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藏版:《曹全碑》的金石碑刻意义及欣赏

 牛虻01 2021-04-05

原创:文章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书体为隶书,篆额久佚不存。全碑共1165字。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金石难灭,永留不绝。关于曹全其人其事,史书上很难查阅到其相关的资料。如今所知的信息,基本来自于《曹全碑》碑文。碑文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东汉末年,敦煌人曹全领兵镇压黄巾起义,东汉王敞等人为了祭奠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曹全碑》是研究东汉末年历史的重要文物资料,也与《张迁碑》、《礼器碑》一起被认为是研究汉隶的重要碑刻。

在重视历史与记载历史方面,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做得要好。金石文字不仅上承古老的文明,而且下启打开文明的钥匙。正是由于“金石难灭,永留不绝”的特征,碑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出于歌功颂德、垂训后人的原因,碑刻、墓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金石、碑刻、墓志共有的特性是耐腐蚀且长存性,因而他们天然地具有了成为文物的属性,同时也成为了传承文明最好的载体之一。细数历史上那些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有壁画、建筑、纸张、竹简、史书、墓室及其碑刻墓志,金石碑刻在传承人类文明中将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载体。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曹全碑》是隶书学习的上佳选品之一,临摹起来容易上手,另外《张迁碑》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之前有所分享,可查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