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文) 古人以地脉的行止起伏称为龙,取象于此。 龙有形,地脉无形。 龙的发祖,是由干龙到枝龙,或结为星体,或成峦势,穿帐巢窠,开门立面。 古人有龙首、龙颡(颡∶额;脑门子)等名称,虽然未尝真有龙于土中,但土中的脉络行动周流,无一不与龙相似。 平洋之地,众水发源之所,差不多即是龙首; 两水交会之地,差不多即是龙尾。 其分支而作龙虎的,也是犹如龙有爪牙一样; 其起突吐唇的,也是犹如龙有口鼻一样; 其四面有砂水环聚的,也犹如神龙有风云护从一样。 因为有种种相似情况,所以古人以龙命名。 龙为纯阳之物,地理取象于此,则是阴阳兼论,即是地理学中有阳龙之说,也有阴龙之说。 龙是地气属阴,水从天气属阳,这里是以龙和水而分配阴和阳,因此龙聚止、水汇合之处称为雌雄交媾(交媾∶ 交配)。 山属阴,喜欢配阳;水属阳,喜欢配阴,由此可知,山水各自协调其阴阳,因此取窝穴、取突穴之法,称为雌雄相辅。 山起脊而来的属阴,山平坦而结的属阳,阳来阴受,阴来阳受,那么山又有阴阳之分和阴阳之合。 平洋之地高起的地方为阴,低平的地方为阳,孤阳就要就阴,纯阴就要凑阳,那么平洋之地也有阴阳之别和阴阳之交。 寻龙的方法,山地与平洋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 其不同之处是∶ 山地看峦形,平洋察水势; 山地龙的住结忌讳被风吹,平洋龙的结穴喜欢得水。 其相同之处是∶ 山地龙取博换转变,是为脱煞气就生气; 平洋龙取曲折活动,是为生气融结。 至于生成百物之形,结就星辰之体,山地与平洋也是都有。 总体上说,寻找真龙之地在于聪明之人的慧眼,审察其性情,这样做就不会有什么错误。 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堪舆家将山脉比喻作龙,把山脉直呼作"龙脉"。 如《管氏地理指蒙》所说∶"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 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 山势就像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龙"一词普遍被风水术士用来指示山脉。 为什么把山指为"龙"呢? 东、西方的龙都是想象中的一种爬行动物。 东方龙比西方龙看起来更像一条蛇,浑身上下好像有一种神气的威力。西方人认为龙是一种可怕的、讨厌的想象中的动物。 相反,东方人则把它视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完美的、幻想中的生灵。简单地说,西方人会想杀死一条龙,而东方人则会对之顶礼膜拜。 人们对龙的这种心态可能就是为什么风水术士总把吉祥山脉理解为连绵起伏的龙体并且最终称山为龙的原因。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风水术士至少曾试着将山脉的各种形态与盘折飞动的龙作一番比较。 山之变态千形万状,或大或小,或起或伏,或逆或顺,或隐或显,支垅之体段不常,咫尺之转移顿异,验之于物,惟龙为然,故以名之。 不是所有的山脉都能称作"龙"。 葬龙,不葬山,因为山是取水困难的地方,山有死气,而龙是取水容易的地方。因此,在龙的某些地方能找到生气。 风水家以中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叫做三大干龙。 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为北龙。 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仑山。 每条干龙从起点到入海又按远近大小分远祖、老祖、少祖,越靠近起点越老,越靠近海边越嫩。山老了无生气,嫩山才有生气,因此寻地当在少祖山寻,不要到远祖、老祖山寻。风水家说∶搜嫩不搜老,葬饥不葬饱。乘嫩气中和,葬老乘杀了。 每条干龙又分节,起一峰,过一峡,即为一节。 为什么要分节呢? 因为节数的多少与吉福的长久有关。 节数多时富贵久,一代风光一节龙。 风水家又按山脉形态把龙分为进龙、退龙、福龙、病龙。 进龙最好,穴后相看节节高,犹如天马下云霄。 子承于父孙承祖,世代居官挂紫袍。 退龙一般是穴后一重低一重,此地须知是退龙。 纵有穴情只一代,儿孙不久便贫穷。 福龙也不错,福龙赖有祖宗好,左右周围转集来。体势纵非真正结,盘桓安静亦堪裁。 病龙最差,病龙慵懒不堪言,边死边生力欠完。锄破崩残同一断,纵然成地亦孤寒。 干龙的祖山必是名山,地域大,跨州连郡,延绵千百里。 千龙脊脉,多为融域界限,当它暂停过峡时,往往形成盆地。 这些盆地是营建省会通衡的好地方。 千里为大郡,二三百里可为川,百里只堪为县治,下此为镇市。 干龙之下又分支龙,地理术语称作支脉,是从主脉延伸出去的。 大干龙以大江大河划分,支龙则以小溪小涧划分。 得水处结穴,不及千龙悠久,但仍是上等地。 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固然不如山地龙脉那么明显,但仍有踪迹可寻。 它的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 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察其隐隐隆隆之脊,或直或曲,动辄数干里或数里,始有水分八字之峡,或有石骨微露踪迹,或有银锭束气之脉,若前面遇水界截,则审随龙之水,及诸水聚处为明堂,以求穴向。 其结穴处必然气聚。中原平地及湖乡,行龙入地至难详。 寻得龙来无穴下,茫茫阔远何相当。 此名天平只看水,水绕弯环是穴中。 若还舍水去寻穴,望望皆平无定综。 龙若逢水穴方止,无水拦断去不穷。 风水家对与龙有关的各种小地形,均取一个特有名称。 如太祖山,指那些高大异常,跨州连郡,延绵数百里的大山或名山,最小亦须冠于一邑一方,高耸云霄,天阴时有云雾生山巅。 少祖山,指穴后数节的大山,又生主山,主星。 父母山,指穴后一节的山。 父母之下,落脉处为胎,其千气处为息。 再起小山头为孕,结穴处为育。 这些名称体现着地形上的尊有序,大小有伦。 自高落低,自粗变细,自老变嫩。 这样的地形才有生融结,钟灵毓秀,吉气长存,是最理想的风水地形。 自主山顶上分开大八字谓之开幛或开面,大八字之内又分半大半小八字,不论条数多寡均之护带。护带之内贴脉分小八字,谓之蝉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