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上北大,辞掉设计大师研究所,我是如何成为一名独立音乐人的

 齐帆齐 2021-04-06

第一次知道程璧好像是去年的事,当时记得是看到了《为你读诗》公号里的一篇推送,她的一张古色清新的封面图吸引到了我。

平常里,我对歌手关注的很少,对于娱乐圈或者音乐界更是摸不着头脑,哪怕听了某个人的歌,觉得好听,对唱歌者本人也是一无所知,没有了解。听的歌也是很随意,只是凭感觉将觉得好听的加入歌单。

对一个歌手的了解往往也就仅限于此,听的多的,也就仅仅记下了他的名字,但也仅仅而已,不了解这首歌什么时候发行,怎样发行,歌手又有怎样的故事。

可能自己对音乐是“音律不通”,五音不全的,所以一直“敬而远之”,不敢也不需要更多地了解。

也是在最近几年(可能是在换了手机开始使用了新的音乐软件时),我才知道,世界上除了大街上音箱里放的流行音乐外,还有小众的民谣,歌曲除了表达爱情的聚散离合外,还可以表达诗歌、闲情。

而知道程璧,和认识其他人不同,先是了解了她的故事,然后才听了她的歌。

1

看一个人的故事,最让人着迷的,是他“顿悟”般的那一瞬间,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又是如何写出了这样的歌,看程璧的故事,我想捕捉的也是这一瞬间。

在程璧到北大读硕士之前,她的成长,或许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她的父母也和中国大多数普通父母一样,对女儿未来的希望就是她能找一份稳妥的工作,离家近一点儿,就足够了。不需要她有什么大作为,也不想给她任何压力。

小学,初中,高中,高中时还被分到了理科。身处山东那样的高考大省,以她当时的理科成绩,想要进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是种妄想。

于是,在临近高考时,父亲替她选择了读外语这条路,因为这样就不用参加高考,只需要参加大学自主招生的小语种考试,被录取了就可以进入省里的最好大学。

当然,那时的父亲不明白,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女儿想要的,那时的她也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她顺利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进入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学四年,前两年在努力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过着像是高中一样的生活,后两年考级,过关斩将,从专业能力四级八级,到日语国际能力一级。

四年的时光很快,她的生活也一如往常平稳,但在大学面临要毕业的时候,她也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未来,就这样稳稳当当地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了吗?

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吗?

她感到不够,不过瘾,不甘心。

这时,沉睡多年的声音才真正响起:人生也就活这一次,我还是要去心中最理想的学府。她要考北大的研究生。

大三的暑假,她开始挑灯夜读,备战考研。最终,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她如愿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2

高考、考研,这是一个学生很普通的经历过程,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契机,让她开始转向写歌呢?

时间回到2011年,当时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她很痴迷胶片相机,又因为是在日语系学习,便申请了一份在东京佳能相机公司的七个月交换生活。

在公司的写真部,她认识了两位后来成为挚友的文艺小伙伴,常常带着相机,一起去东京郊外短旅。

而有一次,他们在其中一个小伙伴家里聚餐,这时,这位小伙伴拿出一把古典吉他开始弹奏。也就是在这一次,她得以近距离见识到了这件美丽的乐器,瞬间打开了她的某种向往。

尼龙弦温柔厚重的音色,完全打动了她,颠覆了她以往对吉他这件乐器的认知。

这,就是她得以开启音乐生活的那一瞬间吧。

而在那一刻,她也终于明白,自己内心热爱的究竟是什么。

“自己内心,始终是热爱那些鲜活的艺术的。”她说。

但在学生时代,沉重的学习压力让人顾及不到那些热爱,更没有机会去选择艺术学校。对艺术只是远远观望,从不敢去真的接近。

但从今天开始,她决定去接近。

这或许也是我们想要的成长,能够拥有可以选择的权力。

3

第二天,她便去东京的御茶水一条街,买了一把小巧的二手古典吉他。开始试着练习。

实习生活结束,她带着它回了国。这时正赶上北京吉他社招新,便欣然报名加入。在吉他社民谣班的第一堂课上,她开始试着按出第一个和弦,C和弦。

也就是在仅仅学会第一个和弦之后,她试着哼出了一些旋律,并唱进了一点歌词,诞生了《你们》这首歌。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她陆续学会了D和弦、E和弦、F和弦、G和弦,又知道了大调和弦和小调和弦。在吉他练习的时候,不断冒出旋律灵感。她将这些瞬间出现的旋律片段记录下来,形成了她早期的几首歌:《晴日共剪窗》、《Loveing You》、《我还不能确定》、《Long Way》等。

北大校园歌手比赛时,她唱了《晴日共剪窗》,并且因这首歌获得了录音棚专业人士的邀请,录制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

4

如果说她弹吉他,去唱歌,此时还只是一时的兴趣爱好,业余生活,那么她要不要给予这个兴趣更多的时间,甚至去从事这一行业,我想,许多人走到这一步时,都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选择。

到了毕业季,日本只有金融、证券类公司来中国招聘。程璧并没有孤身冒险,去做音乐,她还是先选择了“朝九晚五”的上班,到东京证券公司工作。“当时还没想好要把音乐当做职业,我也想试试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下了班,她会去Live House听福原希己江、汤川潮音、羊毛和花这些自己喜欢的独立音乐人演出,去看他们是怎样做音乐的。

一天,她鼓起勇气把《晴日共剪窗》递给一家Live House的老板,希望能去唱歌。经过忐忑等待,最终收到了邀请。

她开始在涩谷、北参道、青山一丁目的Live House演出,认识越来越多有趣的朋友,一起表演,一起聊音乐。

在证券公司工作了七个月后,2013年初,程璧收到了国际设计大师原研哉的电子邮件,让她去工作。

国际设计大师原研哉是程璧的偶像,在她读研期间,原研哉曾到她们学校演讲。在建筑系同学的引荐下,她见到了原研哉,并表明了自己想去他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并送给了他一张《晴日共剪窗》的专辑。原研哉说考虑一下,留下了名片。

“在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对金融是真的没有兴趣,确实喜欢的就是文学、艺术方面,所以就一点都没有犹豫就去了,也算是一种验证吧。”她说。

5

但在设计所工作了一年多后,似乎已经到了时机,程璧决定辞职,去做一个独立音乐人。

“我还是想留一些时间给音乐。但是在那儿工作,就要百分之百投入,不可能三心二意了。”

“当我拿起吉他,旋律就自然可以写出来了。那段时间我积累了更多素材,还是想把这些旋律做成一首首完整的歌,就好像也不是自我的选择,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她说。

在设计所,她学会了如何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算是从那里毕业了。

程璧曾经问原研哉:“如何确认自己有没有某方面的才华。”

“看是否能持续不断的输出。”原研哉答。

2014年3月3日,程璧回国,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开始制作第一张正式发行的专辑;

2014年8月15日,该正式音乐专辑《诗遇上歌》发行,收录了包括《春的临终》、《我都跟你走》等在内的9首歌曲;

2015年1月20日,推出个人翻唱单曲《花房姑娘》;同年3月13日,推出第三张个人音乐专辑《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收录了包括《一束》、《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在内的9首歌曲;

2016年1月11日,推出个人单曲《手上的麻绳》,这也是她首次尝试电子乐;同年4月20日,推出个人单曲《小素》;同年5月14日,受邀担任北京语言大学“SING A HOLIC校园歌手大赛”的评委;同年7月23日,推出个人单曲《花开三生》;同年8月9日,推出第四张个人音乐专辑《早生的铃虫》,收录了包括《我和小鸟和铃铛》、《当我寂寞的时候》等在内的12首歌曲;

2017年1月16日,推出个人单曲《光芒》;并于同年11月25日发表专辑《步履不停》;

2018年,在举行完“薄雾里的晨钟”十城巡回演唱后回东京旅居;

2019年8月29日发布最新专辑《然后,我拥抱你》。

6

从在校园里拿起古典吉他,到成为一名自由的独立音乐人,她并不想让她的人生看起来无比励志,只想让它看起来自然而然。我喜欢这个表达。

就像写作一样,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随之而来的烦恼。写作有发表文章时的那份喜悦,也有独自面对电脑搜肠刮肚敲击键盘的寂寞与孤苦;运动员有获得奖牌的那份荣耀,也有千万次训练时的汗水与枯燥;一个音乐人既有着自己安静写歌时的那份从容与幸福,也有着走上舞台时面对的嘈杂与压抑。

把喜欢的事当成职业,你可能就不喜欢了。

但程璧回答:你这么早就不喜欢了,说明你的喜欢还不太足够。

在一开始的演出过程中她也曾经发现,自己并不很享受舞台的表演。因为那些歌都是她在一个人很安静的时候写的,一下子要在那么多人面前唱,她感到紧张、害羞,不适应。再加上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表演训练,在录音棚里的气声唱法,并不适合现场,她感到没有自信、怯场、害怕。

但她知道,如果就这样仅仅屈从于一个人默默写歌,不能在舞台完成自己的作品,那这个音乐人是不完整的。她要寻求改变。

后来,她找到了好的老师,开始接受一定的舞台表演和声乐训练,一点一点有了一些技巧和经验。不会再因那些失败的舞台表演和出丑而畏惧和退缩了。

7

以前,自己关注的成长故事里,可能更多的是作家,读一本书,了解它的作者,关注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有成就的作品。其实音乐人也一样,在创造方面,可以看出许多相似之处。

其实,这篇文也只是大概整理了程璧的一些个人历程,对于她的歌,她的作品内容,她的创作来源,并没有来得及探讨。那里有着更为丰富的世界,或许也更能接近她。

但暂且把那些先留给正在听她歌的人吧,就像她说的那样,都在歌里了。

-作者-

齐帆齐,安庆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自媒体人,自由写作者。

掌阅、当当、微博官方认证大V作者,新华网签约作者。多平台人气作者。

文章曾发《人民网》《哲思》《皖江在线》《女友》杂志报刊等。新书《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已经全国上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