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报道,包括京东数科在内,年内已有32家企业终止了科创板IPO审核,其中还包括AI明星企业依图科技、柔宇科技等。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企业终止的原因不外有二:一是IPO监管审核从严;二是企业内部变动。企业发行人如此密集的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已创下高峰值,相比去年年底呈现断崖式下滑。这些企业怎么了?企业暴露出哪些经营问题?IPO之路又为何变得如此艰难? 事实上这波IPO终止潮从2020年12月就有端倪。2020年12月,共有15家科创板IPO公司项目动态更新为“终止”,截至2021年1月31日,又有10家公司宣布“终止”,进入3月24日,已有28家企业终止了科创IPO之路,26家企业为主动撤单。随着京东数科撤回IPO审核,科创板共有32家企业终止上市,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终止家数增至96家,仅2021年第一季度科创板终止IPO审核的公司数量已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从募资规模上看,32家科创板IPO公司拟募资总额3亿到200亿元不等。拟募资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6家,分别是京东数科、柔宇科技、天士生物、禾赛科技、锐芯微、中科晶上。其中,京东数科拟募资额最大,为157亿元。从行业上看,终止审核的IPO公司属计算机行业最多,其次是医药制造业,再次是专用设备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科创板IPO终止审核呈现出单日集中的特点,比如,在2020年12月8日,上海合晶、赛克赛斯、艾索信息3家公司审核状态均变更为“终止”;2021年1月19日,天和磁材、鸿铭股份2家按下IPO终止键;1月21日,中超股份、中科晶上2家终止审核;1月25日,锐芯微、光华科技、丹娜生物3家公司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为何有如此多的企业匆忙“退场”?据报道显示,多家企业显示未答复证券所问询便匆忙撤单。比如龙迅股份,该公司保荐机构为华安证券,拟募资3.15亿元。其科创板IPO申请于2020年10月26日受理,11月23日显示“已问询”。但两个月后,公司还迟迟未回复上交所问询,最终于2021年1月27日终止审核;丹娜生物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拟募资4.08亿元,其IPO申请在被问询一月后撤回申请;最为“火速”撤回科创板IPO申请的是一家名为正济药业的公司,其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拟募资11.44亿元。其审核状态于2020年12月3日显示为“已受理”,到了12月25日,不足一个月,审核状态即显示为“终止”。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大多数撤回的公司并不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更大的可能是在某些方面规范性还没有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还有的公司是因为赶着申报,中介机构的底稿尚不完善,是中介机构经不起查而不是发行人经不起查。”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也持同样的态度,“撤材料的企业可能有自身问题,或是保荐券商的执业规范性不高,监管层出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目的而为之。”撤单大潮之下,企业暴露出哪些问题?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股权代持、核心技术、财务问题、关联交易、存货等问题是“撤单”企业普遍涉及的共性问题。以科创板AI赛道的头部企业为例。2021年2月19日,云知声宣布终止上市,成为首家终止科创板上市审核的人工智能公司。此后不久,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也撤出IPO之列。3月11日,上交所宣布“中止”对依图科技的上市审核。当天,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上交所决定“终止”对禾赛科技的科创板上市审核。依图科技、京东数科、禾赛科技、云知声等这些AI独角兽们闯关科创板频频折戟,导致市场对AI赛道的悲观情绪渐浓,其背后VC/PE也跟着提心吊胆。据公开报道,依图科技在一级市场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高榕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禾赛科技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德同资本等。云知声成立至今完成9轮融资,截至2019年,每年都保持至少融资一次的频率,在投资方的阵容上,也不乏启明创投、京东数科等知名的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尤其是依图科技,自2014年的A轮到2020年的E轮合计15次股权融资后,依图科技在2020年6月E3轮融资时,估值已经远超100亿了。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记者从多家公司招股书了解到,AI企业账面上都有巨额亏损,且未表现出可预期的盈利能力,但估值甚高。比如,依图科技资产负率高于100%,净资产为负。具体而言,2017年-2020年中净资产分别为-10.80亿、-19.91亿、-60.67亿、-73.06亿,亏损在不断地加大。同样,作为AI语音独角兽公司,云知声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的净亏损约1.7亿、2.1亿、2.9亿、1.1亿。公司业务方向、收入结构、毛利率、客户构成等波动较大。近两年,一级市场资本荒,投资机构仓里没有余粮。科创板和港股市场就成了这些AI企业的一根救命稻草。除了AI领域,其它领域的科创板也不乐观。以芬尼科技和正济药业为例。2020年9月29日,上交所受理了芬尼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文件。据芬尼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空气源热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空气源热泵及相关产品,按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家用、商业、工农业三大系列;按应用功能可以划分为热水、冷暖、烘干等。但招股书披露,芬尼科技与关联方存在比例较大的经常性关联采购,采购金额分别为1.35亿元、1.16亿元、1.33亿元、2274.71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比重分别为27.94%、 25.96%、27.29%、25.33%。该情况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在问询中对上述关联交易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此外,上交所还对芬尼科技的股份支付、技术、市场地位和市场空间、行政处罚等方面提出25个问题。在系列问询之后,芬尼科技及其保荐人在2021年4月1日申请撤回材料。自被上交所受理到终止审核,芬尼科技的IPO之旅仅为6个月。另一家企业是正济药业,其IPO之旅甚至不足1个月。据其招股书显示,正济药业主要从事特色原料药及高级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专注于药物创新结构发明、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特色药物研究与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其原料药属于重污染行业,生产过程涉及大量化学反应,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量大且成分复杂,处理存在一定难度。经启信宝查询,公司曾在2016年被洪泽县环境保护局责令停产并处罚;2018年两次被苏州虎丘区生态环境局处罚。此外,有媒体质疑,正济药业董事长股权转让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撤单潮”的突然爆发,或源于目前日益严重的IPO“堰塞湖”现象。根据证监会数据,目前累计有470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会,其中创业板企业数量最多,高达253家,科创板的排队企业也已达105家,主板、中小板分别为68家和44家。而处于辅导期的拟上市公司数量更是庞大,这一数字目前已达2278家。 站在证监会相关人员角度看,当前IPO申报排队现象与历史上的「堰塞湖」问题是有区别的。当时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IPO没有常态化,而注册制改革后,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对注册制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理解不全面、对注册制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系存在把握不到位、对注册制与交易所正常审核存在模糊认识的现象。在新政策 《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下,证监会则着力提高审核透明度和效率,通过“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选定首发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也将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紧紧把住信息披露这个核心,健全有利于注册制实施的全流程监管体系,通过坚决和有效手段压实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责任,避免「带病闯关」,提高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此外,3月1日发布的《刑法修正案》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作市场等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更是逼退了一些基本面不过硬的企业。《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认为,虽然上市的门槛提高了,IPO企业的质量也会相对提高,盈利能力以及合规性将是未来企业冲刺IPO的基础条件。据已经受理的企业人员透露,当前科创板企业缺乏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及竞争力的企业,证监会的举措正是强调科创板上市企业拥有“硬科技”能力的有力保证。 预告|2021哈佛中国论坛x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
(哈佛中国论坛参与报名详情请点击“图片”链接了解)2021年「资本力量」影响力100强榜单评选正式启动,将诞生「最受创始人关注投资人」50 强榜单和「最受创始人认可投资机构」50 强榜单两大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