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青竹针灸讨论会(一)

 金坛区 2021-04-06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本次『青竹针灸穴位应用与经典歌诀背诵训练营』通过医案讨论了靳三针之肩三针的应用,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结合医案讨论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肩三针的理解。
医案一
图片
患者年已半百,工作繁忙,无暇锻炼,二年前始有右侧肩部不适,逐渐加重,活动受限,无法脱衣,行推拿拔罐等治疗罔效,外院 CT 检查明确为肩周炎,建议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颇有顾虑,遂求针灸治疗,查体患者肩关节疼痛较明显,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后伸明显,上举也有一定受限,肩关节周围按压痛点以手太阴肺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为主。

分析

图片

病名:

本病在古籍中常称“肩似脱”、“肩痛”、“肩不举”等,但具体的病名并没有出现,而“肩周炎”这一命名在古籍中并未出现。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对于该病,中医曾先后出现过“肩痛”、“肩痹”、“漏肩风”、“肩凝证”、“冻结肩”、“五十肩”等称呼,可以反映出中医对该病认识上的不断发展。这些命名方式各异,大多是根据当时对该病临床证候的具体认识进行命名的。如漏肩风,是根据中医认为的本病是由于肩部受寒、受凉所至的病机而来,”冻结肩”则是因为该病临床上具有肩部活动受限的特点,宛如被冰冻住,还有根据好发年龄命名的“五十肩”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病流行病学的特点。

病因病机:

可分为内外两方面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正气亏虚或气机运行不畅或肝肾不足或关节津液不足而导致的局部经络阻塞与及关节失荣所致;外部因素可以是风、寒、湿邪内侵机关,阻碍局部,或是外伤闪挫,致使淤血内留关节造成。

辨证分型:

目前临床上证型大多以虚实夹杂为主,虚症为多,实证为少。虚证包括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实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内蕴,外邪侵袭,外伤损挫等证型。按经络可分为阳明经型,少阳经型,太阳静型,太阴经型,厥阴经型。

阳明经型:以肩前区处压痛为主,痛点分布在肩髃、臂臑、巨骨穴等处。
少阳经型∶以肩部外侧疼痛为主,痛点分布在肩髃、膈会等穴处。
太阳经型:以肩关节后侧疼痛为主,痛点分布在膈俞、肩贞、天宗等处。
太阴经型:以肩前及肩臂内侧疼痛为主,可在天府穴处找到痛点。
厥阴经型:以肩峰前侧疼痛较其他处明显,可牵连有头侧部疼痛。

少阴经因其走行与分布特点,与本病在联络上不多,因此并不归入主要经型中,但并不排除在肩周炎发作时伴有少阴经病变的症状。

主穴:

肩三针,由三个穴位组成,肩Ⅰ针、肩Ⅱ针和肩Ⅲ针。

肩Ⅰ针∶ 即肩髃穴,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其下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腋神经。

肩髃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通于阳跷脉。《针灸甲乙经》中载其有治'肩中热,指臂痛'的作用。张介宾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该穴具有治诸瘿,偏风,不得挽弓;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臂痛不得上头,半身不遂等一系列病症的主治作用。其作用部位主要在于肩臂部,可针对肩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从其联络分析,所在经脉大肠经由手走头,途经肩颈部,肩部前者实为手阳明所主也,再加之该穴通于阳跷脉,阳跷脉主四肢运动及眼睑开合,是调节人体全身阳气运行的重要经脉。

肩Ⅱ针∶ 在肩髃穴同水平前方2寸为肩Ⅱ针。在肩前区,其下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深部为腋神经。

肩Ⅲ针∶ 在肩髃穴同水平后方2寸为肩III针。在肩后区,其下分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肩Ⅱ针与肩Ⅲ针位于肩关节囊前、后方,相当于阿是穴(肩周炎患者常在此处有条索状或压痛点),可调整局部经络气血,加强局部刺激。

三穴的定位正好围于肩关节的三面,从解剖上看正好能对肩部的各方向的肌肉、韧带、神经等组织进行有效的刺激

配穴:

取健侧小腿穴位,主穴肾关穴(阴陵泉下)、四肢穴(三阴交上)。此两穴为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的经验穴,均位于足太阴脾经上,因患者肩部痛点以手太阴肺经为主,远端取鱼际,腕骨,有同名经取穴治疗之意。

进针后让患者尽量活动患侧肩部,针后活动度始有改善,并且指导患者回家后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手臂划圈、摸耳、搭背、爬墙每天20分钟,协同针灸起到松解黏连,滑利关节的作用。

▼御用客服

▼版权申明 

整理/乔宇 排版/橘大宝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