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市用好优质学校“孵化器”,薄弱学校迎来发展新契机

 城市文化观察 2021-04-11

以学校布局均衡“起步”,建成更多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搭建学区共进平台,随着旧城改造的深入推进,2020年,在前四年完成42所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基础上,招标第三方专业机构,确保7所学校通过市级现代化评估。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工程,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后湖、塔子湖、二七等)高标准新建一批中小学,实现新建一所优质一所,扩大优质中小学学位供给量。

2020年通过筹集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大力推进25个学校建设项目的进度。因疫情影响,原定今年秋季投入使用的长江新城的育才实验学校、沿江商务区的长春街第二小学,及后湖地区的育才怡康小学新校区,将在2021年春季基本具备开办条件,计划秋季正式投入使用。

江岸辖区有16个街道和百步亭社区,小学、初中学校分配不均,部分学生因区域内缺少学段间连续的学校资源而被动“择校”。为打通区域内学段间优质教育链条,实现学段均衡,江岸区将中心城区的老校引入学段空缺的片区。实验初中(后湖校区)在塔子湖新设的学校,填补了区域内缺少初中学校的空白。

用好优质学校“孵化器”

学校孵化方面,实行“品牌联办”模式,在教师资源、干部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教科研资源等方面由优质学校向发展中学校输出,成功孵化出系列新品牌。目前全区“育才系”小学已花开14朵,均衡全区优质小学资源布局的同时,实现口碑、办学效益双丰收。2019年末,江岸教育小学阶段“博雅系”开启新的带动征程。目前,江岸教育义务段学校形成了小学育才、长春、博雅等系列,初中二初、七一、六初等名牌公民办学校并驾齐驱的良性发展格局。       

主动回应学校、民生需求,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立德校区、武汉市解放中学(江大路校区)、武汉市六中致诚中学三所品牌联办、深度融合学校相继揭牌,学校各个校区之间实行“六个一体化”管理(即管理机制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师资调配一体化、学生培养一体化)。

据统计,新组建的六中致诚中学2019年7年级新招生人数383人,而2018年三十中、台北路学校合在一起才招100余人;解放中学江大路校区2019年招收新生779人,而2018年解放中学、育才中学两校合在一起才招600余人。2018年台北路学校小学段摸底人户合一126人,仅59人留下,占比为47%,而育才二小立德校区挂牌后,在摸底的102人生源中90人选择留下,占比达到88%。老百姓的选择说明了改革取得了成效,也让薄弱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全区教育经费投入占到全区可支配财力的近三分之一,教师工资福利性支出占到全区教育经费投入80%以上。强有力的投入保障,有效支撑了江岸教育系统全面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和奖励性补贴兑现。

为补齐“五育并举”发展的短板,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打造足球、篮球等特色学校。利用汉口戏剧码头的优势,邀请专业院团、专业戏曲演员走进校园开设讲座、校本课程,弥补学校在艺术师资上的不足。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一大批学生崭露头“角”,站上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舞台。其中长春街小学、七一中学“戏曲进校园”活动获“新闻联播”多次报道,并受邀参加了央视“六一”庆祝晚会和“开学第一课”的录制。2019年第4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OM)决赛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举行颁奖典礼,武汉市育才小学获得“表演题”小学组世界第一。这是该校连续两年在该项赛事中获世界第一。

2020年,因突发疫情全市小升初全面摇号工作暂缓实施。为有效应对明年招生政策的变化,前期已向专题向江岸区委、区政府作了汇报,并测算了区内三所民办学校改为公办办学性质,结合现有学生实际规模情况学校年总支出费用情况。

建议:提前就三所民办学校办学性质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指导相关部门共同拟定工作预案,确保2021年江岸区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工作平稳顺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