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茶方式对茶汤滋味的影响

 味觉的审美 2021-04-12

喝茶解渴,需不需要习茶?

品茶、修身,需不需要习茶?

关于茶的饮用方式,从最初的煮茶,到煎茶,到点茶,到泡茶。我们现在就统一用“泡”来取代。就像虽然我们的乘坐的高铁已经不用煤做原料了,我们依然会用“火车”来称呼一样的。

世间的一朵花开,一个人的生死,火箭飞向太空,一场战争,其实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作用的结果。一杯茶的滋味呈现也是如此。

我们已知的茶叶的香气在审评的时候有“地域香、品种香、工艺香”的说法,其滋味的呈现也是如此。只是香和滋味相比,香更容易被观察到。

茶汤=茶叶的水浸出物+水

这也是一个最为基本的结果。其实这也是茶味的“本”。既然这是本,茶叶的水浸出物在茶叶制作完成之后,从某种意义上就被固定下来了。后期储存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茶叶作为一个创作的原材料,当它出现在茶台前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泡茶者对茶的理解和技术的发挥了。泡茶者,决定了这杯茶汤好喝还是难喝,也决定着品茶者是喜欢这款茶或者不喜欢这款茶。虽然说做茶很重要,而泡茶就如玉石交易的切石工一样,一刀生,一刀死。

泡茶,作为茶叶被饮用、被消费的最后一个流程,对茶文化的普及,对茶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恰恰是这个环节几乎被所有人给忽略了

千利休说:“泡茶不过是注水出汤”。然而这个注水和出汤的细节却没有讲。于是,就有人经常借着这句话“泡茶不过注水出汤”。他真的只是做到了注水出汤。虽然同样是注水和出汤,千利休是有深意的。而我们却只是粗暴地完成了两个动作

影响茶汤香气、滋味的原因有温度、水(酸碱度、矿物质、杂质含量)、冲泡手法,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规律及茶器对香气滋味影响的规律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要泡出一道优秀的茶汤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关于泡茶,我们因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手法是可以多变的。

茶的饮用场景不外乎:解渴,交流,品茶。作为解渴和交流来说,对于冲泡的手法只要做到不难喝就好了。如同写字,日常的交流记录,只要能认得清楚,表达明白就可以了,不用去注意沟通,笔力的轻重虚实。

然而作为品茶,乃至于修身养性的茶汤,那么对于泡茶者和品茶者来说“泡茶者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泡茶者可以通过泡茶过程中因应动作的需求而进行一系列的动作规范,收束身心,从而让我内心区域安稳和安宁,从而实现在静中明心见性的可能。

而品茶者则通过对自身的约束,通过对茶汤细致入微的体察,从而实现内境和外境和谐统一,内心清明无碍。

所以,泡茶者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专业修习,从而实现对茶叶、茶具、冲泡细节(公道杯和盖碗正确的方位摆放,动作的了了分明而且正确)的熟练把握,在每一个细节把握中实现一泡茶汤香气和滋味的完美呈现。而且深知“张口则泄气”;“口动手不动,手动口不动,左手动右手不动,右手动左手不动”;“分心必水,纠结必涩”等等的基本原理。

注水、出汤,拿起、放下。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悟出很多的道理,可以通过字面的解释让我们觉得人生高妙,境界高明,大道澄澈。然而,生活就是生活,高明的境界,澄澈的大道必定是能够让你的人生高妙的,而不是一种想象。

大道的无形是基于至大和至微,大到你看不见,微小到你看不见。故而习茶,就在每一个毫厘之间的把握,拿起和放下


茶友正在阅读

《诗茶篇》

【幽潭花】望空了来路, 终于等来了你弯腰的顾盼

【凤凰单丛】我就是孤芳自赏—— 单丛之思
【如果你只是一杯茶】—— 叶羽晴川
白茶之悟】:人生需要留白
   即使,心有万般纠结, 只是化成丝, 把过去和未来相连。


《习茶心得》

 泡茶精修:让生命温馨绽放
 泡茶精修:在茶香中感受幸福弥漫
 只要你还在,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成长
 当自己的心安静了,整个世界也安静了!
 你的每一秒钟都是自己的,经不起一点浪费。


《茶之迷误》

【茶之迷误 】4 ——  得色者论味
茶之迷误 】3 ——  寻味者得药
【茶之迷误 】2 ——  茶酒一家
【茶之迷悟 】1 ——  求味得色
 泡好茶是一项专业技术,有清晰的方法和路径。


微信名:一如茶香

微信ID:yiruchancha


有浅析 有深读 有知识 有操作 

有分享 有体验 有养生 有试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