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史记载的盗墓巨贼——焦四(上)

 陳昱文 2021-04-03

真实的盗墓从来不是玄学,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大盗墓贼,往往因为心狠手辣、极端变态而闻名。

《清稗类钞》是民国时期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当中也记载了一个超级盗墓贼——焦四,虽只有寥寥数语,却也能大致还原大致的情况。

这个有史记载的顶尖盗墓高手,与千千万万个盗墓贼比起来,显得是那么特别:他靠“技术流”名垂青史,在很多理念和方法上都非常超前,是盗墓界的一个“异类”。

汉墓中的陪葬陶器

乾隆十五年,焦四就策划了一次惊天盗墓行动,各种专业操作令人叹为观止。

焦四究竟专业到什么程度?恐怕如今的前沿考古学,也要敬他三分。

他非常注重观察,草色泥痕、风雨雷电都是线索。

盗墓时,每向下挖一层,都要仔细观察土质土色,记录土壤底层的变化,以此分析遗迹遗物的位置。

这与考古地层学的理论,几乎如出一辙!

而成熟的底层学理论提出,已经到了1830年,由英国皇家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提出,比焦四整整晚了八十年!

考古底层学的应用

雷雨天,是观测地动的绝佳时期。地下如果有墓葬,形成的空洞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回响。这种细微的差异,逃不过焦四的“听风耳”,他简直就是一台“人肉岩土声波探测仪”!

坐拥异禀的天赋和超前的技术,焦四决定挑战广州地区的顶级大墓——南越王赵氏王族墓。

盗掘南越王墓究竟有多难?答:炼狱级别。

首先是墓葬选址非常隐蔽。南越国的开山鼻祖赵佗,原来是秦国将领,疑心非常重。为了隐藏自己陵墓的位置,他定了一个规矩,就是“令后不知其处”。他的子孙后代竟然将此作为祖训,并继续发扬光大。

广州南越王墓

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悉数被杀死,几千年来,没有人能知道他们的位置。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要盖楼房,挖了很深的地基,才发现了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纯属于一种偶然。而这座墓葬,竟然没有遭到过盗掘!也是说,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位置,足以称得上是考古学史上的一项奇迹。

另外,南越王的墓葬,使用了各种先进的防盗措施。

各种巨型石块、石板,将墓室掩盖的严丝合缝,像装甲一样。

机关、伏火、墓毒都有可能存在,长沙土夫子称呼类似的墓为“火洞子”,稍不留神就让你有去无回。

即使冒着生命的危险,焦四也没有退缩,因为这座大墓,实在太诱人了。

南越国控制了服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南越王也是搜罗各种奇珍,藏于陵寝之中。

如果能成功盗了这座大墓,注定几辈子衣食无忧了。

愿景是美好的,前路是坎坷的。焦四说干就干,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一步步解决各种难题。

首先,要大致确认墓葬的范围。这个过程,说白了,三分靠阅历,七分靠运气。

焦四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早起并到处转悠。在外行人看来,他就一无所事事的中老年人,可事实上,他那双“入地眼”可一刻没闲着,到处寻找着蛛丝马迹。

在白云山一条溪水旁,一个老妇人正浣洗衣服,洗完铺在一块大石头上拍打。

眼尖的焦四,一看这石头,内心一惊:这可是汉式神道石柱的底座,虽然已经残破,但形状纹饰,哪能逃过焦四的火眼金睛!

神道石柱,是帝陵、王陵的标志。在这一带,一定有不同寻常的大墓!

又通过一段时间的闲聊排摸,焦四发现了更多诡异的事情。村里人流传着一种说法,说他们是守陵人的后裔。村子里流传着很多“鬼故事”,在乡野之间,经常有人遇到宫女打扮的“鬼魂”。

焦四也在深夜的时候,独自到附近勘探,寻找下手目标,俗称“踩盘子”。

焦四总是那么细心,哪怕一点点微小的痕迹,也逃不过他的法眼。

在一次采回的土样里,有那么一丝丝的黑色。内行人都知道,这个叫做“铜路”,是青铜器年久氧化后的颜色。道上的说法是,这是仙人在指引你发财的道路呢。

这些线索,坚定了焦四在这里大干一场的决心。

说干就干,焦四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一共十人。他们一起行动,配合做事,就叫做“支锅”,或者“吃大锅饭”。这伙人也就是“一锅人”。

由于焦四是“发起人”,就担任了“掌眼”的角色,成为队伍的核心。

此外,还有一个账房先生,几个干苦力“腿子”和“下苦”。

根据焦四的预判,这次盗掘行动肯定是场“持久战”,没个小半年,肯定完成不了任务。

而且被他“瞄”上的这座古墓,在一个相对闹忙的村落里,如何开辟一条“隐蔽战线”,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即使每天利用夜色掩护,时间久了难免要露出破绽。

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根据《大清例律》里面的规定,“发冢开棺见尸”,最重可以判死刑。

焦四绞尽了脑汁。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

也许敌人的眼皮底下,才是最安全的,与其偷偷摸摸地进村,还不如光明正大地包装。

此时国家承平日久,连年丰收,堆放粮食的官仓已经不够用,广州府也准备在白云山一带,加建粮仓。

他的一个好友,也是个倒斗,家里一房亲戚是广州知府工房的当差,手握着这个修建粮仓的项目。焦四一番说辞搞定了好友,拿到了这个官府的批文,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工程队”。

清朝的乡村有一套保甲制度,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

这个村子由一个牌头负责,平日居民登记造册、征收赋税,还时不时检查下外来人员的姓名和行李。

但她听说是府上来的人,这个牌头看过公文,立马变得客气相迎,还准备了工具、干粮、饮水等,周到异常。

“瞒天过海”的计划就这么轻易实现,焦四有些得意,终于轮到他大展拳脚了。

就是靠着这一纸批文,焦四带领着他的团队,大张旗鼓地进村,摆出一副要大兴土木的样子。

这些盗墓贼,在入行以前,很多人在农村当过盖房的小工。建造一座并不复杂的仓库,对这些混迹江湖的人来说,也只是易如反掌。

(未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