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中)

 金色年华554 2021-04-07

三国良将系列之田豫(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田豫重大事件之四——文官时代

之前的文章讲到公孙瓒死后,田豫跟随建忠将军鲜于辅,并在官渡之战后一并投入曹操阵营。本期继续讲田豫后续的经历。

以当今的眼光,田豫当然要算优秀人才,不过在当时曹操还真没太重视他,只让他做了丞相府军谋掾,也就是参谋团队的助理角色。一方面曹操的几大军师都是三国顶尖智囊,田豫的智谋应该还无法跟荀攸、贾诩等人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田豫先后跟着刘备、公孙瓒、鲜于辅这些人混,要么是实力太弱缺少出名机会,要么是不受重用,所以曹操自然不会委以重任。

田豫在公孙瓒手下做县令,在曹操手下做参谋助理,也就是说田豫是个读书人。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当然还轮不到田豫带兵打仗,所以田豫之后做了很长时间的文官,历任颍阴、朗陵县令,后来升迁为弋阳郡太守,把这些地方都治理得井井有条。

上述田豫任职过的地方全都位于豫州,所以田豫如果一直继续担任文官角色,倒也完全合情合理,结果就会是曹魏多了一位能吏,少了一位名将。

建安二十三年(218),在曹魏大后方做了近二十年地方官后,田豫终于迎来战场建功的机会。因为田豫后来还将与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交手,接下来对一些时代背景进行些介绍。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中)

田豫重大事件之五——随曹彰平定乌桓叛乱

作为汉末三国时期活跃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乌桓人在当时已经衰落,主要原因便是曹操远征柳城,一战将乌桓人的上升势头生生打断,残存的乌桓精壮者编入曹军骑兵,普通百姓则迁入北方各州定居。

不过乌桓的衰落并未给北方边境带来长久安定,另一支游牧民族鲜卑人很快填补了空缺,并且势力急剧膨胀到比乌桓更加强大,几乎与当初不可一世的匈奴势力范围相当。

鲜卑人的扩张速度非常快,分裂得也特别快。因为内部不合,鲜卑分裂成以步度根、扶罗韩、轲比能等为首大小不一的多个部落。其中以轲比能的实力最强,并且当中原诸侯混战时,轲比能也在草原上进行着鲜卑部族的统一战争。

讲了这么多,目的是粗略介绍一下田豫走上战场的时代背景,而且鲜卑部族特别是轲比能,将是未来多年田豫面对的主要敌人。事实上三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也很复杂,这里暂且讲个大概,以后有机会再详细探讨。

且说迁居代郡的乌桓能臣氐部落经过繁衍生息,力量有所恢复。与此同时鲜卑人强大起来,加上曹操远征汉中正忙着跟刘备大战,能臣氐觉得是重获独立的机会,于是联合鲜卑人发动叛乱。

这当中还有个插曲,乌桓能臣氐部落最初选择投靠的鲜卑首领是扶罗韩,结果中途变卦改投轲比能。而在三方会谈时,轲比能直接把扶罗韩杀死兼并其军队。不过扶罗韩有儿子,名叫泄归泥,轲比能便把泄归泥扶做傀儡以便指挥扶罗韩部落。扶罗韩还有个弟弟步度根也是一方首领,因此跟轲比能结仇。轲比能、步度根、泄归泥三人之间还有很多故事可说,这里就不再多讲了。

说重点,这次表面上是乌桓叛乱,其实乌桓人只是小角色,背后的大老板正是鲜卑首领轲比能。

刚才讲过,曹操当时远在汉中,精兵强将都忙着跟刘备作战,北方可派的将领着实不多,这就成全了黄须儿曹彰。曹彰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猛将的形象,正是因为此战。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中)

轲比能

曹彰挂帅出征,田豫因为出身幽州,早年间在公孙瓒帐下自然与乌桓人没少打交道,被任命为曹彰的参谋。

《三国志·曹彰传》载: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三国志·田豫传》载: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

这是记载曹彰率军进攻乌桓叛军的一次前期战斗。在曹彰与田豫的传记中有着微妙的区别,鲜明体现了陈寿为传主避讳的笔法。

在曹彰本传里,着重突出叛军出现非常迅速,曹彰的部队还未集结兵力不足,于是采用田豫计策固守险要,成功退敌。整段文字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属于没有褒贬成分的中立记叙。至于田豫的计策到底是什么,并未写明。

然而在田豫本传里,先是说叛军是“伏兵”,意思是曹彰中了埋伏,然后“军人扰乱,莫知所为”,曹军惊慌失措的状态跃然纸上。最后清楚地描述出田豫的计策,原来是把辎重车摆成圆环阵,再让弓兵躲在车内,其余士兵藏在车队的缝隙之间,以这种铁桶阵顶住了乌桓骑兵的突袭。

通过田豫本传的记载,明显感受到遭遇埋伏的曹军最初是非常混乱、惊慌失措的。中埋伏本身就有大意轻敌的因素,军队惊慌失措更加减分,所以在曹彰本传里陈寿记载为突然的遭遇战,而不提伏兵,只说用田豫计策退敌,而不提最初的慌张,某种程度也是在为曹彰避讳。

反过来说,这次遭遇战或遭伏战能够全身而退,多亏田豫临危不惧,立即想出应对之策。除了田豫本身头脑聪明、反应迅速外,他之前为公孙瓒效力时积累的经验应该功不可没。

当然曹彰中埋伏并非就表示他徒有虚名,毕竟乌桓人生活在此,更加熟悉地形,而军队能够从最初的慌张转为沉着应战,主帅曹彰的表现已经合格。至于后来曹彰率军大举反攻,身先士卒发起冲锋,大破乌桓叛军,表现也非常可圈可点。更多细节已在曹彰篇中有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

《三国志·田豫传》载: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这八个字就不用解释了,曹彰负责冲锋陷阵,田豫负责出谋划策,两个人的配合可谓相得益彰。

因为对乌桓大获全胜,其背后势力鲜卑轲比能甚至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一场完胜也向鲜卑人展示了曹魏的强大,暂时震慑住轲比能。不过,田豫与轲比能之间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中)

黄须儿曹彰

田豫重大事件之六——南阳太守,救火队长

征讨代郡乌桓叛军发生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四月,之后曹操就因为被刘封激怒而命令曹彰火速赶往汉中。至于田豫,代郡之战的功劳必定会被曹彰在曹操面前大肆表扬,所以很快也将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

当汉中之战进行到尾声但还未结束时,刘备与曹操在荆州的各自主将也在采取行动。关羽与曹仁双方剑拔弩张,时有小规模冲突。当汉中战况信息传至荆州,对双方士气自然也有影响。相应地,关羽更多采取攻势,曹仁则以防守为主。

曹仁为对抗关羽,将驻地南移至樊城。为整军备战,南阳郡的百姓增加了大量徭役,一时间民怨四起。也正因曹仁备战抓得太紧,反而使南阳治所宛城发生响应关羽的叛乱,守将侯音、卫开绑架南阳太守东里衮,并攻掠了周边数个县城。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中)

荆州势力划分

曹仁闻讯赶紧回军平叛,在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攻破宛城,将侯音、卫开斩首。然而曹仁此时却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屠城。

根据相关史料分析,当时的宛城内部大部分确实都是叛军及其支持者,拥护曹魏的人都已经被东里衮组织起来与其对抗。但屠城这种事永远都是非正义的,更何况城中不可能全是叛军,因故没能逃出的百姓与官吏也必然还有不少。

也许曹仁因为前线吃紧,后院却失火的状况而恼怒不已,但决策一旦做出,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宛城虽然被屠,但别忘了叛军当初还攻破了好几座县城,这些残党见宛城之惨状,根本无人投降,纷纷逃入深山落草为寇,不时出来劫掠钱粮,继续威胁南阳郡安全。

曹仁还要对付关羽,根本没时间亲自剿匪,也只能让东里衮负责捉拿贼寇。在东里衮治下南阳出现如此乱象,自然不适合继续担任太守,这时曹操便想到刚刚立功的田豫,于是让他担任南阳太守前去救火。

田豫与东里衮进行交接,东里衮表示他已经抓到五百多贼寇,认为应当全部处死,这也符合征南将军曹仁的政策,田豫却没有这样做。

《三国志·田豫传》载:豫悉见诸系囚,慰喻,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田豫亲自来到监狱探视囚犯,并且好言安慰他们,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说完当场就将这些人全部释放。本来以为必死无疑的犯人们感动得连连磕头,纷纷自愿成为田豫的传声筒,奔走相告,宣传新任太守的宽大政策。

本来这些人就都是被徭役压迫无奈起事的百姓,他们的要求从来不高,跟随侯音等人造反都是生存所迫。田豫给他们开一扇窗,这些人马上感恩戴德,纷纷从山里走出来,各回各家,从此南阳恢复了平静。田豫把情况如实报告,曹操也很满意。

说句题外话,宛城之叛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有关羽的影子。田豫来此地收拾残局,为曹仁治理后方,可以看出曹操对田豫是信任的。不过曹操信任田豫,曹丕就未必了,别忘记田豫成名之战可是跟着曹彰打的。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中)

曹仁

仔细观察本篇文章田豫的经历,先跟随曹彰平叛,后到南阳为曹仁平息屠城影响,这都是特别突出且重要的功劳。如果不出意外田豫得到晋升的概率应该非常高。

然而,曹操从汉中撤军后又立即面临关羽北伐,战事结束后不久曹操便在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去世。一朝天子一朝臣,本以为时来运转,没想到这时运戛然而止。曹丕即位,田豫的晋升之路也将暂时关闭。

本期为您讲述了田豫在曹操时代的主要功绩,下一期将继续为您介绍之后田豫的经历。感兴趣的朋友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