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乡情 | 伞

 富平人原创馆 2021-04-03

文/惠卫莹

今年羊城的春季,多雨,时不时淅淅沥沥来点小雨。一天清晨醒来,略觉寒意,到阳台一看,地面已被打湿,出门上班时,随手拿起门口处一把折叠小伞放包里,到楼下懒得将伞拿出来又收好,干脆加快了脚步,这轻拂脸上如细丝的小雨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童年时期……

记得最开始对伞又较深的印象是在上小学时,那时我们要步行好长的路去上学,每每遇上下雨天,便是我最苦恼的时候,因为要撑一把打着补丁的黑色的布伞去,我最怕同学遇见我,虽然那时的同学们大多也撑着黑布伞,但我总感觉我手中的伞,似乎要旧一些,补丁的颜色又与旧布的颜色不一样,到了学校, 总是把伞塞到教室外面的角落里不易被看见的地方。

九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并不富裕,母亲和祖母持家一直节俭,断不会花钱去置办一把时兴的、价值不菲的轻便自动伞,我干脆把话压了回去,每每在路上见谁拿着色彩鲜艳的新伞,便会投去无比羡慕的目光。对一把漂亮新伞的渴望使得我十分讨厌下雨,有次走在半路下雨了,我抱怨了一句,被一个路人听到了,说道:“娃,可不敢这么说,雨水可是好东西,咱这地方最盼的就是雨,你这话被天听到了,生气不下雨可就糟了……

对新伞的渴望也让我对那把打着补丁的黑布伞越发不喜欢,有时雨不大,我干脆不带伞,戴顶妈妈的宽檐帽便一头冲进了雨中,全然不顾衣服会淋湿,母亲未说完的嘱咐被我当成了耳边风,如今在外求学、工作多年,却时常想听听母亲的唠叨。

我的天空变得晴朗是在四年级的一个下午,因是突然下的雨,同学们放学后便留在教室等待家人来接。我正思忖着要不要挤小伙伴的伞下回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我寻声望去,是父亲的身影,还未来得及与几个月未见的父亲说上话,我的目光就被他手里那把崭新的红白条纹的伞吸引去了,“这次回来,给你买的。”我雀跃着上前接过、撑开,旋转一圈,仿佛世界都明亮了好多,雨水落在伞布上,摔成小水珠滑落下来,无比可爱。后来长大了,买过许多各式的伞,但那把红白条纹的伞的样子至今还记得,它让一个孩子阴霾的天空终于放晴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读过戴望舒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个动荡的年代,单薄的油纸伞撑不起他心中的晴朗。再后来,听过郭德纲的一句话:“没伞的孩子要拼命跑。”道尽老力拼搏路上的心酸与坚持,多年后他成为了一把大伞,撑起了许多追梦人的晴空。也带着许多人奔跑着寻找更大的天空。

童年,父亲用无声的爱撑起了一个孩子的晴空,多年以后,我能否也能为亲人撑起一方晴空,换一份欣慰?


作者简介:惠卫莹陕西富平人,在广州任教,和学生写的下水作文,请赏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