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凭什么?

 正心正举 2021-04-07

孔子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几乎成了几千年来男人声讨女人的最有力的依据,将女人与小人相比拟,让男人们一下子有了将自己提升至“君子”的优越感。

如果尼采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他们也许会在对女人的看法上产生共鸣。还记得尼采曾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尼采借一位老妇人之口说出:“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如果世界还有尽头,那个尽头会是爱,只有爱才能催生出生命,而只有生生不息,这个世界才能延续。这就是《易经·系辞》里说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生成万物,男女延续后代。

男人与女人看似天生互为反派可又谁也离不开谁。

那么,如此不平等又竭尽全力靠近的二者为何要通过贬低一方抬高一方的撕扯来证明自己?将男人与女人放在一起,只是不同,而将女人与小人放在一起,就是身份的贬低了。 

回到问题源头,我们先要知道何为“小人”?

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小人”不是现代所谓的品德低下意味的人,而是指仆人。所以,该文句可解释为:与女人和奴仆相处是有困难的,对他们太亲近了,就会不听从调教,疏远了他们又对你心生怨恨。

这里所关乎的即是控制与被控制、亲近与疏离的问题。

哲学家尼采是有过深爱的女人,她是莎乐美,而尼采对莎乐美求婚两次皆被拒,最后在尼采妹妹的挑拨之下,二人从此只以精神友谊处之。所以,尼采在感情上是受挫的。而根据后人的解读,是将尼采的这一句话视为一种隐喻——女人象征着无常的生命,而鞭子则意味着暴力。

无论如何,这里的“女人”与“鞭子”在男人看来指代的是控制与被控制。无论鞭子是在男人的手里还是男人将鞭子交到女人的手上。

而《论语》中所提到的女人与小人之难养,绝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前半部分而忽略了后半部分——“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近”与“远”就是一种亲近感的尺寸把控,“难养”是为“难处”,这里并非只是指代女人一方的责任,而是指双方的相处过程的互动关系。

启迪多元思维

男人与女人在生理意义上的不同很多时候也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尤其在现代的心智模式时代,人们逐渐发觉男女心理上的差异导致的行为上的差别,使得双方无法互相理解,于是,谁都想要用“鞭子”(暴力)控制对方,而忽视了该如何把握“近”和“远”的本质问题。 

男人觉得女人都一样,她们总爱聚在一起谈论是非,她们没有深刻的想法。不像男人,每个男人都是不同的,男人与男人之间很少互相信服,因为他们都是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他们承担世界责任,从地球探索到太空,所有的冒险都是男人先行。

而在女人看来,男人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所谓的承担责任,只是将小时候的玩具换成了成人世界更大的玩具,无论是赛车还是发射飞船。

正心正举

女人无论在哪个成长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母性的本能,哪怕是在幼童时喜爱照顾洋娃娃也是如此。而当她长大遇到了所爱的人,她的照顾人本性得以激发,于是想要男人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视线内,无论他是待着就好还是被她照顾。于是,她天真地以为,只要照顾好他对他好,就会让他满足自己——渴望的安全感与平静和谐的生活。

女人的爱在于更多的付出,男人的爱在于满足自己。正如尼采说过的:“男人的幸福是:我想要。女人的幸福是:他想要。”

无论是付出还是看似的得到,其实质都是一种爱自己的外化,己所欲而施予人,爱的人的付出实质都是为了被爱的人等同的回馈。一旦这项计划扑空——彼此的想要都得不到,彼此的付出都得不到回报,男人与女人的天平就失衡了。

拨迷见智

我们或许可以从尼采的另一段话中得到启发,他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写道:“倘若我们在生活中过于靠近一个人,那么我们就像在不断地用手指触摸一幅精美的铜版画,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手中除了一张肮脏的劣质纸之外什么也没有了。如果再三地触摸人的心灵,它也会被磨损,至少在我们眼前显得是这样——我们再也看不到它原来的花纹和美丽了。——由于同女人和朋友过从甚密,人们不断地丢失,有时会丢失自己的生活之珠。” 

开启自在之门

两性相处的最佳状态即是像在欣赏精美的铜版画那样——保有距离地靠近,而不是像在触摸铜版画那样在彼此磨损中互相厌弃。

人与人的相处更多地像刺猬一般,离得太近会刺伤彼此,离得太远又得不到温暖。无论男人女人,要懂得相处距离的协调,如何做到近之则逊,远之则不怨?当靠得太近可以适当地远离,重新审视彼此、审视这一段关系。当离得太远则不以迷恋温暖为耻,每一次的回归其实都是对亲密关系的促进,主动地促进就是付出,而付出则是最大的获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