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资质改革后趋势

 asdf08819建筑 2021-04-08

新标准改革后,将现有的593项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将压减至245项,其中勘察资质由26项压减为7项,设计资质由395项压减为156项,施工资质由138项压减为61项,监理资质由34项压减为21项,压减幅度为59%。

那么这次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都有哪些呢?我们先针对建筑企业施工资质进行全面分析:总包保留分甲乙、专包甲乙、无等级部分专包已合并,一个特级通吃整个专业。

2020年12月2日住建部发布的资质改革方案通知中指出:改革将做好新旧政策过渡衔接,设置1年的新旧资质过渡期,并实行简单换证,即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的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减轻企业换证负担,确保新旧政策平稳过渡,至少未来一年半不用担心资质证书延期问题。特级资质,包括房建、 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一共10个类别,整合为综合资质,可以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大大拓宽了企业承揽业务范围,横向全部打通,只要企业有信誉,有能力,就可以跨行业承担任务。

建筑类专包包含原本的资质范围:防水防腐保温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幕墙工程、预拌混凝土、模板脚手架、特种工程(结构补强、纠偏平移、特殊设备吊装、特种防雷)、古建筑共7大项机电类专包包含原本的资质范围:消防、机电安装、城市道路照明、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等4项。输变电改称为电力专包、公路交通工程改为公路专包、河湖整治并入水利专包。

改革对建筑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们大部分项目都是有资质的中标,没资质的采取联营/分包施工,就容易触及违法分包的边缘,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资质这道坎。此次改革对于那些低等级资质、甚至是没有资质但是有业绩、有真实的施工能力的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因为可以省下巨额的其他费用、可以扩大承揽范围。同时改革为这些企业松了绑,也实现了我们以前说的,让财富的真正的创造者登堂入室,同时也和违法分包说拜拜了。而且近几年建筑领域民营企业下行的趋势明显,央企、国企自身拥有着天然优势,如一些工程在招标阶段设置只有央企、国企才能达到的高门槛,导致这样的现状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就是——资质垄断。改革后,资质垄断有望打破,从而促进央企、国企、民企的公平竞争。

未来资质的趋势

1.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逐渐简化弱化是必然的方向;

2.在淡化企业资质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个人职业资格管理,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更多通过市场机制约束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行为。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持续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比如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很发达,住建部现在严查企业资质管理,主要就是非法挂证,人证不统一,社保重复不对应等。并且住建部是一直在动态抽查,大数据联网,你企业的基本人员配备都不够,直接就通知你企业要说明情况了。未来趋势还是那句话:人证合一。

新起点,新征程。

住建部明确提出今年将修订资质标准,简化资质考核条件,重点考核企业信誉和业绩等指标。试点开展对信用良好、能够提供全额担保的企业,取消承揽业务范围资质限制。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信誉与业绩,这是资质将引导的方向,也是最后的大势所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