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艺考总结 学生篇 1/2

 广院孺子牛 2021-04-06

今年艺考的风向变了,尤其是从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考试内容上作出的调整,我们可以视作播音艺考人才甄选标准的新一次迭代到来了,这股风潮会不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其他院校带去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虽然在我看来这是肯定的答案。

从今天开始,我将完成每年艺考结束后的保留工作——完成年度总结的写作。今年我会分为不同的篇章,和大家来分享去年艺考季我的得与失、感与悟。


学生篇

Part One 技能部分


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我不仅能够在培训机构的班级里结识来自各地的同学们,得益于互联网的连接,我还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远隔千里的未曾谋面的艺考生。因此当我此时此刻回顾大半年来的教学经历时,能够获取到的感受更为丰富、细腻和真实。

从今年学生们的表现来看,我的态度并不乐观。

对于这个层次的考试而言,学生们主要需要面对的项目主要有二:播和说。当然还有一个隐藏项目就是“想”,对于思维能力的考核是贯穿于整个考试的。而不论是播还是说,今年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基础的薄弱和技巧的形式化。

对于稿件的处理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功,不论是新闻稿件还是文艺稿件。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两项是跨方向的——新闻方向的同样要会播文艺稿件,综艺方向的也必须播好新闻稿件。这一点可以从多数专业的播音主持教学从业者身上体现出来,因为这也是多数播音院校在本科教学阶段的必修课。而今年从学生们身上普遍表现出来的则是对于稿件处理的能力太孱弱了,也就是:

新闻——识读出错、不抱团、逻辑重音不明晰或出错

文艺——不懂得变化、不知变化从何下手,幅度不够

当这两项出现了问题,给老师带来的感受只有一项——“播的不美”。

客观来说,要把稿件播好,无非就是“熟能生巧”。很多学生以自己没有“悟性”为借口,最后草草了事,而忽略了“书读千遍其义自现”的道理,量变引起质变的基础是量的积累。良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是自己的勤学苦练。


以上是播的部分,现在聊聊说话的部分。

今年TOP5中的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以及浙江传媒学院都加强了对说话能力的考察。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把现场报道作为了考官提问升级版——应答与展示环节的标配,上海戏剧学院把复试的说字重新改为传统的即兴评述项目,浙江传媒学院在三试中把去年的稿件、辩论升级为模拟主持、演讲和指定材料表达等等。说话,开始在艺考中变得无比重要起来。

可孩子们在这方面的表现常常让我处于崩溃边缘。比如辞不达意,比如离题万里……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考官瞠目结舌,大笔一挥把你所有的努力一笔勾销。

我经常会和同学们聊起来:口语项目你就当去聊天,把你的看法告诉给别人。“聊”是什么意思?双向的,有来有往的。而太多太多考生仍会把口语表达项目当作是答题,这是单向的,没有传播意识的。那么我也把学生们常会走入的误区做一个小总结:

即兴评述——“背字诀”是行不通的

模拟主持——把即兴评述加个节目头节目尾的“偷懒”是错误的

现场报道——把新闻材料背一遍是没戏的

考官提问——背题库是玄之又玄的

即兴评述去背诵有没有用?肯定有,背诵本身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只是,1、现在没有好的即兴评述题库书,即兴评述不是写议论文,它应是源于生活和现实当下的,应该是新鲜的每年都在变化着的。可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少会有如此“与时俱进”的题库书;2、海量题库对于人的记忆也是不小的挑战,毕竟《最强大脑》选手里好像没有学播音的。但你要说靠押题能不能取胜,我不敢说没有,但你真觉得你会那么幸运?

我觉得模拟主持并不难,可很多学生却觉得难于启齿,原因在哪?看得太少,对于节目的结构、主持人语言的样态都了解的太少,所以让学生做节目时在他们脑子里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节目结构。不论是指定材料型的普通演播室节目,还是看图说话型、晚会型节目,学生们并不知道一档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不清楚它各个部分的起承转接,所以会觉得棘手。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每年暑假开始的教学中会最先带着学生们来做节目策划练习——从头至尾自己亲身参与了一次节目的制作,你才会明白你在一档节目中处于哪个环节、说什么样的话最为合适。

现场报道要说的太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新的考试内容,学生们认知度不高。而在社会上优秀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能够跨行来给中学生讲课的又少之又少,造成了这一部分资源的稀缺。大家可以理解为因为它难,所以学校会用来考你。从短短三分钟我能看到你的观察能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应急反应力、肢体协调能力,考试效率如此高的项目作为学校当然会青睐有加。现场报道课是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改善问题的课程,往往能把现场做好的学生,最后艺考成绩都不会差,俗点说——“有那股机灵劲”,专业点说——“善于发现问题和表达思想”,这是主持人的重要能力。

80后开始走上社会中坚,你们遇到的很多考官都处在30到40这个年龄段。我作为80后,应该还算有一定的发言权。80后是改革开放的种子选手,是思维走向活跃的第一代人。我们不愿意墨守陈规,我们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学生更优秀,我们希望创造挑战让考生去展现自己。对于参加考试的你们而言,你们可以理解为这帮年轻老师口味刁钻、要求甚高。可你们要明白,这份80后给予你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长大了。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