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真的是“止戈为武”?观奥斯卡影片《血战钢锯岭》有感

 一堂国学 2021-04-15

梅尔吉普森的新作《血战钢锯岭》果然不负众望,斩获最佳作曲和最佳剪辑两项奥斯卡大奖!

抗日神剧

实话实说,这是金沐近年来看过最好的二战题材真实传记类电影!

确切的说这是一部抗日战争电影。主人公德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1919年2月7日出身于维珍尼亚州林奇堡,是个笃信基督教的军医。


(《血战》预告片)

道斯在钢锯岭战役中(是二战美军对日本太平洋战中最血腥的冲绳之战。仅凭一己之力、手无寸铁,竟然营救了75个人(事实上可能会更多,道斯的上司和战友认为他救了100个,他坚称自己只救了50个,还包括几名日本军人,美国总统为他颁发奖章时取了个折中的方案,确定为75人。)

1945年4月1日到1945年6月22日,冲绳岛战役打了83天,美日两军在这里留下了十万具尸体,美军一方阵亡20195人。

我宁愿这部电影是剧场式结构,引子,道斯的童年,第一次救人,美丽的女护士,参军,受虐,伟大的父爱,甜蜜的爱情,血战钢锯岭,神的拯救,尾声纪录片片段

每一部分缺一不可,有机衔接,这部电影描述了道斯

1、与母亲的关系,带他认识了基督;

2、与兄弟的关系,让他感到接近杀人的罪恶,在实践中领会了圣经十诫;

3、与爱人关系,爱情的伟大在与彼此欣赏和相互成就,以及因此产生的能量;

4、与父亲的关系,父爱如山,大爱无言,每个男子汉都是英雄父亲的影子;

5、与战友的关系,让他有机会容忍他人,救他人与被救;

6、与上帝关系,爱是永恒,信仰的力量,有如神助;

7、与敌人关系,战争是罪恶的,人类都是兄弟,世界大同。

爱和信仰

道斯在战争中赢得荣誉、赢得家人和战友的理解和支持,更赢得了那个美丽女护士的爱,他们从一而终,幸福美满。

1945年10月,戴斯蒙德·道斯获得由美国政府颁发的美国最高军事荣衔“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他也是史上第一个获得荣誉勋章的“良心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

2006年3月23日,全身90%伤残的道斯安然去世,享年86岁。

这是a true story,我更感觉是《阿甘正传》的战争版。

「成功地将优雅与恐怖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梅尔吉普斯无与伦比的导演才华,比阿甘正传更惊心动魄、更细腻丰富,更加体现了人性真善美的光辉。长远来看,这不只是一部战争片!这是每个男人甚至每个女人都必看的片子!

爱和信仰一样强大!

有些伟大成就,我们无法用语言来修饰,唯有把它归功于爱和信仰的力量!

说文解字


 

[繁体]武  [繁体笔画]8  [五行]水

武,是会意字。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

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实则为人的脚趾的象形

 

在金文中,“止”依然构成人的脚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足戈并立”,左边画一个“足型”,而右边画一个“戈型”

青铜戈

二者组合成其雏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种静态;在此基础上字体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近而形成了“止戈竖立”的组合,此时最大的变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处于一种动态。

 

进入青铜器时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会意方向发展,并形成“动静”结合的字体,笔划粗细一致,结构相对协调,以适用于人的习惯认识和记忆。

 

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

所以,武,并非我们日常所说“止戈为武”,武就是一个人拿着兵器进行自卫或者进攻的状态。

关于“止戈为武”最早的说法可能来自山东肥城人左丘明著作《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韩非子说,德不厚而行武。

武大为于大君。出自《易经·履卦》

武也来形容勇猛、威猛,比如: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武与“舞”通用,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同时,武在古代还是一个度量单位,古人以六尺为一步,半步为武。比如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这里是继承的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