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止即是诱惑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林子誉  聂传安


        禁止即是诱惑。3班林子誉的文章让人警醒,值得所有的家长与老师细看细思。

        先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男孩小时候,同学带他去打了一次游戏。现在想来也应该只是超级玛丽那样的游戏,可是当他回到家后,母亲却勃然大怒,联合父亲将他暴揍了一顿。他感到很委屈,同时很不解:为什么不允许我玩游戏?后来有一次父母上班,他在家中打游戏,打到最后一关,他听见家中的门有钥匙插入的声音。可是他不能关电脑,电脑那头的队友也正和他一起并肩作战。他听着背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手狂按着鼠标,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滚落。他终于打完了那把游戏,在父母的责骂声到来之前。从此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玩游戏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刺激与快乐。(被禁止的“玩”,成了孩子的诱惑)

        第二个故事:有个女孩,因为身形而影响了交友婚恋。在她小时候,母亲有好吃的从不让她吃多,说女孩胖了就不美了。以至于工作之后,有经济能力了,就使劲吃,体验着那一种快感。(被禁止的“吃”,成了孩子的诱惑)

        因为曾经的一份禁止,成了一个黑洞,总也填不满。(这是现象,而非个案)

        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了死循环:越不给越想要。责骂、禁止、拒绝,带来了强烈的好奇与探究,以及一个生命想为自己的主权控制的抗争。(由日常之事上升到主权的控制)

        我们都是有自主意识的,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要自己为自己的生命做主,而不会喜欢别人去控制你的生命,限制你的生命。这是一个生命对自己节奏和主权的尊重与执着。(上升到如此高度,也显示出这丫头站得高)

        当我做错某件事,例如这次考试,我退步了很多,考的很差很差,考完后,我很是难过。我心里忐忑不安,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整个人处于恍惚自责的状态。回家后找到妈妈,小心翼翼地告诉她,自己考的实在很差,想给她打好预防针,发成绩的时候说不定能缓冲缓冲。(自己做错了,其实也很惧悔)

        当成绩发下来那刻,我的心彻底凉了,只希望母亲能够晚点晚点再晚点看到成绩。可没有用,她很快也看到了成绩。本以为跟她认过错了,有个铺垫。结果是我多想,她还是按捺不住心中怒火,把我骂了一个狗血淋头。我越发的难过,越发的沉默,她骂得越狠。一下子,一股不该有的心理冲上我的头脑:我知道自己考的很差,知道自己的问题,也下决心改正,已经够难过了,为什么你还要这样呢?心里的愧疚被愤怒和委屈包围了。(希望父母谅解安慰,却换来责骂,于是逆反之心产生)

        后来想想,这也是“禁止即是诱惑”的一种。是什么让我产生了逆反心理?是过度的指责,怒骂,还是什么?对比来讲,“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类似说辞,我也会在心里悄悄地想“别人家的家长”。这是相互的,你退,我退,你进,我进。你设下的那一道警戒线,拉得越紧,设的越密,我的冒险逆反心理就越强,那道警戒线也越想闯。(分析有理)

        何不妨双方都松一松呢。线拉得太紧,会崩断;硬闯过戒线,会受伤。你松一松,我也松一松,只有适当的空间,合适的道理,才能是更进一步的良药啊。(双方各退一步,也许会好得多)

        在“禁止即是诱惑”这一道线上,许多人——家长与孩子,都栽倒了,所有所有的“我是为你好”都是空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奏,尊重与信任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人之初,性本善”,每个生命都会向着阳光而去,除非是身陷“禁止即是诱惑”的泥沼之中!(提出希望:尊重与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子誉文章所说的道理看似很简单很容易理解,那是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当事涉及自家孩子时,所有的父母可能马上心有千千结,不知如何是好。看到孩子那样,能不说么?能不管么?能不禁止么?

        可是效果呢?

        于是,在说、管、禁止的时机、程度、策略上值得我们思考,而子誉所言“尊重与信任才是最重要的”更值得我们体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