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春满浣花溪

 昵称45109175 2021-04-16


昨夜,灯下品读明代文学家钟惺《浣花溪记》:“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jué)、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gān)、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yíng)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浣花溪记》以简洁清秀的笔调写出了浣花溪所经过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而后又大发感想,对唐代诗人杜甫在穷愁中犹能择胜境而居的安详胸怀表示赞赏。此文融写景、记叙、抒情为一体,多用比喻,寓意深远,从而也体现了作者抒写性灵、幽深孤峭的文风。

恰巧居住的地方距离浣花溪公园不远,周末相约几个诗友乘兴前往,亲闻浣花溪绿意盎然的“诗意美景”,感受一下浣花溪的自然魅力以及领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450亩左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与大自然浑然一起,是古代文化传承地,也是成都最大的开放式城市森林公园。

浣花溪因为唐代诗人杜甫而闻名,杜诗中的浣花溪已成为千古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里曾经流传着一个浣花夫人的故事: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的女儿,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突遇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不慎跌进沟渠里,这个僧人脱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替他洗净。浣花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却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shà)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闻名于世。

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地域人文山水交融,花草树木绿阴蔽日,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布局,浣花溪和干河两条河流蜿蜒穿园而过,以质朴大方融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演绎了杜甫浓郁的诗意韵味,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城市文化、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城市公园。


走进园内,在梧桐树掩映之下的林荫大道,左右两旁均是成都有名的园子。左侧是闻名遐迩的杜甫草堂,红色花墙蜿蜒前行,翠绿竹林疏疏朗朗,从花墙上伸出来,从墙头越出来,此时春意渐浓,清风徐来,枝叶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声音,更衬托出了一方书香静谧的净土。右侧是不久落成的“草堂之春”别墅小区,倚靠着流水缠绵、碧绿清澈的浣花溪而建,铁栅栏铸花被金银花藤蔓缠绕,所有建筑浅灰配色低调得体,乌木配置的房檐、柱子和窗棂勾画出雅致的轮廓,落地玻璃镶嵌在雕花的长窗上,显得更加清透干净。

抬眼望去,银杏树枝叶茂盛、樟树林挺拔婆娑,周边没见大片的绿地草坪,只有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的鲜花争相开放,四季常青的黄杨被修剪成不同的形状,种植的杜鹃娇羞妩媚风情万种,白色卵石铺就的溪岸与碧绿的溪水相映成趣,衬托着岸上精致禅意的园艺小品。

浣花溪公园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景点组成。

万树山位于公园西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周围青草依旧,绿意盎然,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杜甫千诗碑主要为杜甫诗作书法石刻碑廊、春夜喜雨园、杜甫诗作摘句造景等景观,以“诗圣广场”作为起点和标志,以杜甫人生为线索,重点展示杜甫的游学壮歌、长安沉吟、流寓秦州、夔(kuí)门抒怀、草堂岁月、洞庭余响六段人生阶段,以摩崖石刻、书法碑廊等形式展示当代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书写的杜甫诗歌。

走进通幽竹径,竹林茂密宁静,只见唐代诗人王维独坐抚琴,神韵悠然。正如所作《竹里馆》:“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短短的二十个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沧浪湖位于公园东侧,水面面积约3万平方米,由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境界。


沧浪湖是公园中最大的人工湖,平静湖面倒影着碧绿的树木,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呈现出一幅山水相映成趣秀美的灵动画卷。

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沧浪湖最吸引人的看点,就是前来湖边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醉美春意的游人很多,偶遇几个身着汉服的小姑娘如蝶飞舞飘然而至,穿梭在花榭亭廊之间,或停留在潺潺的溪水旁。湿地上那一群悠闲漫步的白鹭,或低头觅食,或引吭高歌……这时,情不自禁想起了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洲浣花溪的另一大看点,唐代李白的诗句:“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解读了白鹭洲如梦如幻完美结合的美景,这里是白鹭栖息漫步的地方。


唐代诗人白居易《白鹭》曾写道:“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白鹭等野生鸟类生性胆小,一般情况下都会远离人群。极目望去,陆续飞来的白鹭,成群的栖息在岸边的湿地上,或者用长长的嘴巴梳理洁白的羽毛,或者在水里嬉戏找寻着什么,或者安详地站在石岩上眺望着远方,或者挨着水面盘旋低飞,或者舞动着翅膀展示着绰约的身姿。望着它们,游人们一时忘记了自己在哪里,这真是如梦似幻唯美的视觉。



浣花溪公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到处充满着优雅浓郁的诗意。长约388余米的诗歌大道庄严肃穆,左右两旁的松柏树丛里,25位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像栩栩如生,无处不在彰显着中国古今诗歌文化的厚重。诗歌大道不仅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沿着诗歌大道一路向着前方走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都在脚下的大理石地面上镌刻着。

屈原、李白、杜甫三位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更像一块丰碑,伫立在诗歌大道的尽头。


诗歌大道的侧方,有一条新诗小径,或立诗碑,或铺诗砖,充分展示着现代当代诗人流传的佳作,分为生命诗篇、爱情诗篇、故乡诗篇等几个板块,镌刻着闻一多、艾青、冰心、徐志摩、舒婷、海子等近现代诗人的诗歌。一路走来,一路读来,让人感到诗歌看似离我们很近,但却很远,诗文诗情,诗作诗意,徜徉在远方亦在近处。

附近还有一个小小的诗歌广场,周围是“游人诗墙”。两边的墙上分别写着“境由心生”“坐观云起”,诗歌爱好者或者慕名而来的游人,可按照程序将自己所创作的诗歌永久地保留在墙上;也可见来者,或以水作墨、以地为纸,或左右运笔、挥毫自如,或遇见大家风范触景生情有感而吟书写诗歌。


欣然踏上小桥,耳边仍有诗歌的余音犹存,俯瞰桥下浣花溪里成千上万条鱼儿自由地游弋,嬉戏、觅食,这就是“浣花观鱼”之景点。行到此处购买一些鱼食,走在七里香宽敞的长廊,或站立在栏杆前,或搬过一个竹凳,悠闲自在喂食着上下涌动的鱼儿,此时此景,真让游人以及孩童兴奋不已,流连忘返。

暖春四月,花香四溢。浣花溪公园百年的古桂、香樟、马褂木、银杏等树木可谓枝繁叶茂翠绿欲滴。只见海棠树花蕾嫣红鲜润丰腴,枝条横展树姿婆娑,花朵三五成簇,花粉红、朱红或白色,先于叶或与叶竞相开放。

昨夜恰逢细雨拂过,正如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