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老祖宗经验之谈

 刘沟村图书馆 2021-04-15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俗语文化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形成,成为中华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像唐诗宋词那般高雅,作用却和诗词不相上下,甚至大于后者。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民族心理,小到细节写照,无一处不体现它的存在,因而被称为“百科全书”。

图片

从表面上看,俗语是字与字之前的组合搭配,读起来十分押韵、朗朗上口;从根本上去看,这是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自然、人生做出的理解,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构建起一篇与众不同的空间,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

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看似很短暂,毕竟自己的一生犹如过眼云烟一样;可细细一看又很漫长,因为每个人都在体验生活。在品史君看来,人生最为关键的两个时期也无非“四十岁”和“五十岁”,这是每个人心理彻底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图片

对于这两个阶段,老祖宗也是有着自己的讲究和说法。比如流传的这句“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上也会有不同的追求。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成为了每个人该思考的话题,那这句俗语到底代表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四十望财三不比

人们常讲“四十不惑”,此时的你经过长时间的摸爬滚打,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事业上是人生最巅峰的时期。可这个时候孩子也到了上学花钱的年纪,积累资本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此时的你对财富很期盼,但有三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第一点就是不比出身。每个人的出身都不同,有的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你可能毕生的努力也不过是人家的起点。既然如此,那为何要攀比呢?一个根本无法改变的东西,在这争什么?如何改变自己不如别人的出身,这才是你要思考的问题。

图片

第二点就是不比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出不出息当然也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因为资本的不同,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也不同。每天在家中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长期下来,这对孩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第三点就是不比财富。既然都如此需要财富了,还在这比什么?这个时期的你重心一定要放在工作和家庭上,人生才会变得完美。攀比失败会让你觉得不如别人,颜面扫地,成功了又觉得骄傲自满,万一再惹来他人的惦记呢?

图片

五十望人三不亲

“五十知天命”,这个年龄段的你看开的事情更多,尤其是对于他人的判断更是比较准确。年过半百,半截身子都在土里的人,也没有什么可以争得,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开一些不宜交往的人,毕竟谁也不想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烦恼。

第一点就是忘恩负义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指望你“涌泉”了,最起码别忘恩负义吧?一生的心血也不过如此,这种“白眼狼”还是要避而远之,省的自己烦事缠身得不偿失,这又是何苦?

图片

第二点就是视财如命之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在追求利益,这无可厚非。但在自己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将别人的利益置之度外,这种人是没有感情的,和谁也不会有共通之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还是远离这种人。

第三种就是势利眼。这种生活中见得最多,你对他有利用价值,万般献殷勤;一旦目的达到之后,恨不得把你埋了。品史君这里说的可能有点夸张,但凡有一点社会经历的,想必都感同身受。趋炎附势的小人,自然也要避而远之。

图片

品史君说

如今再看这些俗语,品史君认为它还是有着一定积极意义的。虽然产生于特定时代,但能流传到今天也是有着必然的道理。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一直是摒弃的态度,前段时间品史君就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小编你是不是太无聊了?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还在这讲传统文化?

图片

说到这里品史君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犹太人在上个世纪面对其他民族的迫害,流亡了上千年,那他们为什么还能在上个世纪完成“复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奇迹,也正是得益于整个犹太民族对上帝的信仰始终是不变的。

中华民族亦是如此,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遭遇过无数次外族入侵,靠什么走到了今天?汉服?汉语?汉字?如果是汉服,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在穿?如果是汉语,为什么英语成了所有人学习生涯中的必考科目?如果是汉字,为什么阿拉伯数字成了每个人必须了解的东西?

图片

不管时代如何演变,传统文化中流淌的中华血液不会改变,蕴含的中华精神不会替代,挺直的中华脊梁更不会弯曲。直到现在,它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诸位在过“洋节”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传统文化这个“根”的存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