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疑难病验案举隅

 本草裕华 2021-04-07


第 1773 期

图片

作者 / 1,2谭超1,2刘朝圣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国医大师熊继柏传承工作室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图片

导师国医大师熊继柏13岁习医,16岁行医,现已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已诊病人约一百万人次。学验俱丰,对中医经典理论十分熟稔,他一直提倡“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并擅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对疑难病治疗有独到心得,效如桴鼓。熊继柏教授提出“中医诊治疑难病症三要素”:一是理论功底扎实,熟读经典;二是善于抓主症、抓特点,辨清病机关键,即病位、病性,从而做到治病求本;三是因证选方,因方遣药,做到方证相符。他一贯强调诊治疑难病尤须“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同时还提出“治暴病要有胆有识,治久病要有守有方”。今特选熊老师诊治显效的疑难病症数例,以飨读者。

1冬季潮热自汗摇扇案

刘某,女,56岁,湖南长沙人。初诊:2018年11月29日。患者因阵发潮热自汗10年就诊。阵发潮热自汗,时值天气寒冷的冬季竟然穿单衣、扇扇子,仍汗湿头发、衣物,心中烦躁,心慌,口干,手足心热,大便干,舌苔薄少,脉细略数。治法:滋阴潜阳。主方:三甲复脉汤加龙骨。处方:炒龟板、炒鳖甲、生牡蛎、煅龙骨各30g,大生地、麦冬各20g,阿胶12g,炙甘草、白芍、火麻仁各10g,20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二诊:2018年12月20日。患者自诉服药至第17剂后有显效,现诸症皆有改善,潮热、自汗已减,手中摇扇已丢,身上已着羊毛衫外套、薄羽绒服。但近日口干、鼻干兼鼻衄,大便干,寐欠安。舌苔薄黄,脉细。前方显效,守原方加牡丹皮、栀子炭、白茅根、知母。处方:大生地、麦冬、炒鳖甲各30g,炒枣仁、炒龟板、煅牡蛎各20g,白茅根15g,白芍、牡丹皮、栀子炭、知母各10g,30剂,水煎服。2018年1月底,病人前来告知,病已痊愈。

按:本案患者在自汗的同时有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悸,口干舌燥,舌苔少,脉细数等证。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曰:“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三甲复脉汤主之。”由于热邪久羁,劫夺真阴,真阴亏耗,虚火内生,阴津被扰,热迫津外泄,不能自藏而为汗。阴虚津少不能濡润肠道,“无水则舟不行”,故见大便干结。针对真阴耗竭的病机,故选用三甲复脉汤。药后真阴得复,病自痊愈。

2唇风案

颜某,女,45岁,湖南安化人。初诊:2018年11月3日。患者因反复嘴唇肿胀、脱皮、开裂9年就诊。患者已患唇炎9年,自述从怀孕第7个月起即有此疾,嘴唇肿胀、脱皮、开裂、瘙痒。另有肛周开裂、瘙痒,大便时干时溏,且排便粘滞不爽,大便不带血。舌苔黄腻,脉细略数。治法:清利脾胃湿热。(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主方:萆薢渗湿汤合泻黄散加味。处方:萆薢、黄柏、牡丹皮、泽泻、藿香、防风、连翘各10g,薏苡仁、滑石、生石膏各15g,土茯苓30g,栀子8g,通草、甘草各6g,30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二诊:2018年12月20日。患者诸症显减,嘴唇已无肿胀、开裂,无新发病灶,嘴唇有少许残留脱皮,肛周瘙痒减轻。原方既效,守方继进,上方加赤小豆15g,黄连5g。30剂,水煎服。后电话随访未复发。

按:唇属脾,《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脾……其华在唇四白”,因此是属于脾胃的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里讲到了三个和嘴唇相关的疾病:唇疽、唇茧、唇风。这例病人就是“唇风”,表现为嘴唇溃烂、流水、破裂。唇风的治疗《医宗金鉴》用的是通圣散,即防风通圣散,又称双解通圣散,主治脾胃的风热。但这例病人有一些复杂的情况:第一是肛门也有同样的症状,开裂、瘙痒;第二舌苔是黄腻苔,尤其舌根部黄腻,这是湿热;第三大便溏而粘滞不爽,因此不能用双解通圣散。

此病是由湿热而起,故用萆薢渗湿汤合泻黄散。萆薢渗湿汤本来是清湿热,治疗全身湿疹,泻黄散治疗脾胃湿热口疮,二方既清湿热又入脾胃。既针对其病性,又针对其病位。同时嘱病人忌食辛辣、煎炸、干炒之品。因辨证准确,选方精准,九年顽疾一诊起效,二诊痊愈,效如桴鼓。

3右下腹持续疼痛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痿证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痉挛性斜颈案

患者吴某,女,34岁,湖南娄底涟源人。初诊:2014年11月。患者因斜颈11年就诊。自诉200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斜颈,日渐加重,多方治疗无效。2011年起长期打肉毒素治疗,每3个月注射肉毒素1次,疗效不显反而出现左肩背疼痛。因斜颈异于常人,常被人嘲笑,因此自卑、伤心,慕名求诊于熊老师。症见:左侧斜颈,头倾近与肩平,颈部僵硬,活动不利,伴左肩背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细。治法:益气活血,搜风通络,止痉止痛。主方:葛根姜黄散合黄芪虫藤饮加减。处方:葛根、黄芪各40g,天麻、钩藤、僵蚕各20g,片姜黄、威灵仙各15g,鸡血藤、海风藤、羌活各10g,全蝎5g,蜈蚣1条,甘草6g。20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因服药后明显有效,遂在当地按原方服药。(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二诊:2015年1月8日。斜颈已明显矫正,头颈部活动自如。舌苔薄白,脉弦细。选用葛根姜黄散合天麻止痉散加减。20剂,水煎服。其后,为巩固疗效,共服药百余剂。2018年6月14日患者来长沙时特别来门诊告知:斜颈已正,病愈后已结婚生子。

图片

图片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