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青 因为清明节的缘故,远远近近的亲戚都回来扫墓。便因此有了春天的第一场家族聚会,且大多呈现出母慈子孝、和谐美好的场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人到中年的兄弟姐妹、妯娌、姑嫂开始聊天,主题无非是孩子、房子。 小一辈中20多岁的孩子居多,刚就业的、考研的、大学在读的、国内国外的都有。聊到孩子将来的,家长们总是兴致盎然,各抒己见。 话题是从新《婚姻法》开始的,说生了女儿的父母也需要置办房子。无非两种意见:1.这是不是太没人情味;2.若是全职太太只全心为家庭,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一旦婚变可能就不能分割婚前男方的房产。又扯到郎咸平教授的小三,那段赠与房产的事情。总结陈述,女方也应该购房,这是给女儿平等婚姻的底气和铺垫。 然后说到就业取向,席上兄弟姐妹家的孩子有在国外就业的,在本地就业的,还有正在考研的、即将就业的、在校读书的。 因为疫情影响,研究生毕业在USA从事IT行业27岁的哥哥(晚辈中最大的男孩)情况不太明朗,大家都小心绕过。 毕业三年,一直坚持考研的姐姐(晚辈中的最大的女孩)26岁,今年大概成功入学。姐姐的妈说,她的同学的孩子大多在大城市发展,都很好,不希望孩子回老家来工作。 英国某艺术学院就读的表妹,因为疫情在国内上网课,每天自行倒时差(夜里上课)。表妹的家境优越,没有参加过国内的中考高考,在国际学校一路去英国读书。她妈妈说,只要孩子没有压力的生活,将来留学回来找个学校教美术,平静幸福就好。表妹还有个小妹妹,刚幼儿园,为了进国际学校还办了个非洲国家的国籍。小妹妹完全接受西式教育,很快乐的童年模式,爱说爱笑、动手能力强、哪怕文化基础较弱,但是她也不在意,能很好的表达自己,高情商的粘人精,极讨喜的性格。 小姑家的女儿,幼师专业毕业,一举考取了公立幼儿园做老师,看起来简单的姑娘。其实,并不甘于待在小城市,一有假期便出去放飞。说她有个高富帅的男同学,同事们见了都说可以相处,姑娘说那是个渣男,目前正脚踏两条船呐。谁说小姑娘就不懂事呢? 最后,说说我家小子吧。大四,工科直男,毕业设计中,没有回来参加聚会。去年,因疫情影响没有考研(这只是他的说辞,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是特别想继续读下去)。于是,从上学期开始,便不断参加各种校招会(面试)、各种考试,如国考、省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虽然“老母亲”并不肯说心疼,但是想来小子也是考得晕头转向的。席上,表叔说之前问小子将来的就业方向,小子说要回小城来照顾家人。赶紧反省一下自己,是自己给了孩子这种暗示?当然,小城是长寿养生福地,宜居,生活压力相对不大。若小子回来就业的话,对于“老母亲”来说经济压力也小,幸福指数较高。 孩子们渐渐长大,终会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也只是陪伴他们走过一段而已。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就业、生活。父母也会继续自己的生活,亲情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2021年4月4日午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