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适应证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77年发表在NEJM杂志的比较左主干冠脉病变手术与药物治疗效果比较的研究。之后,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为冠心病治疗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 尽管如此,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血运重建,一直存在争议。 2020年发表在NEJM杂志的ISCHEMIA研究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在稳定性心脏病患者中比较介入治疗与最佳药物治疗(OMT)的临床研究。该研究的结果可能改变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指南,那么如何解读ISCHEMIA试验的结果?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既往研究以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即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OMT的适应证。 既往试验——血运重建的适应证 随后,比较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药物治疗的研究,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置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研究,以及几项大型PCI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 PTCA/PCI对冠心病稳定患者的死亡和心肌梗死(MI)没有明显益处。 在缓解心绞痛方面,血运重建优于药物治疗;但在PTCA和裸金属支架(BMS)时代,PCI术后心绞痛的复发率很高。COURAGE试验3年随访后发现,PCI组与OMT组之间的预后无显著差异,PCI组中存在血流储备分数(FFR)和瞬时无波形比(iFR)降低的患者心绞痛缓解程度更大,然而微血管功能障碍与反复出现的症状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新试验总结:COURAGE, BARI 2D, and FAME II 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对于大多数未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如何评价血运重建的获益?负荷试验在识别适合血运重建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有何作用?血运重建在中重度缺血和轻中度心绞痛患者中有何价值?这些问题都有待ISCHEMIA研究做出解答。 ISCHEMIA研究 ISCHEMIA试验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在稳定性心脏病患者中比较介入治疗与最佳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ISCHEMIA研究纳入的均为存在心肌缺血表现的低危患者,在接受负荷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分别有44.8%和41%的患者被判断为严重和中度心肌缺血;在接受负荷试验但未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中,83%的患者被评价为存在严重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稳定,92%的患者CCS分级为1-2级,中位射血分数为60%。 在平均随访3.2年后,经冠脉CTA排除解剖高危的冠脉病变后实施的初始侵入性干预策略并没有降低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住院、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的风险,也没有降低次要终点(死亡或心肌梗死)的风险。
对于存在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血运重建可显著而持久地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而在无心绞痛发作的患者中则未观察到这种获益。
ISCHEMIA研究的临床启示 多支病变患者,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适应证 图1 结论 来源: 1. Initial invasive or conservative strategy for stable coronary disease.N Engl J Med2020;382:1395–1407. 作者:华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