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组织艺术比赛,全班几乎无人参加,不是孩子怯场而是压根不会

 两口育儿 2021-04-07
这导致大部分孩子缺乏动手能力,无法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过度依赖父母。
陈老师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级里的班主任。
前些日子学校组织了一些体能和艺术的比赛,比赛包含了剪纸、健美操、跳绳等项目。陈老师非常热情地鼓动孩子参与这些比赛,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什么兴致。
一开始陈老师以为孩子只是怯场,后来才知道孩子压根就不会这些项目,他们放学回家就是写作业,周末也是被父母送到补习班去补习,根本就没有做过一些锻炼动手能力的活动。
最后的结果就是:全班几乎无人参加。
陈老师将这件事情,非常严肃地反映给了各位家长,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家长们最终决定减少孩子的补习时间,让他们多做一些实践活动。
学习当然很重要,但过度学习而缺乏锻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造成影响。
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动手做一些事情,因为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会变得很活跃,协调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进步。
首先,以促进孩子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一味地看书并不能真正地吸收到书里的知识,若配上一些实践,孩子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比如:在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会形成自己特有的逻辑,也会形成固定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和情绪是很难遗忘的。
家长与其在口头上教育孩子,要帮助他人,还不如让他在实际生活中去做一件帮助他人的事情。
这样他既能体会到父母说这句话的意义,也能真正地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其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过度保护。
家长要明白,如果不让孩子去做任何事情,那孩子的动手能力只会越来越差,又怎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呢?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去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产生足够的信心。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锻炼,他才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加坚强,更加勇敢,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临危不乱,努力靠自己解决。
也许孩子已经被过度保护了一段时间,但现在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不算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不是难事,家长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孩子进行训练。
多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不要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就认为“家务活就是爸爸妈妈应该干的”,“自己是小孩子,这些不是自己的事情”。
有时候家长也应该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当家长在做饭的时候,孩子可以在旁边帮忙摘菜;自己换下来的袜子,自己洗;房间乱了也要自己去收拾。
这些小小的锻炼,既不会让孩子太过劳累,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了解到了父母的辛苦。
多锻炼身体。
想要让孩子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让孩子多多锻炼,锻炼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身体的灵敏度。
比如:孩子在打篮球的时候和踢足球时,不仅需要体力支撑,还需要和队友进行有效地合作,体育锻炼还能够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防止孩子变成一个书呆子。
童年时期,他们会对很多东西产生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剪纸。
画画和剪纸看似很简单,但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用眼睛去观察,需要用手来感受,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且独立完成一个作品,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心。
父母平时可以在有空的时间陪孩子做一些这样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的亲子时光,这也是很好的锻炼动手能力的方式。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有无限被塑造的可能,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尽力发掘孩子的天赋,多给孩子一些动手的机会。
也许他们会经历很多困难,但是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只有从小拥有很好的动手能力,他们处理将来的麻烦才能得心应手。
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做得不好,但父母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不是真的要让孩子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