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阿佑的人生课堂(1)

 桃花蔡 2021-04-09

文:环哥

来源:桃花蔡(ID:Tomhuannn

如果命运将你抛在了人生的谷底

你会如何选择?

01

如果提到挫折,很多成年的人连草稿都用不着打,张嘴就来,这一非自然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摸爬滚打的缘故,浑身伤痕累累。有天赋命又硬的开挂人生毕竟是少数,大家一起嗷嗷叫的风里雨里,故事里等你,一会儿生活里阆苑仙葩,一会儿生活里美玉无瑕。一会儿你挑着担,一会儿我牵着马。坚韧不屈真就是个不带任何偏见的文明用词。

我决定每天给阿佑睡前说完故事之后,讲上一大段人生的道理,纵使这些道理他这个年纪尚且不能理解,但不怕,相信只要童年充满治愈系,未来的人生遇到的坎坎坷坷波澜壮阔大都可以用童年来疗愈。类似的情节,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对于童年的记忆,或许,梦里最美的时光便是童年时候的梦想。

当阿佑拿着测验考的一般的试卷,放学后一脸愧疚的看着我,我一把搂着他。那一刻,我想到牙牙学语时候的阿佑,刚开始蹒跚学步的阿佑,会在纸上自画像的阿佑。我知道,关于这次测验成绩看来之后我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人生观的其中一部分,基于学霸与学渣的惺惺相惜,也不会怀疑,纵使到了低谷之后,我们对待的态度。

“还记得爸爸问过你关于学习的态度吗?”我俩坐在车里,第一次在这样安静的空间里,爷俩来了一次关键的对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阿佑想起《论语》里的一句话。我再一次的启发他:“你会觉得学习累吗?”“不会的,我喜欢上学。爸爸你不是说过每天都要探索新的知识吗?”“不是爸爸说的,而是爱因斯坦说的。”

这一段的关键对话,把阿佑的心情改善了很多。我倒是认为,低年级的状态,更多的是培养兴趣的时候,而不是一味的为了爸爸妈妈学习,也不是一味的与同学来比拼分数排名,更不像一些家长从低年级开始刷各种题。按说,孩子的成就感是来自于对这个世界探索的快乐,而不单单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用分数衡量出来的人生观。

在上本书里有写过关于孩子的教育观,我很赞同曾国藩的活法,吾日三省吾身,每天给自己来一次灵魂的拷问。纵使天赋不如左宗棠李鸿章之流,曾太傅严于利己的学习状态,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在多年的行军打仗,身患严重眼疾,留下来的文字竟然超过了一千两百万字。

上学的时候,曾经细细研读过《曾国藩家书》,里面充满了人生智慧,而不是记流水账式的家长训导。甚至在想,这用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无论身处藩篱还是一帆风顺,内心的自驱力是最关键的所在。而不是外界赋予的一切才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我把这一段故事告诉阿佑的时候,补充了一句:永远记住,考试的分数永远改变不了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是靠不断的学习进步与成长去丰富的。

02

前段时间,阿佑突然问我,爸爸,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环这个字呀?我说,你听过《醉翁亭记》吗?他摇了摇头。那爸爸读一遍给你听吧,“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这是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里面写到是我们老家滁州的山水,爸爸的名字正是取自《醉翁亭记》的第一个字。他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我在想着,等到寒假,可以开始教他唐宋八大家的诗文了。

关于唐宋八大家,我之前一直是欣赏韩愈的文字,通俗易懂,行文如流水一般,不像时文,那个时代的八股文,字字讲求平仄工整,对仗统一,这导致于很多意思表达不出来。欧阳修他们一帮文人开展了拯救古文运动,回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时代,行文意思表达精准,没有半点废话,字里行间朗朗上口爱不释手。

我挺痛恨现在很多线上线下的小学作文培训机构,什么教会你秋天有几种表达方法,什么教会如何用多少种方式描写雨天,什么看图写话的若干攻略法则。尤其是低年级孩子,这种速成的方法带来的是对文字的把握其实是欠缺的。尤其是阿佑这个年纪,更多需要的是积累,还有对写作的热爱。

学校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完全忽略了孩子对于作文的感情,甚至没有让孩子在写东西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快乐。实习当老师的那会儿,班上的孩子们,几乎全部对作文厌恶到极致,提笔写个八百字比吃屎还难?我在一次线上的教育研讨会中,发表过一次观点: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应试作文埋下的祸根,让孩子从此失去了对作文的热情,孩子们的意识里,作文是一项拿分的工具,而不是自己内心表达工具。

从一年级上半年开始,有意识的培养阿佑每天记流水账,写下每天的点点滴滴,多则两百来字,少则几十字,不曾想,写了竟然有三百多篇了,比他爸爸更新公众号的热情更加充沛。然而,不出我所料,每次测验他的作文是失分最多的地方,甚至有时候没能写上几个字。妈妈有些着急,开始怀疑我独创的方法。我给她说,放心好了,以后阿佑独立写作的能力肯定会超过我的,说不定小学的时候,我能帮他出版一本散文集呢。

中国古代所有的朝代,我最喜欢的是宋朝,在那个朝代,文字是硬通货,写一手好的文章,写几首好的诗词,基本上可以玩转京城。据说那阵子苏轼被贬儋州,皇帝皇后还是经常能收到他新写的诗文,争相传阅。欧阳修写的词牌,被歌姬抢着去歌唱。在表达欲丰沛的年代,文字这么美妙的玩意儿,变成了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

我对阿佑妈妈说,等哪天阿佑开始一个人偷偷的在稿纸上写他眼中的秋天,他经历过的人和事,写完之后,塞进抽屉里的时候,他已经真正爱上写作了。

欧阳修被贬湖北夷陵做县令,闲得发霉,他跟他的朋友们商量,我们写历史吧,你说这个人有多闲,纯粹个人行为,二十四史他一个人贡献的两部:《新唐史》和《新五代史》。一个人如果想要发展,无论命运把你抛在哪里,你都要找到身边最有价值的资源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这才是人生最好的方向。如果欧阳修像很多被贬官员一样,整天借酒消愁抽刀断水,写奏折写诗歌抒发不满,借机讨得皇帝的怜悯,我相信,欧阳修也不会有如此之大成就。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被打击成这样还能桀骜不驯嗷嗷叫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我相信没几个,欧阳修算一个。


03

有个说法,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完人,孔子和王阳明,半个就是曾国藩。我决定在适合的时候,给阿佑说说王阳明。这是怎么定义的呢?古人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能够同时做到的,被称为圣人。过去说人厉害,大多会说文武双全,而王阳明是文武双绝,他不仅仅开创了“心学”,而且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排名中,他排第一,一生带兵打仗没有一次输过。

中国古代定义圣人,是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好,比如传说中的尧舜禹,还有孔子。也有近代的曼德拉,连他蹲监狱的时候,那些狱卒都受他影响而做了很多善事。我在给阿佑说这段的时候,更多是告诉他,要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呢?在王阳明的龙场武道的故事里,他在参禅打坐,突然说了一句: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圣人,何必四处去苦苦追寻呢?这句话与释迦摩尼“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颇为相似。所有的凡人都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所以,王阳明的“良知自在人心”,也可以理解成佛性。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其实一点也不难,要想着去努力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之下,很多孩子心不正,恨你有、笑你无、嫌你差、怕你优。应试教育下的弊端,正是万人同过独木桥,拉下一个是一个。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很多时候,学习还是要知行合一。知道了,并且做到了,才算是真正的知道。这才是学习的本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分数,一味地追求应试评分的认可,一味的疯狂的刷题。在一次和阿佑的聊天里,我问他,为什么考试会做错呢?这些题目你还不会吗?他点了点头。我又问他,假如你长大了,这些题目会不会做?他点了点头说,我长大了,一定会做。

我身边有很多低年级的父母朋友,大多数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在探求各种的办法和方式,甚至四处寻找速成攻略,实际上,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秉承八个字即可:夯实基础,广泛积累。比如多认识一些字,多背一些唐诗,多背几篇经典文章,在记忆力最好的年纪,记一些一辈子忘不了的知识,总比刷题带来的成就感要强很多吧?

在孩子们世界观刚刚建立的年纪,我想还是少一些世故,多一些人性本质的热爱。比如,做个善良的人。

至于还有很多王阳明的故事,留着以后有机会好好给阿佑说说。 



············   ◆◇◆◇   ············
据说,我的故事里,也有你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