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不欲见贤》悟读述杂【77】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01

原文

天之道(自然规律),其犹张弓(张弓射箭)欤?高者抑之(弦拉高了压低一点),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拉满了放松点),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不想张扬贤能)

02


诗解

天道无亲循自然,
损余补缺无恶善;
圣人功成不自处,
不为虚名累平生。

03


悟读

未出土时先有节,
已是凌云仍虚心。

花中四君中的竹,是谦虚的象征,令人景仰。

本章老子对比了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与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同,指出了圣人不同于常人的做法。

由于人性贪婪自私的一面,得一思二,得陇望蜀,社会出现“富者越富,贫者越贪”的马太效应。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弘扬的是一种有为却不刻意张扬之人生态度。句中的“为”和“功成”也代表了圣人们“有余”的一面,而“不恃”、“不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典范,他们损的是自己的余,补的是天下的缺。

真正智者,内心强大,知其优明其弱,守拙不露;无知之辈,刻意表现,好为人师,肤浅庸俗。

做人的最高境界,懂得抱朴守拙,知雄守雌,以退为进。

诸葛孔明,怀经世之才,不出茅庐而知天下。生逢乱世,他选择的是隐居南阳;曹雪芹花十余年著有《红楼梦》,并未想通过小说来博取名利,书稿只在朋友间传阅。

真正的英雄,能伸能屈。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顺顺利利的。得意时不趾高气昂,失意时不一味消沉。隐忍,才能尝尽人生百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

学会低调,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韬光养晦,也许才能最终赢得整个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