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原新城街历史文化遗址专辑(一)

 辽宁记忆 2021-04-14

第一节  新城街的前半生 

——满铁附属地的沧桑历程

       古老的小孙家台

小孙家台北距开原老城20里。小孙家台、大孙家台、石家台,是开原老城与中固城之间的三个小屯。清末时,居住着209户人家。这三个小屯的产生,大约在清康熙年间。为什么都称台呢?因为清朝北京至吉林的驿路(也称御路)通过大孙台。大孙台屯南路东就有驿路墩台遗址。小孙家台与石家台附近,则是明朝修筑的腹里接火台。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大孙家台来了姓孙的哥俩。老大,在大孙台落户。这里条件好,是驿路旁边的屯落。老二到大孙家台西北三里的荒地开拓,安家落户。逐渐形成村屯,便叫小孙家台。

二  附属地的产生

“满铁开原附属地”,全称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开原附属地”,社会上又称“小孙台附属地”。

提起开原附属地,真有一段令人辛酸的历史。早在十九世纪末(甲午战后),李鸿章于1896年六月,以钦差大臣身份到沙俄首都,参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与沙皇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其要害是:俄国夺得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夺取了在中国东北铁路线上的修筑、投资和经营权。到1898年,沙俄又取得了修筑中东路南满支线的特权,并在铁路沿线划了一定数量的“附属地”。

根据中俄条约规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国在开原老城(含小孙家台)驻有一支军队,并将开原城南二十里的小孙台一带,划为附属地,也称租借地,面积达6.1平方公里。

据开原新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中俄共建的南满支线(长春至大连)通车,6.1平方公里的附属地,就归沙俄军队管辖了。1903年,沙俄在今货物处的北侧(即今孙台路的西端),修筑了简易的火车站。

民国本县志中,有一张《开原附属地街道图》,印制时间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如果将该图与  开原市区图 》(1991年印制的)相比较,你会发现,清末民初的开原附属地范围,与今天开原镇的城建范围相差不多。

  附属地的殖民化过程

1904年1月,日俄战争爆发。战争历时一年零七个月,沙俄战败。

1905年根据双方签订的《朴次茅斯条约》,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得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沙俄被迫将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连同附属地转让给日本。1906年后,日本人又将孙台站改称开原驿。从此,开原附属地,也随之称作开原驿。老百姓还是叫它孙台站,也就是后来的开原镇。

1905年3月,日军秋山支队进驻开原小孙家台附属地。日本军方,立即在开原附属地设日本第四军兵站本部、火车站司令部、开原警务署、开原宪兵分遣所,并建开原驿(在南货场俄建火车站北)、开原寻常高等小学等。

1907年,又设立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全面接管开原附属地。在新开原设“满铁开原附属地地方事务所”。“地方事务所”,又称“地方部”。日本侵略者,为了长期占领和掠夺,于1909年制定了市街建设规划,,1917年基本完成街道与上下水设施。

1929年(民国十八年)开原驿(即今开原火车站)大楼建成。从此之后,日本军政人员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在开原这块附属地,统治者始终是日本人。1925年附属地扩大到6.63平方公里。允许外地人到此经商落户。

“满铁开原附属地地方部”,是日伪时期管理开原街(即今开原镇)的行政机关。

1937年日本人为了掩人耳目,将“附属地”经营权移交给伪满洲国。“地方部”随之改称“开原街公所”。1939年开原县公署由老城迁到新城(今开原镇)。从此,开原街遂成为开原县公署的辖区。

如果说“满铁”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急先锋”,那么“附属地”就是其侵略的前沿阵地。“附属地”的发展、扩大,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深入和掠夺的加剧。直到1945年,开原“附属地”才回到中国人的手中。

第二节  日俄战争与开原

——在列强宰割下的开原民众的悲惨生活

日俄战争是列强为争夺中国东北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它爆发于1904年2月,结束于1905年9月。 9月5日,在美国政府调停下,日俄两国代表在美国朴次茅斯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战争中,日本动员了近百万人参战,伤病残11万多人。俄军伤亡、病残、失踪等共40余万人。中国人民深遭涂炭,直接死于战火的辽宁人就达2万。

《朴次茅斯条约》重新划分了日、俄在中国的势力范围。12月,日本政府与清政府订立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俄国将旅大租借地、长春到旅顺间的铁路,以及与上述租借地、铁路相关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这样,俄国势力退到东三省北部,日本势力就侵入了东三省的南部。从此,开原地区进入了日本军国主义主宰时代,二十五万开原人在日本军主义的铁蹄下,过着半殖民地的悲惨生活。

第三节  满铁开原附属地的范围及设置


  满铁开原附属地范围

“满铁开原附属地”,全称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开原附属地”,社会上又称“小孙台附属地”。

当时开原附属地范围,南至化工厂(当时是面粉厂),北至化工机械厂,东至解放转盘(当时是卡子门),西临义和屯,总面积达6.1平方公里。

《开原县志》(1995年版)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人在开原孙家台设置'满铁附属地’,割去开原县土地184505万方坪(折6.1平方公里)”。在上述附属地框架中,小孙家台与前石台列附属地之外。这两块地方,仍归中国政府管辖。

现在的解放路,民国初年,称掏鹿大街。此街的南趟街叫福兴街(今称振兴路)。福兴街南界正是现在三中南墙外的东西向胡同。这条胡同现在叫柴市路。这条胡同北是附属地,胡同南是小孙台屯。小孙家台区域,西从实验小学西街(当时称南四街,今叫前进大街)起,东至大泡子,南临本县(指乡村)界。

铁路西的附属地段,南北一条街,称太平街。最北是守备队驻地(许家台之南),向南是屠兽场(在今立交桥西),再往南是昌平街(在今铁路货运处路西)。

  附属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设置

根据民国十八年本《开原县志》记载,满铁开原附属地曾划分为两个居住区,即“日本人之部”与“中国人之部”。在“日本人之部”,除驻军、警察局、“满铁”等设置外,日本人在附属地的建置还有很多。宗教方面的有开原神社、净土宗教会等六家;言论机关有开原新报社、实业时报社二家;日本人经营的店铺,如太重洋行等,达十三家。其他的建筑业、服务业,还有几十家。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日本人达到617户,人口达到2523人。韩国族达到345人,俄国侨民2人。

小孙家台附属地街道图。选自民国十八年开原县志。

民国县志还记载,民国十七年,在开原“附属地”的中国居民有1660户,15965人。在“中国人之部”,各方面的设置就更多了。

公共事业方面的有中华邮便局、开原公学堂;

团体有华商公议会、开原妓馆组合等8家;

店铺有公济栈、东永茂、增益昌等6家;

油坊有增益涌、义顺号等6家;

特产商有广永泰等46家;

木材五金有永庆东等17家;

果子店有渊泉丰、德胜隆等19家;

饭店有天一方等32家。

还有钱庄26家、烟庄(鸦片馆)6家、当铺17家、石印局6家、轿房1家。

最能代表“附属地”黑暗面的是,妓馆有24家,主要设在老市场东侧的畅春里(即花园西的一条小街)和小孙台的百花院。

其他行业,如手工业、服务业的门市,还有几十家。

总之,商业总户数,华人占501户,日本人占130户。

1926年,开原至西丰小铁路建成,车站设在石家台。因开原车站在开原“附属地”内,中国经营的火车不能入站。从中可见,中国在列强面前,政治、经济地位是多么低下。

史料链接:旧中国开原街妓院情况

旧中国,开原街妓馆数十家,主要设在畅春里和小孙台的百花院。这是“附属地”黑暗面的集中表现。

到了伪满洲国后期,开原街核准立案的妓院,中国人开设的有41家,日本人与朝鲜人开设的近十家。从事倚门卖笑的妓女多达二百余人。妓院集中的地方,还是市场东侧的畅春里与小孙台的百花院(在今孙台街广场东北不远处)。其他妓院则散居在兴隆戏院(在今文化路南的开原浴池)的周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妓女们集中起来,培训,动员他们自食其力,或重新组成家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