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村落(二十七)贺 家 村——淇奥胜景

 文艺朝歌 2021-04-11

贺  家  村

贺家村位于淇县城西北50余里的淇河南岸,隶属庙口镇管辖,是王洞的一个小自然村,其旧村落是典型的石头建筑为主的小山村,村民以冯姓、赵姓为主体。据冯家祖坟碑记推测,约在清朝咸丰年间,一支冯姓人到此垦荒、定居,生息繁衍而成大户。据村南岗赵家祖茔一幢清朝同治年间的石碑记载:赵姓家族为清初自山西壶关县树长村选居贺家滩(今贺家)。其它家族如宋氏、闫氏来此落户较晚。现在全村共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口,六百亩耕地。人们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村落呈不规则型,布落在箕形地带。

如画的宜居环境

贺家先人在选择村址时作了周密考察,相中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地理环境,村北村东为美丽的淇河,村西远处是连绵的太行山,作为坚实的依靠,近处是低矮的千岩脑、四岩脑山丘岗地,村南是黄土高地,庇护着村落,东南为平原,开阔宽敞。村北淇河对岸,帽山和老瓦岭作为“案山朝山”,错落有致。整个环境藏风聚气,山环水抱,龙镇虎穴;冬屏寒流,夏纳凉风,便于取水,又免涝灾;山果柴林,取之不尽,是典型的风水宝地。宜猎、宜樵、宜渔、宜耕,非常适合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外地游人到此,只见山水如画,村在画中,无不夸赞:真是山好水好风景好啊!

目前,村北河流湿地已规划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建成后,将再现浅滩深渚,蛙鸣苇荡,蟹横卵石,鱼穿碧荷,鹰潜绿潭,鹤排闲云的原生态景观,成为自然环境优美、湿地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独具北方河流湿地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石头民居

贺家保留下来大量的石头民居建筑,夹杂在新建房舍之中。虽然石屋多半不再住人,静处杂草之中,任凭风吹雨打,霜凌雪欺,但是仍然能让人们回想起昔日盛景,从中体会原汁原味的山村风情。

山村人对石头情有独钟,房屋、院墙、巷道、小桥、田埂多用石头修筑,就是家中的用具如碓、磨、碾、杵、臼、槽、石凳、石几、锤布石等,也用石料做成。

旧房多为石木结构,富户多用打磨平整的细料石安砌,贫者用乱石或毛料石垒砌,再用石灰泥在墙面勾缝成虎皮墙。砌石接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石墙上用木料作屋架,用石灰渣捶顶,整体建筑造型朴质厚重、美观大方。绿树之间,石屋座座,风景独特。用石材盖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石屋建筑蕴含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这是典型的石头村落,进入此地,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石器时代”。

经过岁月的洗礼,给石屋增添了几分沧桑,显得十分幽静。只有在假日里,才有山外人背着画板,挎着相机,或驱车、或骑车,来此取景、写生、观光、野炊,感受那份粗狂、古朴、沧桑,那份精巧、协调、完美。

淇河天然太极图

淇河穿梭在太行山中,流经贺家村西北处,呈反“S”形河道,嵌在峭壁和峰峦之间,恰巧形成阴阳二鱼图案,阴鱼昂首向西,甩尾东北,阳鱼仰面向东,摆尾西南,形成惟妙惟肖的我国最大的“天然太极图”。西部百丈高崖之上有周文王姬昌的观图台,东魏石窟、明朝青岩寺等文物古迹,相传这里曾是周文王遭囚禁而推演八卦衍生周易的地方。此处山水如画,游人如织,玩累的游客可以租条小船,漂浮在“阴阳鱼”中,体会着两岸的雄浑与豪迈,奇险和秀幽,戏弄着船侧的碧波细鱼,随波流动,任意东西,放飞心情,人景一体。

青岩绝石窟

青岩石窟亦称青岩绝石窟,在贺家村西北青岩山上,背靠悬崖峭壁,下临淇水碧波,山水相映,景色宜人。

该石窟窟门向东,高1.87米,宽1.32米。窟内平面近方形,穹隆顶,恰如一间房屋大小。南北两侧及内壁下部凿有石台(神坛)。后壁中部雕释迦说法像,像高1.1米,头及手均残,削肩,袒胸,内着僧祗支,外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在低束腰莲花座上,后有“压地隐起”的圆顶光及椭圆形火焰纹背光。四壁雕有多层横向排列的小佛龛,每龛佛像姿态相同,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双手下垂掌心向上作禅定印。除少部分残损外,大都完好。这些小龛比例适宜,雕刻精细。表面涂有蓝、朱、石绿等色彩,使窟内显得鲜艳夺目。龛楣镌有楷书施主题名,主要有“常村韩郎妻李氏二尊”、“北吴里高览胜”等。本尊前边有一石供案,石案外面阴线刻有麟、狮、天马、龙及缭绕的云纹等,案侧刻有明“弘治七年”的题款。石窟左侧15米处的崖壁上镌有“通利军青石匠李亮全绍圣元年”十三字。其下立有一通清嘉庆四年《重修千佛洞碑记》。

该石窟为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建造。其造像完全使用“剔地起凸”的漫圆刀法雕刻,线条柔和,衣纹简略,两肩瘦削,莲座低矮,莲瓣肥厚,背光已从唐代的莲瓣形演化为椭圆形。它为研究北宋时期的石窟雕造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公元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奇珍缠丝蛋、淇河鲫鱼

缠丝蛋是淇河鸭子所产的一种名贵特产。贺家北清澈碧绿的淇河上,成群的鸭子追逐嬉戏,钻入浮出,觅食鱼虾,岸上产卵,由于该鸭蛋具有以下特点,人们形象的称其为缠丝蛋。鲜缠丝蛋打开后放入碗内其蛋核很象裹一层素绢的红太阳,晶亮透红,格外好看。将其油炒后为深黄色,嚼着象瘦肉,味道 鲜美没有鱼腥味,若把鲜缠丝蛋或用咸腌制后的缠丝蛋煮熟后,其蛋黄红色或深桔红色,内有一圈圈不同的色环,即一圈红色、一圈黄色,其每层厚度2mm,层与层之间有油质相隔,一直绕到核心。制成变蛋后,竖着切开放入盘中, 就如初绽的莲花在翡翠玉石中托出,一圈一瓣,一环一色, 红黄相间,晶莹透亮,异常美观。故称为缠丝鸭蛋。特别是盐腌制后煮熟的咸缠丝鸭蛋,吃着带肉味,味道极美。这种缠丝蛋营养丰富,口味清香纯正,对小儿补钙、产妇催乳、老年降压都有明显的辅助疗效。”由于缠丝蛋独一无二的特色,从殷商到清朝一直被列为皇家贡品。《淇县志》记载,民国三年(公元1914),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商品赛会,河南省选送淇县的缠丝蛋参赛展出,被誉为世界少有的名贵特产。

淇鲫鱼,即淇河鲫鱼。原生长在庙口乡贺家至朱家的一段淇河中,为珍贵鱼类,驰名遐迩,明代万历年间曾被列为贡品送入宫中。因生长环境不同,淇鲫鱼可分为三种色泽。浅水为金黄色,深水为青灰色,中层是银白色。淇鲫鱼是一种罕见的“三倍体”鱼类。体厚背宽,腮甜可食,这与其它鱼类不同。清炖淇鲫鱼,更为上乘,肉嫩色鲜,汤白如乳,食之可口,回味悠长。

目前,淇鲫鱼频临绝种,养殖户与科研机构都在研究抢救性保护措施。 

(撰文:夏伟田   摄影:燕昭安、刘涛、付渊博、苏麟、王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