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疲惫,原来是大脑在耍花招

 轻松悦分享 2021-04-12


轻松分享 85 ,每晚九点

歇歇眼,听轻松

有空多陪大脑下会儿棋

回想曾经经历过的两个大脑和我耍花招的铁例子

人三项赛,对于不少业余爱好者还是有一定难度。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标铁的比赛,参照的是奥运会标准:游泳1.5公里,骑车40公里,最后跑步10公里。游泳我在参赛女选手中算快的,第二个上岸,但是骑车和跑步都是我的弱项。骑车的时候,一圈一圈的绕湖骑行,感觉被好多人赶超。最难的是跑步阶段,经过游泳和骑车两项,刚从自行车上下来的那一瞬间,觉得两条腿还固定在自行车踏板上落不了地,但跑到后面,曾经飘在空中的两条腿却又好像是灌了铅,举步维艰。总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一再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会儿吧,就这样终于熬到了终点线。当冲过终点线之后,回想整个历程,觉得新奇而好玩,其实身体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疲惫。 

挑战往返横渡琼州海峡的时候,我在下午五点多下水游了一整晚,到达对岸是第二天凌晨五点多,然后再折返回游。回游过程当中,遭遇逆流,非常艰难,再加上一晚上被水母蜇咬,最受不了的打击是回程游了五个多小时还是看不到彼岸,于是大脑就开始提醒自己,是不是该放弃了?经过思考,大脑给自己重新下了一项指令:刷新横渡琼州海峡坚持最长时间纪录就起水。有了这个局限性的新目标之后,最终我坚持了19小时多,就举手起水放弃。确实是刷新了当时横渡海峡的坚持最长时间纪录,虽然没有返程成功,但也感到高兴。不过现在回想当时的情形,横渡完的第二天,其实自己已经能穿着高跟鞋走上领奖台。师父李亦东打电话告诉我,“其实你远远还没有到你的极限,如果真到了极限,至少得休息一两个礼拜,才能恢复过来”。想想自己或许还没有到自己的极限,开心。 往返横渡第二天笑眯眯穿着高跟鞋领取横渡证书

这些关于意志力极限的话题,还确实有些理论的依据。早在1924年,诺贝尔奖获得主、生理学家阿奇博尔德·希尔就曾提出过,运动疲劳的原因或许不是肌肉无法继续工作,而是大脑中过度保护性的监控机制发挥的作用。 

开普敦大学专门研究锻炼和运动科学方面的教授蒂莫西·诺克斯,针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他发现,在很多时候,身体的疲惫,其实是大脑对身体耍的花招。诺克斯开始和几个同事一起共同研究,他们监测耐力运动员在进行极限运动时肌肉的状态。他们发现,在坚持了很长时间之后当运动员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的肌肉并没有任何生理学意义上的疲惫感,而是大脑在叫他们停下来 

大脑,总是在保护着我们,当感受到不断提升的心跳和正在快速消耗的能量,它就会开始担忧,命令我们停下来,其实这和肌肉能否继续工作,是没有关系的。 

诺克斯指出,

疲惫不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当运动员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无法坚持的时候,其实他的极限还远远未到,只要具备足够的动力,就能够挺过去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当大脑在跟我们玩花招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清醒。

“或许我们也可以像运动员一样,挺过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感觉,冲破意志力挑战的终点。 ”

            ——凯利 梅格尼格尔《自控力》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对于意志力的挑战无处不在。当坚持一项事物,觉得自己仿佛无法再坚持下去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这是因为大脑在耍花招,重振精神,继续前行。 

挑战极限,就是在对意志力进行挑战。意志力其实不会衰竭,只等你不断去突破 


关于作者:饶庆松,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大成深圳家庭财富法律团队领头人、最高院第一巡回庭优秀志愿律师、深圳大鹏户外运动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小组成员、前海自贸区法律汇编翻译工作组成员。热爱游泳及铁人三项运动,三次横渡琼州海峡,2016年作为第一名女子挑战双程横渡琼州海峡,彻夜横渡坚持19小时12分钟,游泳距离近50公里。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