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PIR预测:2019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将达24万吨,人造占比将达78%

 起点锂电大数据 2021-04-15

摘要:2019年1-9月份国内总产量达19万吨,预计全年将达24万吨,同比增长33%。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经从单一的石墨类发展到了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人造石墨、软碳、硬碳、钛酸锂、硅碳合金等多种负极材料共存的局面。
现从国内市场应用方面看,主要以人造石墨为主,其次是天然石墨、钛酸锂、硅碳等,软碳与硬碳目前在国内仍处于测试送样阶段。据SPIR数据统计,2018年人造石墨市场占比为72%,天然石墨为22%,其他类综合占比为6%,到2019年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人造石墨深加工技术成熟,动力电池采用人造石墨量将越来越大,预计人造石墨市场占比将达78%,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
图1 2018年中国各类负极材料市场占比        


图2 2019年中国各类负极材料市场占比预测

注:其他包含碳酸锂、软碳、硬碳等,数据来源:起点研究院(SPIR)
从市场规模方面看,据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统计,2018年全国负极材料总产量为18万吨,同比增长24%,2019年1-9月份国内总产量达19万吨,预计全年将达24万吨,同比增长33%。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持续增长以及小动力、储能、穿戴、电子烟、ETC等领域呈现高速增长带动。
图3 2015-2019年中国各类负极材料产量及预测(万吨)

注:其他包含碳酸锂、软碳、硬碳等,数据来源:起点研究院(SPIR)
从各类细分产品方面看,受市场与政策双重驱动,人造石墨市场成主要增长点:未来高能量密度成趋势,三元动力电池体系应用增多,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已基本加大三元动力电池布局,而人造石墨与三元材料相容性好,因此动力电池和高端数码电池将直接带动人造石墨市场快速增长,预计未来5年CAGR达20%以上;
受高容量产品的趋势下,新兴材料领域硅基负极成长性巨大:预计未来5年CAGR达40%以上:为实现2020年260Wh/Kg的系统比能量密度目标,硅基负极搭配高镍三元的电池体系应用将逐步增多;
其他细分产品增长速度有限,应用空间受限:如特殊类高倍率产品MCMB、软碳、钛酸锂和天然石墨等负极材料增长相对平稳,市场空间有限,主要原因有:
1)人造石墨逐步替代天然石墨:国内主要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均使用人造石墨作为其负极材料,此前主要使用天然石墨的比亚迪在17年已开始切换成人造;

2)随着技术的提升,人造石墨循环和倍率等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再价格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高端数码电池领域和高功率电池产品领域,也将逐步替代天然石墨、MCMB、软碳类等产品。

作者:李万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