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医演义》第十五回:拜台石亲人相认;点将谷神医用兵(九)

 康氏一元堂 2021-04-09

作者:江西省崇义县康氏一元堂中医馆康忠义

回到山寨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

匡一的心情很好,今天不但解决了大余县城被攻陷的危机,而且解决了山寨粮草短缺的问题,只要谢志珊依计而行,就可以从上犹县城夺取过冬的粮草。

最主要的是不会造成山寨人马、官兵和老百姓任何一方的人员伤亡。

同时匡一得到了谢志珊更多的信任,瑶王宫的地位在谢志珊等人的心目中也会更加牢固。

更让匡一等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午余世成一家三口来到了横水山寨,同行的还有郭天以及天台山山寨的一大批人马,真是令余梅喜出望外。

原来昨天谢志珊从点将谷回来后,马上就和蓝天凤等人商量到上犹县城夺取粮草的计划,蓝天凤等人都十分赞同,谢志珊又单独同谢武金商量,谢武金对匡一的计策亦是十分认同。

谢志珊见大家都没有异议,这才下定决心用匡一的计策。

由此可见,谢志珊的确是一个举轻若重,十分谨慎小心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谢志珊不但没有被官兵剿灭,山寨的势力在他的带领下反而越来越壮大。

按理说,郭天应该带领他的山寨人马去佯攻大余县城,可谢志珊知道,佯攻大余县城,没有任何油水可捞,上犹县城里面至少可以得到不少粮草,天台山山寨的粮草也不充裕,让郭天带人马去攻打上犹县城,正是谢志珊的高明之处。

谢志珊能够被各个山寨推举为大头领,可是要付出许多艰辛和努力的。

郭天见谢志珊把攻打上犹县城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又有这么多油水可捞,自然是十分乐意。

郭天怕攻打上犹县城的时候,自己的人马出现伤亡,这才叫余世成一家跟在自己身边。

其实谢志珊叫郭天去攻打上犹县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天对自己山寨的人马管束得十分严厉,这次攻打上犹县城要速战速决,夺取粮草后马上撤退,不能对沿途百姓造成任何侵扰,还要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

因此攻打上犹县城郭天是最合适的人选,要是叫蓝天凤去肯定会坏事的。

冬日的早晨雨雪交加,天还没有完全亮,大余县城北门外喊声震天,无数只火把冒着浓烟,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由蓝天凤率领的一大队人马,对大余县城发起了猛烈的佯攻。

蓝天凤这次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没处发,本来他认定可以十拿九稳的攻下大余县城,然后到醉春楼去夜夜春宵,谁知半路冒出了一队官兵,使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蓝天凤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这次佯攻上,因此攻势十分凶猛。

大余县城内的百姓都被惊醒,大余县守城的官兵在睡梦中被惊醒,慌忙抵抗,一时不知所措。

南安府知府季啸很快知道了消息,他带领一批人马来到城墙上,望着城下来势凶猛的山寨人马,季啸也是狐疑不已。

季啸在心中暗道:邢大人不是告诉我谢志珊知道大余县城有官兵埋伏,他们不敢攻打大余县城吗?可城墙下分明就是谢志珊的人马,照这样下去,以目前大余县城的官兵力量,肯定坚持不了三日。

季啸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只能当机立断,一方面叫大余县城的军民奋起抵抗,一方面赶紧上奏朝廷,同时向赣州府和韶州府请求援兵。

蓝天凤进攻一阵,又停下来一阵,然后又进攻一阵。

季啸不知道谢志珊到底派了几路人马,只能把大余县城内有限的官兵分成五队,四队人马分守四个城门,一对人马作机动策应。

南天凤见只有很少的官兵在城墙上抵抗,也更加相信了崔天成的话,大余县城内一定有伏兵,守城的官兵是要引诱他们入城,然后再一网打尽。

蓝天凤在心里说,我才不会上你们的当呢。一面继续佯攻,一面又派出人马进攻其它城门。

季啸见状,认定肯定还有更多的人马在后面,城墙下的匪徒只是先头部队。

纵使是在大冷的冬天,季啸的额头也冒起了冷汗,从目前的形势看,匪徒可能识破了官兵的计策,知道那队官兵是毫无战斗力的老弱病残。

靠赣州府和韶州府的授军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大余县城恐怕要在自己手里被攻陷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倒无所谓,只是城内这么多百姓恐怕就要遭殃了。

蓝天凤是鼓足了劲佯攻,季啸带领大余县城的军民是拼了命的抵抗,双方旗鼓相当,一时难分高下。

消息很快传到了邢珣和崔天成那里,崔天成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计谋被谢志珊识破了,可能谢志珊知道了朝廷的那支途经大余的军队毫无战斗力,根本不能对谢志珊构成威胁,谢志珊肯定知道了这些情报,才会对大余县城重新发起攻击。

赣州知府邢珣知道,大余县城危在旦夕,顾此则失彼,唇亡则齿寒。

虽然赣州城也极有可能遭到匪徒攻击,但是邢珣又不能见死不救,只能从赣州城和周边的县城抽调官兵火速支援大余县城,其中上犹县城的官兵就被抽走了一半。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何解大余县城之危,崔天成是一点也帮不上了。

崔天成现在最担心的是匡一等人的安危,肯定是自己有什么地方露出了破绽,让谢志珊等人识破了自己的计谋,要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匡一等人命丧横水山寨,自己就百身莫赎了。

崔天成内心万分焦急,可又完全没有办法,只有坐等匡一等人的消息。

蓝天凤是恨不得攻入大余县城,只是谢志珊严令只许佯攻,不可踏入大余县城半步,蓝天凤把怒气全部撒在守城的官兵身上,他想攻入城门杀几个官兵解解恨。

南安府的知府季啸也不是等闲之辈,见城下的盗匪来势凶猛,下令守城军民严防死守,一定要等到援军的到来,否则让匪徒攻入县城,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一来,蓝天凤是佯攻,大余县城的军民是拼了命的死守,就算蓝天凤带的人马拼命攻城,一时也攻不下来。

第二天凌晨,郭天带领的人马已经潜伏在上犹县城旁边,由于有何小武当向导,一路非常顺利。

当郭天带领人马冲进县衙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上犹县城的官兵,做梦也没有想到谢志珊的人马会从天而降攻打上犹县城。

上犹县城的官兵有一半以上,抽调去了支援大余县城,谁又能想到谢志珊会舍近求远,声东击西攻打上犹县城呢?

郭天严格按照谢志珊的吩咐,只是夺取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草和钱财,对贫苦百姓是秋毫无犯,还打开官府粮仓救济贫穷百姓,也没有伤害被抓住的官兵。

当郭天的人马满载着粮草和钱财回到横水山寨的时候,谢志珊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

蓝天凤也完成了他的佯攻任务,带领的人马也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山寨。

山寨的粮草问题解决了,谢志珊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下一步谢志珊就要实现自己人生中更宏伟的目标了。

谢志珊深知自己走的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蓝天凤和郭天等人,心里想的却是快活潇洒的过完这一生就心满意足了。

夜幕降临,横水山寨的聚义大厅里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这次奇袭上犹县城的行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既得到了粮草,又收买了老百姓的人心,同时还狠狠的教训了官府,让官兵知道了他们的厉害。

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之身不绝于耳。

谢志珊当然也十分开心,下一步官兵肯定会对各个山寨进行疯狂的围剿和报复。不过暂时官兵肯定无力展开攻势,这样的话谢志珊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他的计划了。

匡一、扶强、钟薇、余梅、余世成、余夫人、余启男七个人坐在一起,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谢武金也坐在他们这一桌。

目前为止,匡一等人都觉得谢武金只是山寨里的一个小头目。

谢武金少言寡语,彬彬有礼,举止稳重,一般人根本看不出谢武金是谢志珊最为倚重的人,是第一谋士,是谢志珊的大管家。

不管怎样,大家都异常高兴,余梅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大余县城的百姓免遭祸害,山寨的粮草问题也解决了,谢志珊的威望也提高了很多,真是皆大欢喜。

此时最气恼的应该是被谢志珊戏耍了的官兵,好在只是丢失了一批粮草,人员并没有伤亡。

聚义大厅里的人争先恐后的向谢志珊敬酒,赞叹吹捧谢志珊的神机妙算和用兵如神。

按理说佯攻大余实攻上犹的计谋是匡一提出来的,大家应该赞叹匡一才对。

只是匡一再三告诉谢志珊,让谢志珊说是谢志珊自己想出来的妙计,从而进一步提升谢志珊在各个山寨的威望。

谢志珊见匡一再三坚持,也就接受了匡一的建议。

谢志珊见匡一把这么大的功劳让给了自己,对匡一的敬佩之情又增加了不少。

如此一来匡一倒省了许多事,几个人可以轻松的坐在一起聊一些医学上的问题。

今晚谢志珊、蓝天凤、郭天是主角,大家争相向他们敬酒,酒席很晚才散。

郭天这次攻打上犹县城,夺取粮草立下了大功,回到横水山寨后就留了下来,天天和一些小大小头目喝酒行乐。

余世成、余夫人和余启男,也就得以留在了横水山寨。

匡一则与余世成等人上山寻找识别药材为由,让余梅一家人又可以聚在一起。

谢武金几次都要陪他们上山去挖草药,都被匡一找了个理由拒绝了。

几天之后,黄松、雷虎、雷小山、何小武四个人,竟然结伴来找匡一他们学习医术。

望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看着余梅和余启男已经长大成人,想到历经千辛万苦,一家人最终得以团圆,余世成夫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说来也是巧,黄松、雷虎、雷小山、何小武四个人以前就认识了,这次听说天台山山寨的三位神医也来到了横水山寨,他们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因此结伴来到了横水山寨,向七位神医学习医术。

要说这段时间,最高兴的应该是余梅的哥哥余启男。

想那余启男,才几岁的时候,就被郭天一伙人骗到了天台山山寨,在土匪窝里长大成人,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如今一家人终于团圆,又遇上了匡一、扶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想到可以逃离天台山山寨,还余家的清白,积累在余启男心中多年的怨气也就一扫而光了。

匡一也看出了余启男的变化,加上余启男又年长几岁,很多医道上的问题就让余启男给黄松他们四个人讲解。

余启男多年来一心钻研医术,又得到了父母的悉心教诲,在医术上的确有过人之处。

余启男平时在天台山山寨极少跟人说话,如今见黄松等人立志于学医,也就当仁不让,给黄松等人谈医论道了。

余启男首先给四个人讲述“医家十要”: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通脉理,宣分表里,指下既明,沉疴可取;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称专门;

五知运气,以明顺序,补泻温凉,按时处置;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凉温,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

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施药无二。

余启男说完这“医家十要”,不要说黄松等人,就是匡一听了,也是受益良多。

黄松问道:余大哥,看来要学成医术,绝非一年半载可成功,当尽毕生之精力,方可以登堂入室。

余启男说道:有志者事竟成,不过行医济世的确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说完了“医家十要”,再给你们说一下“病家十要”:

一择明医,于病有益,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耽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尚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慎恼怒,必须醒悟,怒则火起,难以救护;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娱;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

八慎起居,交际当怯,稍苦劳役,元气越虚;

九茣信邪,信之则差,异端狂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习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余启男刚说完,雷小山就接口说道:余大哥说的太对了,我们医家再高明,病家不相信也没办法。几次我想给别人治病,他们都说我是一个毛头小孩不肯相信我,说我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就连谢大哥也这么说我,可把我气死了。

大伙一听,都大笑了起来。

何小武自从见识了匡一等人的神奇医术后,也是非常想学医,只是对自己信心不足,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学医,也不知道神医会不会看不起自己。

只听见何小武说道:小山,要是连你也学不好医术,像我这么笨的人就更加学不会了。

余启男说道:小武,事在人为,你只要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何小武问道:余大哥,像我这样的情况,要如何才可以学有所成呢?

余启男说道:医人临症,全仗精神健旺,用志不分,若精神疲惫,乱听乱谈,粗心浮气,自己都先病了,怎么可以为病人治病?

为医有八要:一要立品,二要勤学,三要轻财,四要家学,五要师承,六要虚心,七要阅历,八要颖悟。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礼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足托。医是操活人之柄者也,当以道德为重,博爱为怀,患得患失之心不可有,重富轻贫之见不可存,尤其不可以有竞争心,嫉妒心,不负责任之心。

行医者当心中坦然,全神贯注于病人之身,自然不入歧途。

若审证不慎分明,治发毫无把握,宁可知难而退,万勿敷衍塞责,延误治疗而伤人性命。

医生手握病人的生命,是生死攸关的技艺,是不可以是跟士工农商诸业相比较的。

听完余启男一番言语,黄松、雷虎、雷小山、何小武四个人都大受启迪,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心。

余梅见哥哥余启男说了这么一番道理,佩服之余又有一点不服气,于是余梅也说道:天下万事莫不成以才,莫不统于德。无才故不足以成德,无德御才,则才为跋扈之才,是足以败,断无可成。

有德者必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油然而生,必力学成,求其所谓。

才者,医也,儒也,德为尚矣。

医生以活人为心,视人之病,犹己之病,凡有能治之病,当有救人于水火之想,不这么想,医术又怎么可以称得上是仁术呢?

听见余梅和余启男兄妹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探讨医理,不相上下。余世成和余夫人更是感慨良多,如今一家人骨肉团圆,这么多年受的苦也值得了。

也正是余夫人多年来吃斋念佛,加之医者父母心,使他们一家三口在天台山山寨这个土匪窝中,仍然能够不忘初心治病救人,天天看着害得他们骨肉分离的匪徒郭天,也能够心平气和坦然相对。

若不是这样的话,等不到骨肉团聚,一家三口在盗匪窝中,肯定已经遭遇杀身之祸了。

由于雷小山到谢志珊那里求情,余世成、余夫人和余启男三个人留在了横水山寨,反正只是呆一段时间,郭天也就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

几天之后,谢志珊专门派人到赣州府给崔天成送了一份厚礼,感谢他提供了大余县城有埋伏的重要情报,崔天成也总算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只是崔天成并不知道,将计就计佯攻大余,声东击西实取上犹的计谋是匡一想出来的,崔天成还在心里不断赞叹,谢志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是一个极难对付的对手。

崔天成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如今谢志珊统领的各个山寨人马,和官兵算得上是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谢志珊的人马可能还要略占上风。

要想彻底剿灭各路山寨人马,重新恢复八府一州的清平,真不知道要到哪年哪月了?

值得庆幸的是,余梅一家总算骨肉团圆,也可以告慰龚老先生的在天之灵了。

正是:

山一程来水一程 ,

守得云开待月明;

骨肉至亲终相聚,

皇天不负苦心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