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下杭知名商行店铺

 新用户61663891 2021-04-11

图片

危砖黄 / 笔记

(一)商贸行栈

何元记糖栈(下杭路),老板何元育,福州兴化商帮“四大金刚”之首。

义美南北行(京果行,下杭路),老板为苏开勋、苏秋兰父子,福州兴化商帮“四大金刚”之一。抗战期间,企业转为苏氏族人苏吓锦经营,改名“宜美南北京果行”。

德发京果行(下杭路142号),福州南北京果的老字号,为莆田黄石镇徐家开办。据说徐家创业者早年挑担摆摊甚是艰辛,曾将扁担索掷于大桥头闽江中,立下誓言:“吾将扁担掷于大桥下,扁担若竖立盘旋则坚决将事业进行到底,若浮水面漂走,即刻收拾包袱回家务农,绝不恋栈。”结果奇迹发生,扁担掷下后在漩涡中竖立,盘旋不走,遂以为天意如此,留下来创业。徐家后来不仅开创“德发”,还在上下杭和周边开设“德余”“德昌”,在南街开设“德康”等。其经营之道,总结出40字诀:“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备货齐全,敞开供应;适销对路,薄利多销;保退包换,诚信经营;热情待客,顾客至上。”

福兴糖行(下杭路),老板戴启燕(“弯腰燕”),以焙制兴化桂圆起家,以经营食糖和兴化桂圆为主。

生顺茶栈(下杭路238、240号),位于下杭路与白马路交界处,为福州名门欧阳康家族所开。其建筑为三层建筑,毗连七座院落,集花茶制造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家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生顺茶栈的商号“一枝春”“第一峰”“阜兴春”“逢春馆”都是当时福州最为有名的商号。生顺茶栈被称为“茶帮之王”,是上下杭商贸繁荣的历史见证,也是茉莉茶走向世界的发源地。生顺茶栈还曾是中共福建省委地下党交通联络站之一,为福州的抗日救亡和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欧阳康发明的茉莉花精油提炼法脂吸法,至今仍在延用。欧阳康与翁同龢就忘年好友,翁同龢曾以墨宝“同登寿域”为他祝贺生日。他同情革命,据说孙中山派人到福州找茶商募捐时,他带头捐白银五万两及金条予以支持。他三弟欧阳钧追随孙中山,他帮助三弟照顾家小。抗战爆发,他曾将自家轮船公司所属“镇波”“海邹”“澳江”三条大船凿沉于闽江口,以阻日舰侵入。他默许长子欧阳天定参与中共外围组织开展活动,1938年中华民先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队部成立,地点就在“生顺茶栈”,欧阳天定担任副队长。一家人中欧阳天年、欧阳琼、欧阳秀都与中共地下党有联系,当时地下党领导人李铁、舒诚经常住在茶栈里。福州第一次沦陷时,日本人逼迫欧阳康担任福州总商会会长,欧阳康称病拒绝。

黄恒盛布行(上杭路217号,旧194号),义序黄家黄瞻鳌、黄瞻鸿兄弟创设,是布行的大户。黄氏兄弟号称“二黄百万”,整个家族经营的布庄、钱庄、酒库、煤矿等达20多家,拥有田产200多亩,房产200多座。在五四运动时期发生的“黄案事件”中,黄瞻鳌、黄瞻鸿兄弟被逮捕,获保释后回到南台岛义序老家,黄家20多家商店或开或关或改换招牌。所谓“黄案事件”,主要是黄家囤积日本货物,与抵制日货的学生发生冲突(1919年6月14日下午),引发商店罢市、学生罢课,乃至全国学联声援,直到福建督军李厚基逮捕黄氏兄弟。黄恒盛布行一直在维持生意,到20世纪30年代有重振雄风的迹象,陈宝琛曾于1932年为他们题写“恒盛”匾额。

建新隆纱布栈(下杭路),老板为福州巨商尤德锜。尤德锜算是尤氏商业帝国的第四代掌门。其曾祖父尤孟彪,起初在三坊七巷之安民巷口摆丝线摊养家,后来开办“恒盛”丝线庄,称“尤恒盛”。到第二代(以尤贤模为代表)和第三代手上,先是在上杭街开设一家“尤信记”商行,又陆续在上下杭地区开设“泉裕”“祥益”钱庄,并经营百货、土产、药材等,生意越做越大。其间,尤氏先后在文儒坊、闽山巷至衣锦坊购置一连串院落,包括6大座、13进、100多间的房产,人称“尤半街”。尤家知名度最高的商号“百龄”百货,是在第四代尤德锜手里打响的。

恒和钱庄(下杭路90号),罗金城开设,是上下杭鼎盛时期最大的钱庄。其建筑占地近2790平方米,贯通上下杭,南通下杭路,北接上杭路(上杭路85号)。分两排十二进(一排六进),第一进为钱庄办公区域,其余十一进均为住家,每进之间均有门相通。不止是“恒和”,下杭路当时驻扎了数十家钱庄,占福州全市百余家钱庄的近半之数,可说是名符其实的金融街,其中最大的钱庄有“奭余钱庄”“裕大钱庄”“恒和钱庄”以及“祥康”“瑞泰”等,都是具有“出票”实力的钱庄。

罗坤记进出口商行(下杭路),罗金城创设,经营方向“向北不向南”,其货物皆由自备船运输。

中孚药行(上杭路),老板为长乐人陈幼鸿,主要做中药批发零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孚药行曾为中共福建省委闽中地下交通联络站,还支持提供闽中游击队所需药材。

咸康参行(下杭路219号),位于下杭路与隆平路交叉口,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办,曾经与回春、四省、华来并称福州四大药店。前设营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所。圆卷顶石门框,一层为敞厅,左右各有楼梯通往二、三层,二、三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三面通廊。大门上方“咸康参号”四字,为郑孝胥所题。

华通纱布行(下杭路),老板是福清的龚忠贞。

曾长兴土纸行(潭尾街),老板曾文乾,以经营海纸为主。

广芝林药材行(降平路),老板徐建禧,所制紫雪丹为名牌货。图片

(二)手工店坊

蔡大生鞭炮行(下杭路),原名“福晋春”,1920年由蔡友兰独资经营后改名“蔡大生”,为上下杭兴化帮“四大金刚”之一。蔡友兰亦被称为福建“鞭炮大王”“运输大王”,他拥有运输汽车百多辆。抗日战争时期,福州曾两次沦陷,蔡友兰两次拒做日伪物资局长、物资调节处处长;福州解放前夕,蔡友兰又拒往台湾。解放后,他担任省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委员、文史馆员等。

邱德康烟店(中平路),店主邱书霖,所制黄条烟香味浓郁。

马德顺布鞋店(上杭路水巷口),店主马德顺,所制布鞋以车胎为底,国贡布为面,密针缝制,质优耐穿,颇受沿海渔民和山区农民喜爱。旧时水巷有“鞋帽一条街”之称。

聚源发纸行(下杭路),林时霖、林祥霖兄弟合办,福州兴化商帮“四大金刚”之一。

吴敬清细木店(家具店,龙岭顶),吴敬清兄弟开办的家庭手工业,用木以名木为主,一物不用二木,不混用木料,制作精致。

懋源酒库(下杭路),由黄恒盛家族的黄泽盛开设,以糯米酿酒。

图片


台江名牌货歌谣

海防前炊肉包,肉包炊真熟。

陞义泡扁肉,扁肉建郡馅有够。

食鐤边三捷透,三捷透在三保,苍霞洲玉春库出鸡老。

鸡老喷喷香,猪油炒米宝来轩。

宝来轩店开油巷下,来往人也细(读Sa,多)。

也细生意多,庆香居卖馍馍。

馍馍鸡肉丝掰两另(片),闹市台江汛。

台江汛好热闹,嫩饼真好食。

真好食,马和兴,市毛(没)停。

市毛停,笑吟吟,吸鸦片桂和亭。

桂和亭是也糟,卖退衣塔仔兜。

塔仔兜退衣看襟溪,买鲜鱼中亭街。

中亭街卖横山(黄瓜鱼),毛钱人当被单。

当被单买横山,去找仁余也难堪。

难堪当店高柜头,籴术米拏公楼。

拏公楼有溪行,田垱日本人开洋行。

洋行毛乇(读Lo)卖,大桥头菜馆开也细。

也细克逢逢,买烛去大同。

大同烛是好,铺家都难找。

找够小桥头,陈永盛皮枕头。

皮枕头有名堂,南北京果上下杭。

上下杭再过去,义洲有柴行。

柴行叫伙贩,赚钱是也惯。

也惯客一帮,开盘请酒浣花庄。

浣花庄办酒庄,烟厂邱德康。

邱德康名牌皮丝烟,南星道好洗汤。

洗汤兼剃头,买头梳去洋头。

洋头河口嘴,土人仔装也脆。

也脆伲仔装,百龄苏广共百货。

百货也新鲜,看电影大罗天。

大罗天影影戏,天华看人戏。

人戏小姐和书生,下道街买花生。

花生共果子,伲仔最欢喜。

欢喜炮仗乒呼呼,蔡大生炮仗行。

炮仗贺吉利,买伞杨常利。

杨常利雨伞是也妍,买豉油找民天。

民天豉油美,大人伲仔都欢喜。

欢喜笑眯眯,台江名牌货也行时。

   (据《双杭名埠》,黄清敏主编)

砖头笔记:这是一首流传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福州民间歌谣,唱的是台江、特别是上下杭及其周边的商业网点和名牌货品。歌谣中的上杭、下杭、三捷透、油巷下(今隆平路)、苍霞洲、小桥头、中亭街等,均为上下杭及其周边的地名;建郡(会馆)、玉春库、浣花庄、邱德康、蔡大生等,则是上下杭的店铺和商家。诸多知名货品和商家店铺,聚集于上下杭,并且直接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上下杭货品丰富、物流发达和商贸繁荣的证明书。


参考著作:

管柏华著《人杰地灵话双杭》

黄清敏主编《双杭名埠》

方炳桂主编《福州老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