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 山 夜 话

 大春观察 2021-04-12

老 山 夜 话

作者冯荣森

无意中翻出早已经发黄了的散文手稿,一时兴起拍了图给笔友,想让他瞧瞧那年头是这样写稿子的,结果笔友让我试着发给《大春观察》看看。
那时我还是个年轻人,给《南京日报》的“年轻人”栏目当通讯员......
参加报社组织的“南京老山林场寻访奶牛专业户”的实习采访,一篇稿子竞争者众!为此奔波了一天,第二天上午就得拿出稿子来。用如今的话说,真是“压力山大”啊!
是开门见山?是倒叙追忆?是横向交叠?还是放射性间架?究竟用什么样的结构好昵?脑袋里乱哄哄的……
我强迫自己出去走一走,好松弛一下绷紧了的神经。当走到梨园时,我却开始惊诧于老山的夜色来了: 一轮明月斜挂在半空中,远处的峰峦上飘逸着一组修长的白云朵,看上去宛如一队身披洁白轻纱的芭蕾舞女,兴奋而又紧张的在后台等待着启幕登场;在迷离的月色下,隐约可见一片瓜田,一架瓜棚,一泓水塘,水塘镜子一样地闪着光;梨园里不时传出“嚓嚓嚓”的声响,那是“纺织娘”在振动翅子,传递着秋的讯息.......

云雾中的老山一景  
我信步走着,不觉中来到了那个瓜棚跟前,这时我才发现,那影影绰绰的是一大片葡萄园,瓜田仅占了一小部分,瓜棚旁边还有一张竹床,一个老妇带着一个孩子看管这片葡萄园。(后来才知道,老妇是小孩的外祖母,此刻她正抱着光着腚的外孙子去塘边给他洗澡哩.....)
似乎有了些意境的我,在竹床边坐下,就当是借个光歇个脚吧。刚才那阵子写不出东西的烦躁,此刻已经丢却在了脑后。
望着天上的圆月,不知为啥陡然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闰土:手持胡叉,借着明朗的月光在追逐一条偷瓜的狗獾......而我面前却又是另一番景致:溶溶的月色下,“哗哗”的弄水声,一老一小的背影......呵呵,这幸福的天伦,这天伦的幸福!我忽而疑心这不正是西斯廷圣母在给刚刚降临人世的耶稣沐浴么……
通过与老妇的攀谈,我得知她和老伴承包了林场这爿葡萄园,计有四十亩,葡萄熟的时候,她和老伴带着小外孙轮流看葡萄园。收获时是要请人帮忙的,他们老俩口每年收入在两千元左右(那时的两千元,相当于处级干部的年薪了),膝下有一儿一女,女儿在身边,儿子在省委一个机关里开汽车,差不多个把月就回来看望他们一次。

风景如画的南京老山度假区
“您儿子不接你们到城里玩玩吗?”我问。
“接欧,儿子还要接我们上南京住哩!……都是这老头子,他犟喃!死活不肯离开这落地。”老妇絮絮叨叨地说,一边给她的小外孙穿上裤头。
我们正闲聊着,她的老伴来替换她了。
这老汉身板壮实,脸庞象一个熟透了的老南瓜,紫中透红,从他那粗壮的胳膊,油亮的肩膀上你可以想象他必定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这葡萄已经熟了,摘下来是不是拿到南京卖啊?”我递给老汉一根烟,一边给他点火一边问。
“噢,不,是做酒的,”老汉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接着说,“这不是那种吃的葡萄,又涩又酸,酿酒是上好的,吃可不莱斯哎!”
老汉谈锋颇健,他谈了林场的酒厂,久负盛名的制药厂,还谈到老山的风土人情。他凝视着远处隐隐的群山,颇有感慨:“现在的小年轻都去干大事喽!搞苗木的搞苗木,跑运输的跑运输,这山上的葡萄就不大有人愿意管啰,我就不信,这葡萄就不赚钱.......”
末了,老汉告诉我,他打算明年再盖一间日照强的玻璃房,他非要搞出几个产量高的新品种不可。望着他那副自信的样子,我不禁在想:曹操驻马碣石,壮心不已;彭加木四入罗布泊,捐躯戈壁;华罗庚东临日本讲学,客死他乡……他们之所以都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就是靠的这种自信、自强和内聚力么?
辞别了老汉,我默默地往回走着,不知怎的,我觉得老汉嘴里的“年轻人”似乎也把我囊括了进去......
山风习习拂来,清新的气流围绕在山里,我心里有了些踏实,明天交稿似乎也有了些底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