让曾经影响过他的创作,走进安藤的空间并融为一体。
图片

展览现场:直岛影像 ©和美术馆

 01.
埃斯沃茲·凯利
Ellsworth Kelly 1923 - 2015(美国)


光的空间 
'1950年代,是抽象表现主义最为激进的时期,我独自一人内心反省,在冥想的世界里突进,并以这样的姿态贯彻一生。静谧不需雄辩,极简主义的理想就在这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埃斯沃兹·凯利 及其代表作



作为欧普主义”视幻艺术”代表人物之一,擅长用明亮的色彩,来刺激眼球,达到视觉上的亢奋。作品常以不规则的极简几何跳脱出画框,形态、颜色多变之中回归到光影的游戏。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光的空间 《光谱》 埃斯沃兹·凯利 纸上拼贴 | 121.9 cm × 264.2 cm 1972 | 瑞银艺术藏品©和美术馆

 02.
白发一雄
Kazuo Shiraga, 1924-2008(日本)
圆相的空间
“初次接触白发一雄作品时的震撼,我至今不会忘记。然而半世纪过去了,这种感觉却从未失色,大概是因为他创作时的激情和本质的纯粹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发一雄 及其代表作



作为日本最杰出的具体派运动艺术家之一,白发一雄将自己悬挂在画布上方来回摆动,用脚刻画标记处的抽象漩涡,和飞溅创造出独特的质感和厚度。Shizua Kazuoz看似暴力,却精准而有节奏的现场创作,吸引着观众。
图片
图片

上 |展览现场 圆相的空间 《无题》 白发一雄 布面油彩 164.1 cm × 133.1 cm 1964  和美术馆收藏©和美术馆

下 |展览现场 摄影:设计腕儿

 03.
吉原治良
Yoshihara Jiro, 1905-1972(日本)


圆相的空间
“ '不要模仿别人’,'自由地存在’,是吉原治良的精神理念,与具体派(Gutai)的邂逅,极大地左右了我此后的人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吉原治良 及其代表作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东京,以高松次郎、筱原有司男等为代表的前卫派,和率领具体美术协会的吉原治良等影响了青年时期的安藤忠雄,他们大胆的创作和激烈的言论,影响并启蒙了安藤忠雄后续的无畏创作态度。


图片

展览现场 摄影:设计腕儿


“在具体派艺术中,人类精神和材料之间是互助的关系。”吉原治良作为最早的具体派艺术协会的创始人,以前卫的即时性表演,结合环境互动而闻名,拒绝传统艺术风格。
 04.
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1954-(英国)
抛物线的空间
“通过简洁的形状及独特的媒材选择,窥视物质与非物质,虚幻与现实世界间的未知风景。在同时代的艺术家中,安尼施·卡普尔是我最为关注的创作者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安尼施·卡普尔 及其代表作



无论是天镜、旋涡还是云门,使用强大物理形态却在强调非物质的“物性”,模糊了“天空与地球” 、“充实与虚无” 、“静止与动态”等对立的条件,让观众发觉作品中未知的无限张力。
图片

展览现场 摄影:设计腕儿

 05.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1912-1999(西班牙)
立体主义的空间
“生活于动荡时期,直到最后也不失野性,一路领跑时代,这就是史上最强的现代艺术家一一巴勃罗·毕加索。在这件作品面前,我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暴力和倾诉本能的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巴勃罗·毕加索 及其代表作

作为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在 20 世纪初期科技、艺术观念快速变化的年代,在肖像画找到了属于自己超越现实,展现强烈的野性力量,源自于强大的生命力。

图片

图片

上 | 展览现场 立体主义的空间 《男人和女人体》 巴勃罗·毕加索 布面油彩、磁漆162 cm × 129.8 cm 1968 和美术馆收藏 ©和美术馆

下 |和美术馆馆藏 《男人和女人体》 巴勃罗·毕加索 布面油彩、磁漆 ©和美术馆

 06.
亚历山大·考尔德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美国)
风的空间
“亚历山大,考尔德留住了风的痕迹,在永恒的动态中寻找平衡。他将抽象的几何元素应用在立体金属片上,使其随空气自然流动,变幻不定,让人在不经意中窥见大自然的优雅和生命的灵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亚历山大·考尔德 及其代表作



他将风引入雕塑作品,激活了动态雕塑的第四维度和实时体验的真实性,从而改变了雕塑的本质。简单轻质的金属丝雕塑,窥见了非生命体在永恒的动态中的某种生命状态,和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在自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图片

上 | 和美术馆馆藏 《黄色回旋镖与红茄的移动 碎片》亚历山大·考尔德 金属着色 198.1 cm × 238.7 cm × 104.1 cm  1974 ©和美术馆

下 | 展览现场 摄影:设计腕儿

 07.
杉本博司
Hiroshi Sugimoto, 1948-(日本)
风平浪静的空间
“墙的另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海'。让人想起肉眼无法看到的世界,诉说着人们内心的事物。这也是我理想中的建筑形态,而杉本博司用摄影的手段,美好而精湛地实现了这个理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杉本博司 及其代表作

杉本博司坚持带着大画幅照相机环球旅行拍摄各地。无论是已经被遗弃的剧院,还是空无一人大海,胶片的长时间曝光本质上都是在“记录时间”,人生的渺小、时间的永恒感,和因为时间被刻画得清晰可见的细节,与安藤忠雄的建筑形态、细节中静止的力量相吻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 | 展览现场 (左)风平浪静的空间 《日本海,隐岐》 杉本博司 明胶银盐印相 119.4 cm × 149.2 cm 1987 致谢玛丽安 · 古德曼画廊 (纽约),版权:杉本博司©和美术馆  (右)《相模湾,热海市》 杉本博司 明胶银盐印相 38.8 cm × 58.4 cm 1998致谢佩斯画廊(纽约) 版权:杉本博司©和美术馆

中 | 展览现场©和美术馆

下 | 《日本海,隐岐》 杉本博司 明胶银盐印相 致谢玛丽安 · 古德曼画廊 (纽约),版权:杉本博司


 08.
理查德·朗
Richard Long, 1945-(英国)
大地的空间
“他是最早参与直岛项目的艺术家之一,他追求自然,行走于世界各地,身体力行地记录着时间,距离和地理的痕迹。这场已持续半个世纪的伟大挑战,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概念,他的雕塑仍仿佛在“轻轻地触摸地面”,便与自然连接在一起。”
图片
图片
图片

Richard Long 及其代表作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理查德·朗用石头、泥泞这些人类最原始的物料作画,如同生命被卷入了泥泞的漩涡中,线条相互缠绕却仍保持轻盈的秩序,一种在混乱中找到平衡、带有隆重生命仪式感的敬畏精神。正如安藤探索人与自然共存的方式,以埋在地下的建筑、深陷在泥土里的原始思考。

图片

图片

上 | 展览现场 大地的空间 《红板岩圈》 理查德·朗 红板岩φ 600 cm 1987 和美术馆收藏©和美术馆

下 |理查德·朗在安藤忠雄设计的美术馆中创作 

 09.
李禹焕
Lee Ufan, 1936-(韩国)
思索的空间

”李禹焕的作品从1970年代便开始备受瞩目,他批判西方美术,重视东方哲学思考的当代艺术实践。诚如他的自述一切尽在’留白之美'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 |Lee Ufan 及其代表作

下 |安藤忠雄 x 李禹焕Lee Ufan合作美术馆


在二战后日本无条件接纳国际现代主义的情况下,物派艺术家李禹焕希望以更加批判的方式思考艺术的全球化,创造一种不受其约束的当代亚洲艺术,同时也拒绝使用佛教、禅宗等典型意象。和安藤忠雄的合作中,用创新的建筑语言践行着这种批判式思考。
图片
图片

上 | 展览现场 思索的空间 《从线开始 No.780132》 李禹焕 布面油画 97.5 cm × 131 cm 1978 和美术馆收藏©和美术馆

下 | 和美术馆馆藏 《从线开始 No.780132》 李禹焕 布面油画 130 cm × 190 cm 1978 ©和美术馆

 10.

达明安·赫斯特

Damien Hirst,1965-(英国)

万花筒的空间

“常以'死亡'为主題,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创作,使达明安·赫斯特走在了当代艺术的前端。然而,在这件挑衅十足的作品背后,却是对人类与世界深沉的爱。”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 |Damien Hirst代表作

下 |Damien Hirst全球最贵酒店客房设计Palms Casino Resort


安藤忠雄通过建筑表达对生命的关注,如同达明安·赫斯特作品注视“死亡”一样,震撼如同平和静止中的一记惊雷。赫斯特利用死亡动物和动物标本,直白地、程式化地向观众展示不带温度且毫无表情的展示品,以一种坚不可摧的方式讨论着生命的不可逆转。

图片
图片

上 |展览现场 万花筒的空间 《神圣》(局部) 达明安·赫斯特 蝴蝶拼画

213.4 cm × 243.8 cm 2007 和美术馆收藏©和美术馆

下 | 和美术馆馆藏 《神圣》 达明安·赫斯特 蝴蝶拼画 213.4 cm x 243.8 cm 2007 ©和美术馆

“'超越’这个展览将打破建筑与美术的界限,

回归原点,向大家介绍与我并肩奋斗,

对我人生有着不可磨灭影响的艺术作品。”

--安藤忠雄 寄语


伟大的建筑和艺术往往拥有惊人的力量,其创作者总是以更深、更远、更广的眼界看待世界。若以艺术的历史时间为线,以上10位艺术家只是众多影响者的部分。而艺术,不仅构成了安藤忠雄探索空间的无数条路径,更是他向世界打开自己的原动力。

图片

图片

上 |展览现场 ANDO BOX VI(左) 安藤忠雄 铂金印相 2019 拾分之壹收藏©和美术馆

下 |展览现场 安藤忠雄建筑手稿(右)©和美术馆

图片

地中美术馆

TADAO ANDO


· 安藤忠雄的建筑人生 · 

从经典中汲取精神食粮

📍 上海 · 复星艺术中心

📅2021年3月19日至6月6日

图片

安藤忠雄/永远的青春-青苹果/图片来源:小川重雄/ Source: Shigeo Ogawa

了解安藤忠雄的人,对他传奇建筑人生并不陌生。他用11多年从一名职业拳击手成为建筑师。因为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建筑学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摸索设计。也因此,其设计才得以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在实际项目的反复实践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理念和风格。

图片

从拳击手到建筑师

图片

住吉的长屋 Row House in Sumiyoshi- Azuma Hous/图片来源: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Source: Tadao Ando Architect&Associates

非传统的设计思考让其处女作—“住吉的长屋”在争议声中获得了掌声,而这只是他创作生涯的起点。在没有项目的时候,他也会仔细推敲每一个精彩的思考,为自己储存素材,并在业主面前主动推荐。其代表作品“水之教堂”的设计,就是这样成功地被采纳并建造出来。

图片

图片

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图片来源: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Source: Tadao Ando Architect&Associates | 联展在复星艺术中心一层再现安藤忠雄的经典作品,被誉为“教堂三部曲”之一的“水之教堂”


不论是人生还是建筑,
'挑战不可能’是他人生的标签。
1960年代,20多岁的他经历过与主流抗衡、追求“活出自己的人生”时代。当时社会的创造力和反叛态度成为影响其一生的精神,也更是帮助他开启了个人战斗的生涯。


图片

上海保利大剧院Shanghai Poly Grand Theatre/ 摄影 Shigeo Ogawa.


安藤战斗般的人生经历,不只是从拳击舞台走到普里兹克奖领奖台的奋斗历程。多年来持续高产出的工作状态,让安藤遭遇疾病的考验,为此他不得不先后摘除多个器官,但这却更激发了他生的意志。


图片

如今,谈及被摘除5个器官还在努力工作生活,80岁的安藤乐观地调侃说要比现代主义大师赖特,工作地更久。而他成功的秘诀,是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马拉松选手,用耐心和韧力跑赢得比赛。

图片

Hill of Buddha

“我被山坡地的难度吸引,

被激发出内在的挑战精神。”

--安藤忠雄

除了钻研混凝土的极致美学,他还试图在陡峭的崖壁上建起住宅,挑战建造的极限。经典代表作'光之教堂’,亦是在预算极低的情况下建造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 |光之教堂 Church of the Light

上 右 | 六甲的集合住宅 Rokko Housing

图片来源: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Source: Tadao Ando Architect&Associates

此次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展览以“安藤忠雄:挑战”为题。通过经典建筑作品的再现,精致的建筑模型、详尽的设计手稿、以及大量独有影片、 旅行笔记和照片全景展现一代建筑大师的传奇人生。


图片

安藤忠雄孟买豪宅设计

Hope it would become 

a spiritual nourishment for your life.

希望这能成为你漫长人生中

必要的精神食粮。

 -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如果说建筑是他对世界打开自己的方式,那么艺术是向内的一种关照。从建筑到艺术,从挑战到超越,展览将鼓励人们坚持向前奔跑,待人生百岁,也能拥有一场 100 岁的青春年华。

LUCKY CHAN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