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西古道的窑神传说

 江山携手 2021-04-10
京西古道的窑神传说
 窑神庙山门

京西古道的窑神传说
    祭祀期间,圈门戏楼热闹非凡。


   前些日子,北京晚报刊发了《京西古道 通往历史深处》一文,系统地介绍了京西的古商道、古香道。笔者也曾到京西古道探访,并研究了古道上独特的“窑神庙”。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在漫长的劳作之余,为满足理想的追求和精神的慰藉,想象出各种神灵,建造了许多寺庙。几乎所有有点历史的村庄都有寺庙,除了佛教的寺庙和道教的道观外,村里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民间庙宇。数前三的为龙王庙、关帝庙和观音庙,剩下就是千奇百怪数不清的民间小庙了。例如:北京三环内有不让老虎伤人的“老虎庙”;门头沟妙峰山上有梨园界祖师的“禧神殿”;密云古北口有躲避瘟疫病的“瘟神庙”;海南海口东有座只供奉一把空椅子,殿外烧敬天香的“梅仙庙”等。除了这些较为特殊的庙宇,北京西部的门头沟还有座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窑神庙”。

    窑神庙位于门头沟的东沟口圈门,该处有个窑神庙公园。这里的“窑”指北京西部山区开采煤炭的洞穴,特指小规模土法采煤的煤窑。窑神是窑主、窑工及家眷创造出来的精神支柱和保护神,窑主祈求窑神保佑多出煤,穷苦的窑工及家人祈求窑神保佑下窑采煤平安顺利。

    开采乌金逾千年

    门头沟在地域上有两个概念,一是京西大山中的一条自然山沟,叫门头沟;另一个是北京市行政管理的区域,称门头沟区,门头沟山沟包含在门头沟行政区内。门头沟处在群山之中,北靠九龙山,南依南大梁,中间一条沟河由西南向东北,沟河长10公里,汇入永定河。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煤炭是千年来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从烧饭、取暖、烧砖瓦缸窑到工业发电、煤炭炼钢、化工生产等,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门头沟的采煤业历史有千年之久。1975年龙泉务村考古挖掘,从辽代瓷窑遗址出土的烧瓷煤渣层,可以推断门头沟在辽代晚期就有采煤,以及用煤烧瓷窑的活动,辽道宗清宁七年(1061年)记载了采煤事由。《元一统志》记:“出宛平县西四十五里大谷(峪)山,有黑煤三十余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沟,有自煤十余洞。”煤窑少则三五人,多达几十人。元代时采煤的产量已经很大。明代开始采煤规模企业化,人员多,分工细,岗位专业。清朝官府设煤关税,并对煤窑进行一定的管理。元、明以来,拉煤运货的骡子与马匹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来往往,久而久之,便在古道基岩(细砂岩、石灰岩)中踩踏出壮观的蹄窝。

    过去门头沟及周边有过百十座的各类煤窑,挖煤工在“两石夹肉”(煤层之间采挖煤)的环境下,通过艰苦辛勤的手工挖煤,肩背人扛,将煤运出阴森狭小潮湿的采煤坑道。镐刨掘进、木柱支撑、放炮排烟、冒顶塌方、瓦斯爆炸、裂缝渗水、机械事故等,时时都有发生威胁生命的危险,许多人为此付出了伤残或生命的代价。煤一旦出煤窑就是“黑金”,能换成钱,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必需品。山中煤开采量越来越多,运进城里服务于朝廷、官府、百姓人家,以至于清朝时在圈门设官收税。

    1879年外国人插手煤窑,1883年引进了蒸汽机入矿,1908年修通京门铁路,煤直接用火车运进城里,同年建石景山钢铁厂……民国时期采煤技术有所进步,产量也相应增加,圈门的关卡就组织煤业公会征收过往的煤炭税。1950年以后成立国营煤矿企业,国家统一开采地下煤炭资源,门头沟矿、大台矿、王平村矿、木城涧矿等五座煤矿企业相互竞争出煤产量,为北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国家改革工业结构,政府决定关闭煤矿,改善生态,绿化美化环境,直到2019年9月17日门头沟区最后一座大台煤矿关闭,结束了门头沟地区近千年的煤炭开采史。

    窑神是矿工们的精神慰藉

    在漫长的采煤活动中,窑工劳作常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险,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精神上需求一个神灵保佑自己,于是就产生了窑神。窑工们建庙供神,又称魏老爷,视其为门头沟煤业的鼻祖。

    门头沟窑神庙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厢房、后院二进院落组成,山门石匾“古刹窑神庙”,何时建造已查不清楚。庙里保存一方清光绪七年(1881年)石碑,碑首题“重修豁免煤税碑记”,石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碑文记载:“国思窑神庙,旧有豁免煤税碑记,因嘉庆六年(1801年)大水冲刷磨灭无存……”说明清嘉庆年间就有窑神庙了,是由门头沟、大台、岭西、王平等地的煤窑主联手集资修建的,之后山西富商也投资煤业,并出资修复殿堂院落,使窑神庙延续百年。1945年门头沟镇公所在窑神庙办公;1952年京西矿区政府公署在庙里办公;1953年政府公署迁出,办圈门小学;1968年改北京圈门中学,改革开放后中学扩建迁出;1985年窑神庙成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政府出资全面整修窑神庙,并将周围清理整顿,把圈门过街楼建筑、圈门戏楼和窑神庙连成片,建成“窑神庙公园”。

    窑神庙供奉的窑神爷,是庙中正神,百姓称魏老爷。魏老爷有多种形象,过去门头沟地区圈门、千军台、庄户村、王村月岩寺都有大大小小的窑神庙,很多窑工的家里贴有纸质窑神像,其窑神的形象都是民间创作出来的,外形大体特征趋同,局部又有不同之处。说到魏老爷,据传早年间,一位窑工姓魏,其性格豪迈,身材魁梧,体强力壮,急公好人,乐于助人,得九天玄女娘娘“地书”的真传,煤窑里外大家尊称魏老爷。魏老爷精通煤窑各种活计,经验积累雄厚,能根据岩石山脉、河流的走向来确定地下煤层的位置,多次在窑下发生危险的时候救助窑工,并且哪座煤窑的窑主请魏老爷去做活,煤窑就煤源丰厚,兴旺发达。渐渐地,人们一边想念魏老爷生前所做的好事,一边把魏老爷的事迹神化。窑主祈求魏老爷保佑兴旺发达,窑工们祈求魏老爷保佑下窑采煤平安,把魏老爷视为煤窑的祖师爷——煤窑神也。

    门头沟窑神庙大殿里供奉的魏老爷坐像,圆眼直瞪,黝黑面堂,蓬松虬须,相貌威猛,头戴官帽,身穿铠甲战袍,右手持竹节钢鞭,左手上托(手中握钱),脚蹬皂靴,左脚上一只大窑鼠俯卧。大窑鼠就是百姓叫的老鼠或耗子。生活在煤窑里的窑鼠,每天在窑井里上蹿下跳,左右乱钻,窑工们从不伤害它们,因为窑井里的老鼠听觉、嗅觉、感觉都特别敏感,一旦井下有顶板下塌、坑道裂变、瓦斯浓度高、细缝流水变大等将发生的危险,都会有地质变化前兆。窑工们还没察觉时,老鼠会感觉到,并且出现躁动或反常活动,给人们提供了灾害预警的信号。历史上有过多次通过老鼠的异动而使窑工化险为夷的事例,所以“窑鼠”也被供奉在窑神旁。

    祭祀活动比外地提前一天

    历史上门头沟人把祭祀窑神生辰的日子定在每年农历腊月十七,而其他地方祭祀窑神是腊月十八,这里还有讲究呢。因为门头沟地区隶属宛平,京畿直辖,有天下首县之说,县官品级较其他地区同级官品要高一级,为显示地位之高,所以祭祀窑神的活动提前一天。

    古代年景好的时候,一进入腊月,门头沟的各窑主、乡绅等地面上有头有脸人物就聚在一起商讨祭祀窑神的事宜。选出牵头人操办祭祀窑神活动,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就连最吝啬的窑主也得“出血”,集资办祭祀活动、摆酒席宴、请戏班唱大戏、请村里幡会表演等。

    腊月十七日凌晨,人们赶着马车,担着箩筐,背着背篓,挎筐拎袋开始向窑神庙聚集。各窑口摆放供桌,桌上摆有香烛,整鸡、整猪、面食、果品等供品。供猪的猪头朝外趴在大供盘上,脊背上一撮鬃毛不剃,编成小辫插红纸花。左右贴吉祥对子如:“乌金墨玉”、“石火光恒”等。天亮时,各窑争先恐后放鞭炮,此起彼伏,噼噼啪啪,天空朵朵烟圈,地面红纸碎屑,寓意炮响吓跑邪恶,迎来年平安兴旺。众人依次向窑神魏老爷站立焚香,叩首作揖。主持人高声诵祭祀文,焚香叩首,礼敬如仪完毕。窑神庙对面的圈门大戏楼请戏班为窑神唱大戏,窑工百姓围观听戏,台上锣鼓喧天,青衣花脸穿梭台前幕后,摇旗龙套站脚助威,热闹非凡……午间大摆丰盛的酒宴,窑工们吃足喝饱,尽情享受。运煤拉骆驼的,赶骡车的,甚至连沿街乞讨者都可以入席吃喝,大家一醉方休。直到天色渐黑,酒席散去,可戏楼上挂灯通明,锣敲琴响,演员们照样起劲地唱念做打。下边看戏的观众还是那样如痴如醉,这时候真不知“魏老爷”会如何想……

    门头沟地区有多种庙会、祭祀、幡会、舍粥等民间活动,祭祀窑神只是其中之一。祭祀窑神的目的,窑主和窑工的认识出发点不同,是在一个事由下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窑主多是当地地主乡绅或城里有钱人,祭祀窑神保佑自己多出煤、出好煤,煤换钱发财增富;另外借魏老爷的“神力”有效地管理采煤。窑工多是贫苦农民和城市贫民,窑工及家眷祭祀窑神,就是把预想中的灾难性事故,通过祈求魏老爷的神灵转向好的方向,祝愿阖家平安,免遭窑下采煤时的爆破、塌方、冒顶、渗水、瓦斯爆炸等险情,多有崇拜迷信色彩。

    祭祀窑神有愚昧封建迷信的因素,但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里也起到了精神慰藉的作用。如今,已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窑神庙与其他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并列存在,对于传承地方民间文化也有一定意义。(梁欣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