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国之道富民始——《论语》悟读【282】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论语》第十二篇第九章: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即有子)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hé何不)彻(彻,西周时流行于诸侯国的一种田税制度。“什一而税谓之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家备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去实行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悟读】

民富国昌盛;人和家太平。

本章是有若向鲁哀公谈为政之道,延续了儒学一贯之“以民为本”的思想。

中国很早就有民本主义思想,具体措施是惠民爱民,藏富于民,减税免税

《管子》中有过一段“治国必先富民”的论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夫子也不断阐述“足食”、“富而后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民本思想,认为人民的富足是为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源和实施教化的基础。

在夫子思想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于历史上明君的统治提供了极大的借鉴作用。

国以民为本,国君和民众是一体的。百姓富足了,国君的费用或许会少一点,但不妨国之富有,且这种富有是可持续的,民众有信心,会更拥护当政者,这才是国君真正的富足。历史上商纣王等极度聚敛财富,背离民心,使百姓流离失所,即便自己财富再多,也终难免国破身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