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之二(专题文献摘录8)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2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大包大揽,忽视了学生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颠倒了教师与学生两者的角色地位,错误地将自己摆放到一个较高的高度,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内容的选择、开展方式的确定、最终效果的呈现方式等都要由自己来决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跟随着教师既定的活动按照规定好的方式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毫无主动权可言,自然也很难从中切实获得进步与发展。

(二)过分看重活动结果,未能形成正确的课程评价体系过分看重活动结果,未能形成正确的课程评价体系,也是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当教师为学生布置下特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后,教师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与重心放在学生所得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果上,若学生达成的效果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便给予肯定,相反,当学生所达成的效果与自己心里的预期出现偏差时,则往往会给予否定的态度,却忘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待学生的学习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钟文远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1.师资力量缺乏

在小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师极为缺乏,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实效。兼职教师中有学生家长,虽然这些家长可能在相关专业上能力突出,但他们自身的教学素养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没有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们无法将知识与技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一部分是由有特长的教师兼任,但他们在这方面能力有限,加上又要兼顾自己所负责的学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所花费的精力就有限了。

兼职教师能力有限,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专业素养较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再加上这些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也不够深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2.学生安全问题无法保证

有很多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外出,但由于学生的安全问题,这些活动大多在校内开展,这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不能更好地走入社会,不利于他们广泛接触社会,也不利于他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在外出实践时,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教师往往难以一一应对,在外面陌生的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将大大增加。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行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意外,将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校无法承担这样严重的后果。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活动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学校将会承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甚至是网络暴力,这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教师的名誉。出于种种考虑,学校就只能减少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

3.课程边缘化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学校对该课程也给予一定的重视。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与家长都更重视像语文数学这类“主科”的成绩,而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深,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边缘化。课程地位低导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这一门课程也不够重视,学生上课也不够用心,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漠不关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也因此降低。

4.课程设备缺乏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边缘化,学校对该课程投入的经费有限,活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设备不够的问题,比如说学校的电脑教室中电脑不够用,设备老旧等,这些都影响到了活动进程。另外在举行活动时,很多器材的缺乏,活动场地不足。舟山市多岛屿,很多小学占地面积不大,但学生人数较多,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常常遇到活动场地不够用的情况。

高燕飞,胡艳艳,孔云 《舟山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及策略》 2018

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遭遇着诸多困境:课程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无法形成专业共同体;缺乏系统规划,课程实施不到位;课程目标落实不到位;课程评价面临伦理困境等。因此,要构建课程指导教师团队,形成专业化学习共同体;进行统筹规划,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效落实课程目标;实现课程评价的伦理价值,避免技术主义倾向。

刘丹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 2020


(一)课程内容整合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需要整合指定领域内的四大内容,更需要有效整合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内容,丰富内容的同时减少各个层面内容的交叉重复。但是关于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以及是否需要与学科课程领域进行相关整合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课程资源运用开发难

目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没有教材和教参,相关的经验缺乏,也没有专业领域老师的指导,因此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要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具有较大难度。缺乏相应课程资源是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的主要困境

(三)学校具体实施难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了师资力量薄弱与师资分配不均、教师素质与课程要求不匹配、教师培训落后且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次,该课程难以常态实施,地位缺乏保障,课时总量远没有达到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最后,积极主动开展该课程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支持与保障,难以在整个开展摸索过程中获得应有的评价,参与积极性难以保持。

(四)课程精准评价难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么只要知识,要么只要经验; 要么只要过程,不要结果; 或把成果展示等同于表现性评价,或只注重小组评价而忽略个人评价等。整个评价重程序层面的操作而轻整体层面的规划; 与学科割裂 ,缺乏探究深度; 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关照,在评价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关注结果 ( 物化展示) 的评价,一种是档案袋评价 ( 静态记录) ,这两种方式均不能反映学生学习发展的全貌,有失偏颇。

刘海燕,彭先桃,张子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难题及其破解》 2020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实施中日渐出现“去知识化”现象,表现为在活动设计时忽视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实施中轻视对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评价时缺少对学生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去知识化”倾向造成了教师对知识在发展个人能力素养中的价值的误解、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失衡以及在评价中教师身陷对知识与能力孰轻孰重的价值判断而感到无所适从的危害。

陈伟,程良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去知识化”倾向反思》 2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