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跃在掌心里的细阳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杨羽  聂传安


        记得前不久推出的林子誉的文章提及每次发周记时的“热闹”,其实那个场面不少人在文中都有提及。今天我们且看同是3班的杨羽又是怎么再现那个场景。

        下课铃号角般响起,游鱼一样的人群涌上讲台,直冲向那两摞颜色各异的周记本。(“涌上”、“直冲”,迅猛而杂乱。那时的我只有早早离开讲台,才能平安脱身)

        高垒的“宝塔”一推即倒,许多只手挥舞着在台面上摸索搜寻自己的周记本……(虽说很多本子叠放在一起,但自己的在哪儿早就在座位上就发现了)

        翻开本子,黑色字句间带着波浪线和圆圈,某些词语下还细致地作了批注。末了还有一排占据三四行空间潇洒豪放的红笔评语。寥寥数语间传递出一位亦师亦友的老朋友的闲话家常、风趣调侃、引导教诲、鞭策鼓励……(周记每篇必看必批必注,评语不拘一格)

        老聂的专属风格。合上,会心一笑。(这应该是遇到了比较好的评语吧)

        按一般常规流程:作业做好后,核对标准答案自行批改,再上交课代表处流水线检查。周记则是一股清流。批语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也许周记的魅力,不仅在于有吐露心声的空间,而在于“被关注”的幸福感。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细细打磨,期待着认同、共鸣与欣赏。(被关注,被认可,被赏识……人生于世也都希望如此,周记,同理)

        “教学风格因人而异,这可能只是老师一个普通的教学习惯呀!”并肩而行的岚随口说道。(交待此文的场景,让前面的描述都有了着落:原来这是“我”在向岚炫耀自己的教师。岚不以为然的“随口”之语,也让“高平”的文章往下一落,使得文章情节有了起伏)

        我笑笑,惬意地眯上眼。一束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罅隙,小,却在以最柔和舒缓的方式给人一丝暖意。(不回答则是最妙的回答。因为幸福只能自己体悟,难以让别人也感同身受)

        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习惯、举动,给人温暖和动力,予以前进的方向。(细节的力量)

        恰如此刻跳跃在掌心的细阳……(单独一段,画面感极强,动感极强。“细阳”,不是“夕阳”,与上文“一束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罅隙”句合)

        杨羽记录了抢周记本时的急迫,其实她更多的记录了老师在批阅文章时所花的心思。其实二者正是因果关系。老师用心去看去评,孩子在越发在意,然后形成良性循环。

        其实用心写一篇文章要付出很多心血。即使是最终只写出五行三行甚至是不成文者,依然会在面对本子时充满焦虑。这些心血与焦虑都是值得我们老师尊重、认可的。所以,我不会在他们的文章后面只打一个分数,或打一个等级,更会不只批一个“阅”字——那太麻木无情甚至冷血了。

        你把心给学生,学生自然会把心给你。

        那心,正如杨羽掌心中跳跃的细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