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镇俊 | 多年的搭挡 难忘的情义——回忆和石存有同志相处的日子

 天下孝义人 2021-04-11

往期回顾 

·  知名导演王水泊曾在孝义当兵

·  为读者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 师道强

▼  点击收听  ▼  

作者:郭镇俊

 
真正的友情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在和石存有同志相处的日子里,是他曾陪我走出恶劣的困境;是他帮我丰富了工作阅历;我们共同感悟过酸、甜、苦、辣人生滋味。
一个非常时期,当时很多中层干部失去自由,参加清厕所、扫猪圈和其他别的劳役。我满腹不解,满脸忧虑,整日坐站不安,提心吊胆,饭菜难咽,到了精神要跨的程度。当时石存有、李如槐和我三人同住一室,他俩却满不在乎,还能露出笑脸,每次批斗回来,也不象电影中疲倦不堪的境头。他们照旧大口吃饭,小声说些笑话。当我露出奇异的表情时,他俩理解地启发我:你又没有问题,不要自己折腾自己。就这样在那难熬难忍的日子里,他们每天劝我几句。他们也从没有埋怨过组织,也没憎恨过哪个人,真是豁达大度,容人大量。这种言传身教,影响着我,我也跟着他们那样“苦中求乐”地渡日。老石故意用他们定襄县老家的方音说:冷暖阴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也是人生的乐章,是好事,有好处。就这样,我似懂非懂地在他们的帮助陪伴下,慢慢地摆脱了阴影走出了困境。

情况在变,石存有同志被选成中共孝义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我是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这期间我们合作得很融洽。当时积案如山,上访的人很多。老石以副书记的身份,在县委集中精力处理信访案件,上访的人围着、闹着,连饭也顾不上吃,但他从不急燥,从不发火,非常耐心,有时还给信访者在食堂买饭。即使遇上个别无理取闹的,他也能沉着应付,耐心听,耐心解释,找有关部门会同解决实际问题。对问题从不上推,也不下放。这样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一年多以后局面更好,在全吕梁地区属安定团结麻烦少(指闹事)的一个县。老石说:作为人民公仆,一定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管好自己的嘴巴(指说话),善待每一个信访者。司马乡有个吴淑兰,城关镇有个马忠义,上访二年,风雨无阻,每天必来,机关干部没有一个不认识这两位上访者的,取笑地说他们也是“常委”准时上班。这个问题久拖不决,同事们不免埋怨老石有点软。老石不以为然地说:上访者有要求多高的一面,也有我们过去工作疏漏的一面。他们都是受过制的好人,对他们不仅有耐心,还要诚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总算得到满意的解决。老石这些爱民的事,护民的事,既丰富了我的工作阅历,也使我很受教育。我理解到:当遇到使自己生气的事情时,要冷却一下,像老石一样用温和的说法和技巧的处理方式,往往比粗暴的处理来的有效、牢靠,很少留后遗症,这就是杜甫所说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一九八三年春,石存有同志提成县委书记,我也依次担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刚上任不久,就遇上了塌天大事。当时全国面临新一轮的经济建设,而部分群众常以不正当的手段,以征用土地、树木、道路、房屋拆迁等为借口,敲重点工程的竹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汾西矿务局水峪煤矿一读者,在人民日报批露了兑镇村民干部敲国家竹杆的一些具体事情,人民日报配合发表社论,社论里点了孝义县和其他地方的名,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也在内部文件中批示要处理好孝义此事。新上任的王森浩省长接了手。当时的县委、政府班子里有点惊慌,谁心里也清楚这是抓典型,大家压力不小,我心中也没底。老石深思后,沉稳地和我交谈,我牢记住他说的十二个字:“不推不包,正确对待,积极行动”。意思是:是我们的责任,承担起来,立即纠正;不是我们的事,不能包揽,要弄清楚。老石和我分头行动。我带人下去边调查,边纠正。老石给各乡、镇开会自查自纠,认清形势,安定人心。待省里召开有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参加的全省保证重点工程建设会议时,孝义的纠正工作已见成效,这次省里召开会议的中心口号就是:要像当年欢迎八路军那样地支援重点工程建设。这一点与会者都绝对理解。而有另一方面的实际问题是:大煤矿给群众造成的缺水、房屋裂缝、土地塌陷等情况,也很严重。老石最了解这些实际情况。他说要全面反映。我就按照老石的思路,在吕梁小组会上的发言中,边检查边替群众说了实话,提出了会议中心口号再加一句:重点工程也要像当年八路军那样关心爱护群众利益,并列举了手头掌握的一些资料。第二天的会议简报就登出了发言内容,引起省领导新的思考。会议刚结束,王森浩省长带着工作组到汾西矿务局现场办公,听取孝义、水峪矿双方汇报,并产生了积极的向前看的会议纪要,丝毫没有批评之意,而且肯定了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对重点工程的支持。真想不到是这样的结果,几个月的担心、思虑,就这样轻易地过去啦。这老石,就是“老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应。在这件事情上,因为是政府行为,因此我出头多,说话多,老石在掌舵。我又认识到,世上心和心之间的路很难走,而我们常能走到一块,这是“理解”在显示珍贵的作用。
就在这年秋天,我调离孝义。十二年后,再退休回到孝义时,老石已前我三年退休了。看到他的精神状态很好,善跳舞,练身体,腿腰灵活。我想老年人有个爱好,能拴住心,养身健体就好。谁想到几年后的一天,他突然间发现身体内部病变,前后仅四个月时间就离开了人间。七十二岁的老石,不能说“英年早逝”,也不是“高令寿终”,走得有点快,有点急,给人留下深深的眷恋和无限的遗憾。

原载于《孝义风采》2006年第三期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