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思维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后世的理论发展是补充还是填充

 swliner 2021-04-05

一直以来,无论在科学界还是在中医界,都存在着这样一种争论,古人的思维模式,到底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图片

其实,古人的思维是系统化的,是成体系的,中西方的古代圣贤都是如此。

我们今天还是立足于东方的思维方式作切入点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以为,随着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发达,人们的思维模式就会越来越复杂,其实不然,恰恰相反,人们所处的世界越复杂越丰富,越是多姿多彩,反观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思维,却是越发简单,这就是资讯新闻轰炸的效果。

《道德经》早就说到这样的机制: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人们会有一种经验,在复杂的环境中,资讯太过丰富,反而不能清晰的思考问题。

人们每天早晨,从自己的家出行,开始一天的行程和劳作,就如从古至今的时间场的推进一般。

图片

走更多的路,做更多的事情,经历了更多,劳作更多,人不仅身心疲惫,思维也是越来越不清晰。

从这个角度看体力劳动者,几乎不可能拥有复杂的思维模式。

这样看来,我们逐渐可以看到一个可能的推论,就是古人的思维模式更加的复杂。

这里用复杂来表达,不太准确,也可以理解为古人的思维模式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发达,更加的系统化。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易经》,看八卦理论,看《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等。

这些古人思维体系的代表作品,今天看来也是高山仰止的,其思维的庞杂,内容的丰富,包罗天地万有,简直不能穷其究竟。

图片

我们大胆的揣测古人的思维是全息对应天地的运行规律的,合乎道的,事实上,古人也是以这个目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的。

伏羲造八卦的时候如此,老子写《道德经》的时候也是如此。

物极必反,当人们的思想无限复杂到极点的时候,如果能够突破,就能够达到最根本的基点来看问题,从而大道至简至易。

现在的人喜欢这样表达,降维打击。

也可以说古人的这种思维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降维表达,高度不一样在天空之上看来,天底下的事情不过如此,而身处太阳底下的世界却非常的复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图片

人体分阴阳,阴阳分四象,四象对于四季,五方对应五季,应五脏。

而二生三的一个可能的演化趋势就是四象生六经,或者四象生八卦,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演化问题。

在古代的中医,也许一开始就是从天地运行的根本规律,对应人体的运行规律的根本来看待问题。

至于,四象理论,四大神汤还是六神汤框架,六经理论还是奇经八脉,以及十二经络的构架,都是一种填充,不是补充。

图片

从《伤寒论》的四大神汤,到《辅行诀》中的腾蛇汤和勾陈汤展开想到的。

谦和既济智能中医团队,致力于传统中医思维结合新技术,还原古人的智慧精粹,将会持续给大家分享气候和疾病的关系,疑难病症分析调理思路,以及一些健康养生注意。欢迎大家关注智能中医:谦和既济,loonta数据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