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仪器篇 | 被误解的中医诊断优势

 阳光雨露253 2021-04-14

被误解的中医诊断优势


    大陆许多医院都设有中西医结合的科室,其主要是利用西医的仪器诊断,然后再开中医的处方。这种概念完全否定中医诊断能力。

     中西医对于疾病的概念,从定义上就不同,西医以症为病,中医则需要就表面上的症状,经过“辩证论治”追根究底的推理,找出疾病根源的肺腑。即所谓“症在四肢五官,病在五脏六腑”。治疗主要治的是病,因此有“治病不治症”的说法。

    例如,痛风在西医认为就是在关节疼痛的部位,但中医而言疼痛部位只是症状。从中医的推理,痛风的主要现象是尿酸结晶堆积在关节里,由于其尖锐的外形伤及关节,形成疾病。尿酸的形成主要由于长期透支身体能量或情绪因素形成的肝火,使得尿中的尿酸比例增加,因此肝火是原因之一。另外,关节部位的血液流动不畅,使得尿酸在该处逐渐沉淀,形成尿晶酸。

    血液流动不畅主要源于心包积液过多,心包积液过多又源于脾虚。因此,脾虚是痛风的另一个病根。脾虚则源自于身体的炎症,身体的炎症可能来自肠胃病或妇女的妇科疾病(肾)。即痛风的病状,实际是由于长期肝火过盛和脾虚才是病。肝火和脾虚形成的前提,气血不足必定是其中之一。肝和脾是五脏六腑的问题,气血不足则是能量的问题,五脏六腑和能量是中医断病的两个主要指标,所有的诊断一定要找出五脏六腑及气血中所存在的问题。

图片

    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医和西医在诊断上的差异,也可以说明中医的治疗方向根源于追根究底的诊断推理。当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抛弃了这种推理过程,直接,直接就西医仪器诊断的表面症状进行疾病定义,再就这种定义拟定治疗方向,这种方式,治疗必定仅止于消除表面的症状,不可能对真正的病根有任何作为,完全失去了中医最主要的优势。

    中医理论中的四诊八纲,以及阴阳五行,主要在建构人体运行的系统模型。中医师根据病人的表面症状,当时的天候环境,以及其情绪变化,套入这个模型,进行推理,找出可能的病因。找到了病因,才能从原因消除疾病。消除疾病的方法很多,有可能是平日的穿着不当,则处方应以改正穿着为主。也有可能是作息不良,或情绪波动,或过度劳累,或外感风寒,等等。针对原因再拟定治疗策略和方法,通常原因找到,治疗的方法就很简单了,而且有时根本无须用药。例如,如果作息不良是主要原因,改正作息是病人自己可以做的事,医生除了给予口头的建议之外,并不需要开立药物处方。可以说中医的真正价值在于诊断。

    中西医结合比较理想的方向,应该撷取西医利用仪器的这种概念,就中医诊断的方法,开发中医专用的仪器,将中医专用的仪器,将中医的五脏六腑经络状况,以及气血能量指标,利用仪器进行检测,使之形成量化的指标。并且就这些检测出来的数据及图标,重新依中医的理论定义疾病。再根据新的疾病定义拟定真正可以使疾病痊愈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当前直接采取西医的仪器和疾病的定义,然后用中医的病名开处方,永远只针对疾病的症状开立处方,失去了中医最大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