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难得如你

 味觉的审美 2021-04-12

来之前,人生因为有茶而美好;

来之后,茶因为有我而更美好。

国庆节的第三场茶会。

准备的是2015年的晒红和90年代的湖北红茶。

整个国庆节的茶会每天一个茶类,

选择了我们觉得有利于学习的茶品。

有时候是2款,有时候是3款。

同时,这次茶会中很多的茶品是我们通常也不会喝到的。

比如昨天90年代的红茶。

比如今天2001年的白茶。

喝多少茶,可能是很多茶友在意的。

“而怎么喝,如何去喝,如何去泡”却是我们在意的。

回忆第一场茶会,

有一个思路我觉得可以引申。

在一场茶会中,

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了关于原料和作品的理解。

如果说“(品)茶是味觉的审美,

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

那么茶农的种茶过程,

其实就可以看成是一次长达一年的行为艺术,

而他的作品就是茶青。

当茶青采摘下来,他的创作就已经完成了。

对于制茶师来说,

茶农的作品就是他的原材料。

通过一系列的加工,

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流程,制茶师的作品就完成了。

对于泡茶者来说,

制茶师的作品就是他的原材料。

通过自己对工具的熟练掌握,以及一系列的创作,

终于得到了一泡“色香味韵”俱佳的茶汤。

这是泡茶者的作品。他的欣赏者或者鉴赏者就是品茶人。

综上所述,我们就知道,

无论是茶农也好,制茶师也好,泡茶者也好,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品茶者提供一杯“色香味韵”的茶汤。

茶对于人类来说,

最重要的呈现就是提供了“美味”,

在寻味的过程中,则可以得到和引发和启发更多的哲思。

这就是所谓悟道的一个过程吧。

第二场茶会,因为有了两个新茶友。对于从来没有参加过工作室的茶会的茶友来说,我们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歧义,由此,趁着中午的功夫把下午的茶会讲的部分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关于茶”,

其实就是把第一天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

把一些可能会被忽略的细节都一一的和大家分享。

第二步是“关于好茶”,

好茶从哪儿来,

一杯好茶需要哪些因素的参与。

以及人在这一杯茶呈现是的作用。

第三步则是“习茶的意义”。

这一部分也是核心的总结。

这里又涉及到我们经常提到的“审美”。

关于审美,又同时分为以下几步讲解。

审美的诞生:对于需求的满足

审美的路径(方法):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审美的作用:人决定美或者丑。

美:满足审美主体(人)的需求,即为美。和需求相背离的则为丑。

习茶:构建一个属于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从生存、生活、生命的过程。

回到主题,根据现在我们能查到的资料,红茶到现在也就几百年的历史。而且是一次意外中诞生的。

也许只是一个传说,让我想到了台湾的膨风茶,还有一个大家经常吃到的豆腐乳的诞生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估计这些传说都是一个人撰写出来的。

人生,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和意外相遇。即使你想逃避也是逃避不了的。此刻如果你和意外对抗,就会发现我们的精力都大多数消耗在情绪之上。

在一次又一次的茶会中,“接纳”的精神是茶会一直主张和提倡的。每一次的接纳,我们都可以看到内心有了新的成长。

只是,如何在无意识的发生中,带着觉察去面对。通过一次又一次练习中,我们的觉察力不断地提升。

2015年晒红,在工作室已经成了传说。只剩下不多的几泡,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学员来说,这款茶是闻所未闻。把晒红的来历讲了之后,大家觉得人人都喜欢的“红不知”只是“晒红”的超A版。烨子是红不知道超级粉丝,然而,对于晒红依旧是赞不绝口。

关于红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然而,对于味道,究竟该如何去选择 ,自己喜欢的是不是正确的,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味)。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难题。这时候大家突然说“能不能来一款其他的红茶进行一下对比”。于是我们有请出了一款高端红茶,此时也只是试了一泡,大家就放弃了。

最后是一款1990年代的湖北红茶,这款红茶只有在特殊的时候或者是精修班时才会出现。为了吸引大家,不得不拿出来了。

这样的节日里,每一个人抽出时间来到工作室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于是,在今天的茶会中,更有一款一年都不舍得喝一回的2001年的寿眉。虽然说这是为了吸引大家,这何尝不是为了犒劳自己这一次长达一个月的搬家呢?

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我们都需要热情地去拥抱。

专注=纯净

越纯净,越敏感。


茶友正在阅读

《诗茶篇》

【幽潭花】望空了来路, 终于等来了你弯腰的顾盼

【凤凰单丛】我就是孤芳自赏—— 单丛之思
【如果你只是一杯茶】—— 叶羽晴川
白茶之悟】:人生需要留白
   即使,心有万般纠结, 只是化成丝, 把过去和未来相连。


《习茶心得》

 泡茶精修:让生命温馨绽放
 泡茶精修:在茶香中感受幸福弥漫
 只要你还在,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成长
 当自己的心安静了,整个世界也安静了!
 你的每一秒钟都是自己的,经不起一点浪费。


《茶之迷误》

【茶之迷误 】4 ——  得色者论味
茶之迷误 】3 ——  寻味者得药
【茶之迷误 】2 ——  茶酒一家
【茶之迷悟 】1 ——  求味得色
 泡好茶是一项专业技术,有清晰的方法和路径。



微信名:一如茶香

微信ID:yiruchancha


有浅析 有深读 有知识 有操作 

有分享 有体验 有养生 有试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