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里的“泰山老奶奶”

 白开心图书馆 2021-04-11
图片
碧霞元君

文献记载,碧霞元君的出现是北宋的事,而鼎盛年代则要推到明朝。传说宋真宗上泰山时,在玉女池中浮起一座石像,真宗封她为“碧霞元君”。石雕玉女像已有损坏,宋真宗下令易为玉雕。但元代出现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称她为金顶玉女娘娘,是东岳大帝的独生女儿,为道教信徒祈福和求子的女神。碧霞元君在山东被称为“泰山老奶奶”,据说“泰山老奶奶”是有求必应,十分灵验的。

图片
《仙人赏花1》 摄影 董俊峰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是“庇佑众生,灵应九州”与“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而在《道藏》中有一部书直接冠以'碧霞之称'的经典,叫《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该经记载:碧霞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证天仙之号,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护国安民。表现出“碧霞元君”具有'统岳府神兵'之威,具“掌人间善恶”之明,有“护国庇民”之职,担“普济保生”之任,小至护民,大至护国,说明“碧霞元君”是一位无所不护佑的女神。

图片

圆明园广育宫位于夹镜鸣琴偏东,坐南朝北,山门石刻额曰'广育宫”,内供碧霞元君。此庙山门面湖,前设码头,门与码头相距3.20米,门内建坊座,拾级登山为殿堂。广育官前坊额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庙堂正殿三间,外檐挂“凝祥殿'匾,联曰:“茂育恩覃昭圣感;资生德溥配坤元。”殿内悬“恩光仁照'匾。正殿前有左右配殿。

图片
《圆明无处不芳菲》 摄影 焦晓泉

这些匾联,除“恩光仁照”外,余为乾隆帝御题。“恩光仁照”为雍正四年御书匾文,次年二月挂于园内瑞应宫之“斗坛',不详何时移来广育宫。本庙殿修建不会晚于乾隆初年。乾隆四年(1739)四月,遵旨为广育宫收拾见新铜镀金象鼻提炉一对。从《圆明园匾额略节》看,本庙尚有五幅内檐匾额,即“福被群生”、“福荫瓜绵”、“宣慈锡庆'”、“资生绥祜”、“庆源福本”,附近还有“松泉清听”、“漱玉籁'二刻石。

乾隆四十三年,广育宫殿前两边拆改角门二座,添安踏跺,改堆山石云步高峰,销工料银241两。

图片
现在“广育宫”遗址

清帝在圆明园园居时,每于初一、十五皆至广育宫拈香拜佛,并有首领太监充当僧人上殿念经,每日温供萘用黑炭3斤、煤8斤。四月十八日是碧霞元君诞辰,乾隆时期除皇帝和后妃前来瞻拜之外,有时还在该庙附近之紧远楼和福海北岸的“松风阁”过皇会。嘉庆朝及道光中前期,凡逢帝后来广育宫拈香,仍由南府承应“天官祝福”、“星云景庆”庙戏或中和韶乐'。

图片
圆明园四十景图 夹镜鸣琴

图片
广育宫(四十景图局部)

广育宫内供奉也与民间相近,是供女眷们游览,祈愿皇族多子多孙的。其中有移自雍和宫原观音殿的娃娃山:

原来的娃娃山是一座满布观音殿后檐墙的大木雕,山的正中是银胎点翠的紫竹林,林中石台上供奉着一座观世音坐像,山上山下遍布裸体儿童偶像。改建万福阁时,把娃娃山拆下,大部分移往圆明园的广育宫。

这应当是乾隆十五年左右的事,从娃娃山的迁移更可确知修建广育宫的目的也是多求子孙的,从命名到其中的供奉和装饰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多子多孙这类的主题一直是清代皇家建筑装饰、装修的永恒主题。
                  
                                      
[编辑]
付 怀 东

图片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